高三政治一輪復習方法
高三政治一輪復習方法
一、比較辨析法
就是通過對政治知識專題中的概念或原理進行比較辨析研究,弄清其本質區別以及適用范圍,為提升政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列表比較法就是一種辨析相似概念、原理的好方法。
二、知識網絡法
在理解高中政治考點的基礎上,學會自主歸納知識點,具體分析每個框題之間、每個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根本上實現知識的內化,提升對高中政治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為以后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應演練法
在高中政治第一輪復習中,我們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試題,以考點為線索,復習什么就練習什么,復習了哪幾個考點,就從歷年的高中政治試卷中找出相關的試題來練習,做到有的放矢,一個考點一練,一個單元一測。
對高中政治易錯和不能熟練運用的考點,要反復強化訓練,直到完全理解為止,還要及時復習和總結解高中政治題中的經驗教訓,不留“死角”和“后患”??赡芎芏嗤瑢W在提到易錯點的時候都特別頭疼,不知道該怎么去復習它們,所以總結易錯點筆記尤為重要。
高中政治知識點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中華民族是定居在中國土地上所有民族的總稱,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是少數民族。
(2)新中國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新中國成立后,各民族陸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歧視的階級根源,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但歷史遺留的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①民族平等原則:
A.法律依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B.民主平等的含義:
指各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②民族團結原則:
A.含義: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
B.堅持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A.含義:我國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B.原因:這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④三個原則的關系:
A.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C.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D.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顧我國民族區域自制的法制化進程
(1)1949年9月,政協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民族自治寫入憲法。
(3)1984年10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作為基本法,標志民族自治進入了法制化建設的新階段。
(4)2001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擴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2、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制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涵義
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為三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縣以下不實行自治,但可以設立民族鄉等補充形式。
②全國建立5個自治區、30自治州,120自治縣。
(3)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①民族自治機關的含義: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享有和行使自治權。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
A.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的含義: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B.民族自治權的主要內容:主要有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他自治權。
C.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在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自治權是民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選擇
①這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②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社會基礎。
③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政治基礎。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3)有利于發展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
(1)我國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__、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五大宗教。
(2)我國各宗教都有愛國傳統。
(3)我國宗教界積極參與國際宗教的交往與合作。
2、全面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實行正確的宗教政策理由。
①我國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問題,因此必須實行正確的宗教政策。
②宗教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消滅宗教。
(2)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另一種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內不同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仰宗教,現在信仰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信仰宗教,現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我國宗教政的內容:
A.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一是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權利,是政府尊重的體現,侵犯這一權利,要承擔法律責任。)
B.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政府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的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
C.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D.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要求宗教界人士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令。
要求宗教界人士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對教義做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解釋。支持他們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做貢獻。
3、弘揚科學精神
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要科學地對待宗教。
高三政治復習小竅門
全面復習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
萬變不離其宗,在政治課復習過程中必須做到全面、系統。所謂"面"就是全面復習,就是要求學生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事實。這是做好復習的前提。
由于中學思想政治課內容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礎知識,各知識點之間又相互聯系,要全面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并非易事。
這就要求教師在深鉆細研考試大綱教材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和重點、難點作全面、詳細的梳理、排序,指導學生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讓他們列出各章節的復習提綱,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對知識進行鞏固復習。
各相關知識點之間存在聯系,復習必須做到歸類連線
所謂歸類連線就是指導學生把教材中有關"標志"、"原因"、"表現"、"意義"、"作用"、"區別"、"關鍵"、"本質"、"聯系"等問題進行歸類整理,形成知識線,然后根據知識線設計練習題,采取填空、選擇、簡答等題型進行綜合訓練,突出基礎知識,體現重點、難點。
高中政治大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1、一定點:確定考核的知識點。
2、二聯系:聯系所給材料與所學知識。
3、三梳理作答: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核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點,作答時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4、不管是哪一種設問的情況,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說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明。
5、從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開。必然性亦可理解為緊迫性,也就是應客觀規律、時代背景而生的產物,是為了解決現狀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現實意義。
6、從為什么要、為什么能的角度展開。一定要緊扣題意且聯系教材知識來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時還要分析能夠這么做的條件和社會環境。
7、從政治、經濟或文化、歷史或現實,內因與外因等角度展開,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一般應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材料說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們應該怎么辦。一般情況下,偏重于回答“怎么辦”,答題時格式應為“原理+材料說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應該怎么辦”。
高中政治一輪復習方法
1、夯實基礎,厚積薄發。在第一輪復習中,同學一定要結合六冊教材,配合《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在基本要求中,羅列的是每課最基本的知識點。然而,僅僅掌握粗線條的內容是不夠的,必須結合教材一起復習。除了黑體字部分以外,下面的解釋部分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對于課文的知識結構與分布要了然于胸。
2、提升興趣,明確政治學習重點,要充分認識高中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
3、循環復習法。循環往復,不斷重復,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復習方法。這種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內容的復習,也適用于累加知識的復習。循環復習法在功效上優于及時復習法,可以彌補其零散、不系統的缺陷,加強知識的內在邏輯性、系統性,也加深對課本上知識點的記憶。
高中政治一輪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