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語文高考知識點梳理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里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制的鍋,這里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里指簫管與歌喉。
6、皂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著。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余言否耶?(通"志",記著)
三、一詞多義
1、以:①獨以近城故(因為)
②競以新艷相角(用)
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動詞,距離)
②他日去官(動詞,離開)
3、之:①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無實義)
②遠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四、詞類活用
1、妝、服:莫不靚妝麗服(名作動,戴著……妝飾,穿著……衣服)
2、櫛:櫛比如鱗(名作狀,像梳齒一樣)
3、丘:檀板丘積(名作狀,像山丘一樣)
4、云:樽罍云瀉(名作狀,像云一樣)
5、狀:無得而狀(名作動,形容,描述)
6、下:壯士聽而下淚矣(名作動,流下)
7、觴:最可觴(shāng)客(名作動,勸人飲酒)
8、吏:吏吳兩載(名作動,作官)
五、句式
1、置酒(于)交衢間(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
3、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介詞結構后置)
4、有不聽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詞結構后置)
5、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主謂倒裝)
六、難句翻譯
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
譯:上至官紳淑媛,下至下層百姓,沒有誰不佩戴著美麗的妝飾,穿著華美的衣服,游客們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擺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
譯: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練,一切粗俗的歌聲,都停下來,悄無聲息。
3、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
譯: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韋蘇州、白樂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發作了。
4、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山川的興盛衰廢,確實是時運啊!
5、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譯:官吏的橫暴、衙役的粗俗太嚴重了。
語文高考常見知識點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語文高考必修知識點
1.而
(1)連詞,表轉折。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連詞,表修飾。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連詞,表承接。正襟危坐而問客
(4)連詞,表并列。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助詞,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凌萬頃之茫然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茍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適
(4)代詞,它、它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3.于
(1)介詞,在。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間
漁樵于江渚之上
托遺響于悲風
于是飲酒樂甚
(2)介詞,從。月出于東山之上
(3)介詞,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語氣詞,表示疑問。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羨乎
(2)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3)形容詞詞尾。郁乎蒼蒼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語文高考備考知識點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天賦,資質。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
3、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彎曲")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下飲黃泉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構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
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