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路“漫漫”還是路“曼曼”,曼曼和漫漫
最近,杭州一位初三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語文課本里的一句詩“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她心里“咯噔”了一下。
人教社語文教科書 九年級上冊 2018年版
好奇之下,她決定“求索”一番。她找出上一版本的語文書,發現用的字也是“曼”。她又去查找了以前的期刊、雜志等,發現對于“曼曼”“漫漫”的討論一直有。
記者查閱了目前書店里的部分《楚辭》圖書,發現“曼”“漫”兩個字都出現過。而在近年的報刊中,用“漫”更多一些。
《楚辭》 林家驪 譯注 中華書局 2016年版
《楚辭選》 陸侃如 龔克昌 選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年版
《楚辭解譯》 陳掄 著 中華書局 2018年版
《楚辭:新注新譯插圖本》 關鵬飛 注評
萬卷出版公司 2019年版
為此,記者專門請教了楚辭學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家驪。林教授是浙江大學楚辭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譯注了中華書局版《楚辭》。
林教授表示,不管是用“曼”還是用“漫”,都是可以的。“古漢語中,字通用的現象很普遍,不需要糾結,‘曼’和‘漫’都可以用。”
細細分析,“曼”是本字,“漫”是俗借字。“曼”“漫”兩個字是可以通用的。最早的《楚辭》抄本作“曼”,唐《文選集注》本、《文選》尤袤刻本作“曼”,《文選》陳八郎本、《文選》六臣注作“漫”,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均注:“曼,一作漫”。后來錢杲之本、黃省曾本、朱多煃本、毛晉本、莊允益本都“同洪本”,等等,不一枚舉。
其實,記憶與事實的偏差
在古詩詞背誦中并不少見。
央視新聞梳理——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萬能公式
1.文句翻譯題
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詩歌鑒賞題
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后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看注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于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后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離騷屈原節選
【朝代】先秦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離騷中知識點有哪些
(一)通假字
1.錯:偭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二)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蕩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于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三)古今異義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 (古義:荒唐|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 (古義:善于投機取巧|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規矩而改錯.. (古義:改變措施|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古義:處境困窘|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死以流亡..兮 (古義:隨流水而逝|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四)一詞多義
1.長:
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謠諑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用??做) 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余雖好修.
姱以鞿羈兮(美好) 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惟,只是)
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五)特殊句式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②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④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⑤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離騷中的名句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長。
修:長。
兮:語氣詞,相當與“啊”。
將:將要,還要。
求索:尋找。
這句話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雖然現實很黑暗、很殘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遙遠,但是,“我”(即屈原)也會不惜一切去尋求真理,表現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執著、不屈、矢志不渝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2、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
意識是說: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
“汨”指汨水。
“汨汨而過”指時間流逝。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這句話可翻譯為:“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顯然,我們可從這里發現,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離騷》)
意思是說: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
意思是說: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6、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離騷》)
意思是:我指著蒼天起誓、讓天作證啊。我的忠誠只是為了君王的緣故。
“靈修”指: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