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野行-溫庭筠古詩文練習(xí)及答案帶譯文
春日野行-溫庭筠閱讀原文
雨漲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藥,水田叫噪官蝦蟆①。
鏡中有浪動菱蔓,陌上無風(fēng)飄柳花。何事輕橈②句溪客③,綠萍方好不歸家?[1]
【注】①館蝦蟆,對蛤蟆的戲虐之稱。 ②輕橈,即輕舟,一本作“扁舟”。③句溪客:指詩人自己。
春日野行-溫庭筠閱讀題目
8.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頸聯(lián)的景色并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3分)
9.這首詩以什么為線索,描繪了西塘美麗景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春日野行-溫庭筠答案解析
8.湖面清澈如鏡,本無水浪,但因菱蔓飄動,似有水浪;田間路上楊柳成行,縱然無風(fēng),柳花亦隨處輕揚。(2分)前句寫水上之景,運用比喻,以鏡喻靜水,后句寫岸上之景。靜中有動,動靜結(jié)合。(1分)
9.這首詩以詩人行蹤為線索,(1分)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旖旎風(fēng)光的喜愛和贊美,抒發(fā)(反襯)了作者的歸家之思和羈旅之情。(1分)
溫庭筠簡介
溫庭筠(yún)(約812 - 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ān)(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監(jiān)(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yīng)。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有《花間集》遺存。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文學(xué)成就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藝術(shù)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云,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chuàng),"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zhèn)紙,端己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狻?quot;"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xì)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劉熙載《藝概》更云:"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fēng),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后詞的大發(fā)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詞這種文學(xué)形式,到了溫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后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于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yuǎn)受到后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lián),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jù)《新唐書·藝文志》,當(dāng)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chuàng)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xiàn)存詩310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溫飛卿詩集箋注》;現(xiàn)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70首,林大春匯集《唐五代詞》錄70首。
溫庭筠詞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代表詞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薩蠻》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楊柳枝》、《南歌子》、《河瀆神》、《訴衷情》等。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xué)者。據(jù)《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采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xué)海》10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里尚有所引錄,現(xiàn)如今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xué)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中國學(xué)術(shù)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xué)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xué)術(shù)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中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guān)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xì)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xué)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