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校高三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2)
上海市十校高三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答案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1、C(2分)
2、對論述的對象或問題,有順序、不違反規(guī)律地進(jìn)行深入而多角度的論說或鋪寫。(2分)
3、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把康德的大部頭著作比作迷宮,把著作中深刻的思想比作珍珠,突出了康德著作的艱深難讀懂。(3分)
4、A(3分)
5、C(3分)
6、主客觀因素而造成語言中錯、亂、臟、假、惡、丑等現(xiàn)象,就叫做語言污染。比如,網(wǎng)絡(luò)語言中,把“稿費從優(yōu)”說成“‘搞’費從優(yōu)”,把“繁榮昌盛”說成“繁榮‘娼’勝”。這種不文明、極其骯臟的說法,侵害的是人們的精神和心靈,不利于文明和諧社會的建設(shè)。(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0分)
7、《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須溝》等。(2分)
8、①介紹母親的姓名,帶出筆名“子岡”,起到點題的作用;②介紹母親的母校,引出下文述說的重點對象“蘇州十中”。(或:內(nèi)容上:提綱挈領(lǐng)地介紹了母親和蘇州十中;結(jié)構(gòu)上:點題和引出下文。)(2分)
9、作者在多次與母親母校的接觸中,逐漸地體會到了母親的功成名就得益于其母校的培養(yǎng)。因此,作者把對母親的摯愛,也延伸集聚到了她的母校。(2分)
10、春風(fēng)化雨:用慈祥誠懇感化每一個被教育者,使他們得到靈魂的沐浴,思想的升華。 兼容并包:不論資排輩,不論年齡大小,凡是一切對學(xué)術(shù)有貢獻(xiàn)的,他都推崇。(4分)
11、A、C(6分)
12、①概括力強(qiáng),在洗練簡約中,就把全文的內(nèi)容、思想以及情感都抒發(fā)出來了;
②用真實樸素又流暢典雅的語言,表達(dá)了對母親懷念的真情、對母校懷有的摯愛;
③整段文字整齊工整,富有節(jié)奏感(如“我有我自己的母校,還有母親的母校,母親有她初中的母校,更有高中的母校”。);語言自然優(yōu)美,生動華麗,富有感染力(如“彎彎曲曲的母愛,真像連環(huán)套一樣包圍著我”、“愿母愛能夠籠罩更多的人心!”)。(答出一點給2分,兩點給4分)
(三)默寫(任選6空)(6分)
13、①有殺身以成仁 ②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③群賢畢至 ④別有幽愁暗恨生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⑥淥水蕩漾清猿啼 ⑦淡妝濃抹總相宜 ⑧無邊落木蕭蕭下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第14——16題(8分)
14、五言侓詩(1分)
15、C.是祖逖,不是蘇秦。(3分)
16、詩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1分)描繪了一幅肅殺凄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蒙秋雨圖。(1分)抒發(fā)了詩人遭受打擊的怨恨、壯志難酬的痛苦。(1分)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guān)鍵時刻要力挽狂瀾,表達(dá)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1分)(共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17、蒲松齡(1分)
18、A、沒有影蹤B、不久、一會兒C、立刻、馬上D、告誡(4分)
19、B項,于是;A項,憑借/因為;C項,表并列/可是,表轉(zhuǎn)折;D項,竟然/就是。(3分)
20、(1)耍蛇人輕輕地?fù)崦嗾f:“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家伙是你介紹來的嗎?” (得分點:省略句、逝、小侶、薦。)(3分)
(2)有一天,耍蛇人來到淄邑東山間,用好東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走了二青。(得分點:省略句、倒裝句、祝。)(3分)
21、作為動物的蛇,尚且能夠眷戀故人之情,聽取主人的勸告,不再作惡。作者的寫作意圖,顯然是在諷刺、抨擊那些恩將仇報的小人,他們的行為竟然還不如蛇。(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22、C(2分)
23、功高震主(2分)
24、A(2分)
25、①孤傲樹敵多;②猶豫狐疑(患得患失);③知恩圖報。(3分)
26、布衣時志與眾異;沒有做到“謙讓”;在天下安定時密謀叛逆。(3分)
【譯文】
齊國人蒯通勸說韓信道:“臣下聽說凡是武勇和謀略使君主感到威脅的就很危險,功勞蓋過天下的得不到應(yīng)有的賞賜。現(xiàn)在正擁有這種使君主感到震懾的威信,正挾持著這種不會受賞的大功。您想投靠楚王嗎,楚王不會信用;您想回歸漢王嗎,漢王感到畏懼。那么您憑著這么大的聲望和功績,能到哪里去安身呢?”韓信聽罷推托道:“先生:你暫且回去吧,讓我考慮考慮。”
過了幾天,蒯通又去勸說道:“能聽取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正確謀畫,是事情成功的關(guān)鍵。一個人的智慧應(yīng)表現(xiàn)在處事果斷;行動遲疑往往危害事業(yè)。專在枝節(jié)上用心思,漏掉天下大事;理智上明知該怎么辦,卻不敢毅然行動,這就是一切事情失敗的禍根。常言說:‘猶豫不決的猛虎,不如敢把毒刺螫向敵方的蝎子;徘徊不前的千里駒,不如穩(wěn)步前進(jìn)的劣馬。’這些話都說明,可貴的在于說干就干。要知道干一番事業(yè),失敗容易成功難;成功的時機(jī)很難得到,卻又很容易喪失。時機(jī)呀時機(jī),錯過了就不再來了。希望仔細(xì)想想。”韓信聽了還是猶豫,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rèn)為功勞大,漢王再怎么的總不會削奪他山東的封地。便拒絕了蒯通的勸告。
漢朝建立后的第十一個年頭,劉邦的夫人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抓起來,在長樂宮懸鐘的地方殺了。臨刑前,韓信感嘆道:“我后悔沒有運用蒯通的計謀,落得被婦人小子詐騙暗算,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韓信三族親屬都被劉氏王朝誅滅了。
太史公說: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無法埋葬,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zāi)古钥梢园仓萌f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zāi)梗拇_如此。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勛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后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他沒能致力于這樣做,而天下已經(jīng)安定,反而圖謀叛亂,誅滅宗族,不也是應(yīng)該的嗎。
二、作文
27、閱卷參考:
“激情與理性”是一道“關(guān)系型”的作文命題。寫作本文首先得理解“激情”與“理性”這兩個詞語的含義,搞清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激情”是一種強(qiáng)烈而激動的情感,而“理性”指的是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兩者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它們之間是一種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激情往往是一個人前進(jìn)的動力(如:喬布斯),而理性則是把握人生方向與平衡的方向盤(如:布恩)。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人生會變得冷漠、萎靡而蒼白;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駕馭。激情則很有可能變?yōu)橐黄ッ擁\的野馬,帶著你馳向你無法預(yù)知的境地。所以,應(yīng)當(dāng)努力達(dá)到二者的和諧共處。完美統(tǒng)一,這樣才能譜寫出人生的華彩樂章,也才能促進(jìn)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思考這一問題,對于年輕人的健康成長也不無意義。
寫作本文可以聯(lián)系當(dāng)今社會上那些缺乏理性思考,不計成本,不計后果,憑一時熱情辦事的社會現(xiàn)象進(jìn)行分析、議論,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也可聯(lián)系社會上某些瞻前顧后,一味計較成敗得失而缺乏熱情的冷血的社會現(xiàn)象展開評議,指出在這類社會問題中缺失的關(guān)鍵元素——或理性,或激情,從而強(qiáng)調(diào)理性與激情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偏廢的道理。
其實在古今中外的名人當(dāng)中,有因“激情與理性”完美結(jié)合而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如勾踐、司馬遷、居里夫人……也有因一時沖動而遭受損失甚至丟失生命的典型,像普希金、萊蒙托夫以及戰(zhàn)爭年代許許多多因一時的激情而讓革命事業(yè)遭受損失的盲動者。在四大名著中,《水滸傳》里多激情澎湃而理性缺失的莽漢,所以一部《水滸》最終以悲劇收場;而《三國演義》里多激情與理性結(jié)合的有勇有謀的英雄,所以三足鼎立難分高下(劉關(guān)張的覆滅也多少與他們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有關(guān))。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此文的正反面論據(jù)。
激情與理性
人生如一條河,既有洶涌澎湃的激越,也有不舍晝夜的淡定;生活如一首歌,既有慷慨激昂的節(jié)奏,也有舒緩雅致的旋律;人生是一條看得見始點和終點的長征,需要激情的支撐,也需要理性的依托。
激情和理性是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激情往往是一個人前進(jìn)的動力,而理性則是把握平衡的制動和方向盤,二者和諧相處互相依存才能完美統(tǒng)一。激情和理性又是事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必須把持有度,在激情中拓展,在理性中升華,完美追逐的夢想才能綻放出更多的輝煌和美麗。
在先哲圣賢的人生體驗中,激情和理性都是不可或缺又相互制衡的。儒家強(qiáng)調(diào)積極用世,成仁取義,樂此不疲,即使知道天下事不可為也要盡力為之,有了這種激情,才有了無數(shù)志士仁人前赴后繼,薪火相傳,打造了彪炳千秋的中華文明。但儒家的激情是在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等處事原則的理性尊嚴(yán)基礎(chǔ)上的。道家更多主張休養(yǎng)生息、清靜無為,在理性的另一面,道家也注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激情感受,在順天應(yīng)運知命的理性中,區(qū)追求生命的情味,生活的感悟。所以杜甫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縱然困頓和艱難不斷,始終用如椽之筆去書寫那永不磨滅的理想和夢想。而陶淵明則有不折腰于五斗米的理性,斷然放棄了曾經(jīng)縈繞自己三十年的塵網(wǎng),去收獲“樂夫天命夫”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高三下冊語文期末聯(lián)考試題及答案
2.2017年廣東省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3.2017年高三語文摸底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4.2017年高三語文聯(lián)考考試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