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2)
2017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四、(24分)
13. 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魏屢伐弘,或說弘遣人修之歸求救,遂遣之。(3分)
(2)及義宣敗于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3分)
(3)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4分)
14.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后面問題。(8分)
浣溪沙①
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注: ①此詞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
(1)“繡面芙蓉一笑開”中的“開”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2)詞人在詞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三個小題)(6分)
(1)不憤不啟, 。 ,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2)長虹臥波, ?復道行空, ?(杜牧《阿房宮賦》)
(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杜甫《登高》)
(4)老當益壯, ?窮且益堅, 。(王勃《滕王閣序》)
2017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五、(12分)
16.請把下列長句轉換成語意連貫的一組短句,不得改變原意,可適當增刪詞語。(4分)
2009年10月15日當中國胡錦濤與新聞集團、美聯社、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共同社等全球著名媒體負責人同坐一排,并列“世界傳媒大會”開幕式主席臺時,我在人民大會堂觀眾席里感慨萬千:這些媒體可是對中國政府公開的質疑者啊!
17. 下面是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關于“文明”的公益廣告,請仿照畫線部分的句式,以“感恩”為主題寫一則公益廣告。(4分)
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只是幾十厘米的寬度;也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我相信,其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有時,多一份手勢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體諒;有時候,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候,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溫暖。
18.仿照例子,為下面的漫畫配上適當的文字。(4分)
例:年輕人盡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卻不能超過他的智慧。
2017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六、(18分)
本題為選做題,考生須從所給(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草的記性 崔士學
我現在發現,在這個村子里,在這個村子外,草都是最沒脾氣的。草能有啥脾氣,不能象二蛋家的狗一樣吵吵著咬,也不能象三禿家的驢一樣咴咴著叫。草可真是好脾氣啊,不象來村子里的一棵樹那樣的招風,也不象出村子外的一場風那樣的惹雨。
草就在一個村子的遠處,在一個村子的近處,悄不聲響的綠著,長著,那么久。草走過的路,看不見足跡在哪里。村子里馮老六家一個春天沒有人走過的院子,夏天的時候,草們就擠滿了整個的院落。忽忽悠悠的那么高的草,都能擋了我的眼睛都能沒了小月的頭,就常會讓我們幾個累了的時候靠在破門框上納悶原來光溜溜的院子從哪來的這么多的草。二嘎子和他爸他媽那么多年走過的腳印咋都沒了呢,就是我們一棵一棵的順著草根去扒拉,也還是找不著。
我在一個村子里走過那些年,睜眼閉眼都能看得見草的模樣。真真楚楚看得清那么多草的模樣,還是一棵草活在村子里的模樣最安詳。
在二劉家房后長著的那些節股草,被二劉割了一大捆晾在大門外。來來回回的人們都會說,這不是二劉房后的那些草嗎。一個季節不露面,一棵草能找到回家的路。一個季節不露面,一坡草能找到回家的路。
可沒有人知道,那些草是走過多遠的路,才能夠找回家。一株草回家的路,究竟有多遠。
喜歡草的村人更喜歡一棵莊稼。草總是被一株莊稼嫌棄,可草似乎不計較這些,一片地稍有莊稼來的遲些,一些草聞風就會來。你一點都不用擔心,鄉下的一片地會寂寞會閑著。這都是因為有那些草。我一個人的想法是,鄉下的一片地還是和那些草更親近些,那些莊稼太嬌貴,本來那些莊稼也是一株草。可一株草一但被人們叫做莊稼,也就開始知道挑剔土地的肥瘦。
草可是沒有時間挑剔誰的,草把那些功夫都用來長成自己的模樣。
早晨天剛亮,地頭濕漉漉的露水,叫我跌倒叫我踩倒一大片豬毛草,在我轉回來的時候,草就站起了腰身了。我的那么清晰的鞋印還在葉上梗上,那么的深刻。我挎了一筐的地瓜秧走了,走我自己的路了,這樣的記憶,身后的那些草,會留下痛嗎。
我不知道一株草的痛,很多事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些草漫山遍野的憂傷,就象到最后也不會有人能聽清楚我一個人走過的那些安詳與悵惘。
人割走了一茬的草,一場雨后。草就又楞楞實實的長出來了,還是先前的模樣。讓一個人蹲在那里恍惚,自己前幾天割過的真的是這里的草嗎。
我總看見那些草們在相互攙扶著走路,爬過山坡,站滿河床。這有時候讓我羨慕。
也就讓我一個人偷偷的想,我走過的時候,有誰在遠方。那么多的我看不盡望不清的風聲雨聲,都在草叢里彌漫。那些遠去的消息,是不都故意躲在草根的深處等著那些看不見的遙望。
在我住過的這個村子里,有黃狗沒去過的地方,有黑驢沒到過的地方,也有我沒走過的地方,一定有。在這個村子里,有那些榆樹和楊樹站不到的地方,也有那些大碗花和拉拉腕子花開不到地方,有,一定是有。可沒有那些草不落腳的地方。房頂上,墻頭上,場院里。草不用誰領路,草哪里都能找得到。
草不動聲色的長著,最后把一個人的記憶掩埋。一些人對一些事的記憶,也要靠一些草的模樣來辨別。莊稼只是在地壟里活躍,草就漫山遍野的奔跑。人只是在給草送行,草從來不會在人的前面跑掉。可草不和人說話,一棵草的話只有另一棵草明白。
人看著草活一秋,草看著人活一世,沒人知曉草的來去。村子里的那些事和村子外的那些事大致相像,村子外的那些路和村子里的那些路也就差不到哪里去,草走著向遠方,一株草比我就更早知道這些事。
還有誰能低下頭來去傾聽草的記性。
——(2008第6期<<讀者>>原創版)
19.“一個季節不露面,一棵草能找到回家的路。一個季節不露面,一坡草能找到回家的路。”應該如何理解草“回家的路”?(4分)
20.在作者的筆下,“草”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
21.本文題目是“草的記性”,“草”到底有什么“記性”? (4分)
22.請簡要分析本文是怎樣寫得趣味盎然的?(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更名之事,原來是虛驚一場 肖鷹
8月15日,石家莊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石家莊、市政府沒有為石家莊市更名的規劃。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石家莊市”一名由來已久,且那些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歷史事件都以“石家莊”記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若改名,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更名之事,原來是虛驚一場。此次關于石家莊更名的風波,實際點出了如何對待城名與城市歷史、城市發展之間關系的話題。“石家莊市”的市名,不僅提示著這個工業城市的鄉土來源,而且見證著現代中國由“村”成“市”的歷史變遷。應當說,“石家莊”承載了城市的地源和歷史的文脈,為市民標示出了明確的城市歷史認同意指。如果輕易更名,就斬斷了“石家莊市”的歷史文脈,必將長久造成城市歷史認同意指的空缺或混亂,其歷史損失,是絕不能用“旅游開發和招商引資”來彌補的。
退一步說,一個土氣而缺少歷史盛名的市名就不利于城市的經濟振興嗎?我們看一下深圳市這個例子。深圳市建市前,是廣東省的寶安縣,此縣名始于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而“深圳”地名則晚出得多,始見史籍于1410年(明永樂八年)。在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中“圳”是指田野間的水溝,“深圳”就因為此地漁村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大家知道,1979年中央政府決定深圳建市,宗旨就是要把它建設成為我國改革開放、招商引資的窗口。為什么不用更響亮的名稱“寶安”而用土氣的“深圳”命名這個窗口呢?“在一條深水溝上建立一個新興的現代大都市”,恐怕是當時選擇這個素樸的市名的立意所在。不攀比,不依附,自強創新,這是我們應當從“深圳市”命名中吸取的城市精神。而且,30年來的歷史證明,我們正是依靠這種精神,不僅使“深圳”從水溝邊的小漁村騰飛為國際化大都市,而且使我國在30年間從經濟窮國成為了經濟大國。
實際上,國際上的著名大都市的名稱,很少是“出身名門”或有非凡的歷史寓意的。相反,重要的歷史名城的命名,似乎都表現出一種“因地制宜”的隨意和樸素。作為第一個現代世界大都會,倫敦的市名是在公元43年由征服英倫三島的羅馬人定下的,其原名是Londinium,來源于當地居住者凱爾特人(Celts)的用語,意思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經的地方。如果按照改名論者的主張,“倫敦”不僅也是一個土氣的名字,而且還帶著屈辱的殖民烙印,無疑早就應當更改了。但是,英國人不僅從無更改它的動議,而且始終以它作為首都的名稱。為什么?因為“倫敦”見證了英國兩千年來的歷史風云,所以是英國的不可估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城市的建立,是歷史的選擇,所以每一個城市的名稱,都帶著自己誕生之際的獨特歷史烙印,“歷史名城”正因此具有歷史意蘊。為了經濟的目的,攀龍附鳳,更改市名,搞假大空的“古董”市名,這種不尊重城市歷史的做法,不僅不能真正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而且必將嚴重傷害城市文化理念和形象。城市命名是歷史文化的產物,用經濟這筆賬,是永遠算不過來的。
——(選自《光明日報》2009.8.18)
19.結合文本,簡要概括作者認為石家莊市不能更名的原因。(4分)
20.“深圳”、“倫敦”這兩個市名各有何內涵?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21.請結合文本,概括說明改名論者想為“石家莊市”改名的原因。你認為其錯誤實質是什么?(4分)
22.對于網上“石家莊要不要改名”的討論,有人覺得“好玩”,有人覺得“無聊”,而石家莊市政府卻很認真地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作出回應。你認為石家莊政府的行為是否值得肯定?為什么?(6分)
2017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七、(60分)
23.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9年10月11日,溫的一封致歉信引起網絡熱議。這封致歉信緣起于一位普通讀者打來的糾錯電話,在接到新華社的反饋后,溫家寶親筆致信新華社,對署名講話稿中關于巖石分類的表述進行更正,并在信中向廣大讀者致歉。這封致歉信一上網,就引發了網友熱議。許多網友不僅為被細致和真誠的態度所感動,也為實事求是、作風嚴謹的作風所折服。
全面以上材料,選擇一個側面或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得抄襲、套作,不少于800字。
猜你感興趣:
1.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語文模擬題
2.2017高考語文模擬試卷答案
3.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
4.2017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5.2017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
6.2017年高三語文模擬檢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