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來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宇宙的未來》同步練習題
(4)然而,從哥白尼時代開始,我們就被降級為繞著一顆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轉的一顆行星,而該恒星又是繞著我們看得見的不過是一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個典型星系的外邊緣公轉。我們現在是如此之謙和,我們不能聲稱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
(5)然而,我比其他的末日預言者更占便宜。即便宇宙將要坍縮,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言,它至少在一百億年內不會停止膨脹。我預料那時自己不會留在世上被證明是錯的。
(6)如果暴漲理論是正確的,則宇宙實際上是處在刀鋒上。所以我正是繼承那些巫師或預言者的良好傳統,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
(7)這有一點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聲稱一個新生的嬰兒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該嬰兒沒從他的以前的生命遺傳到任何特征或記憶,這種聲稱有什么意義呢?人們可以同樣地講,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答:
2.根據上下文,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
(1)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們認為可以做可靠的預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來,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2)我們在過去的三百年間發現了制約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體的科學定律(從下文看,這是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我們仍然不知道制約在極端條件(當是指“大擠壓”,宇宙坍縮成一種高密度狀態)下物體的精確的定律。
(3)我們可以從觀測來估計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我們計算能看得見的恒星并把它們的質量相加,我們得到的,不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即使我們加上在宇宙中觀測到的氣體云的質量,它仍然只把總數加到臨界值的百分之一。
(4)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團中的大部分物體最后在黑洞里終結。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發現,黑洞并不像被描繪的那樣黑。
答:
3.請你按照我們漢語的習慣,對下面句子中劃線的部分進行改寫,要求與原意完全相符,并且能與前后文銜接。
(1)我曾經起過一個念頭,要寫一本題為《昨天之明天:未來歷史》的書。它會是一部對未來預言的歷史,幾乎所有這些預言都是大錯特錯的。
(2)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許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臨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夠久并包含足夠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質。
(3)然而,宇宙的暴漲更迅猛更極端得多:在一個微小的暴漲中尺度的至少一千億億億倍的增加,會使宇宙這么接近于準確的臨界密度,以至于現在仍然非常接近于臨界密度。
(4)我們觀察到的從外空間來的微波輻射背景給出這種膨脹是平滑而非混沌的證據。
(5)但是若在事件之間不存在因果的連接,就沒有合理的方法說一個事件發生于另一個事件之后。也許人們可以說,我們的宇宙在大擠壓處終結,而任何發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個相分離的宇宙的部分。
答:
4.揣摩下列語句的含義,回答后面括弧內的問題:
(1)科學不能預言人類社會的未來或者甚至它有沒有未來。其危險在于,我們毀壞或消滅環境的能力的增長比利用這種能力的智慧的增長快得大多了。
(2)為什么我們應該認為,也許存在足夠的暗物質,使宇宙最終坍縮呢?為什么我們不能只相信我們已有確定證據的物質呢?
(3)宇宙的其他地方對于地球上發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
(4)我正在預言世界的結局,但這還不是。這個預言還不至于使股票市場過于沮喪。前面還有一兩個更緊迫的問題。無論如何,假定在太陽爆炸的時刻,我們還沒有把自己毀滅的話,我們應該已經掌握了恒星際旅行的技術。
答:
5.根據作者的論述,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質最多只有臨界密度的百分這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縮,但是作者又指出,宇宙中也許還存在有足夠的暗物質可以使宇宙坍縮。作者作如是說法的證據是什么?
答:
6.“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穩定的:在某一時刻對系統作非常微小的改變,系統的未來行為很快會變得完全不同”,或者說“初始態的非常小的改變會導致非常不同的結果”,這是作者在文中反復說明的一個觀點,并且運用這個觀點來證明預言宇宙的未來非常困難。這個觀點其實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你能否運用它來說明其他方面的道理?
答:
7.根據課文內容回答下面問題:
(1) 作者說,預言將來當然是非常困難的, 科學家仍然認為他們能預言未來。請說說作者為什么有這種矛盾的心情?
(2)對于微波背景輻射,作者為什么一會說完全相同,一會又說只是幾乎完全相同?
(3)暴漲理論和人擇原理有何異同?兩者是什么關系?
(4)作者列出了哪些古代和近代的預言家,科學家的預言和他們有什么不同?
答:
8.這篇課文充分表現了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你從哪些方面受到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