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例題及答案
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儒家思想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更注重發揮書畫藝術的教化功能,這種教化功能在整個書畫發展史中得到了一以貫之的體現,其中人物畫表現最為突出。在這種觀念下,書畫被看成是經藝之本、王政之始,是神圣而重要的。
一直以來,寫意精神被認為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和中國畫的價值核心,它更多地源于道家思想。既然藝術不應停留于模仿自然的外在形象,而需深入揭示自然的內在本質,那么寫意精神的邏輯思路正是不求形似,注重神韻。寫意精神也便把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澄懷觀道”“返璞歸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佛家思想,則將中國畫的審美觀念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種影響體現在實踐和思想兩方面。一方面,宗教畫成為中國畫的傳統題材之一,眾多的僧侶也參與到繪畫創作中;另一方面,佛家將心性的修習與對世界的觀照通過宗教意識連接了起來,這使中國畫的精神更加深閎,境界更加闊大。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不再停留于對自然現實的簡單表現,而是著力達到空靈的境界,體現物我一如的人生哲學和審美情趣。
儒、道、釋匯合而成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了中國畫“是其所是”的文化本質特征。中國畫理應以之為根基,從傳統資源的豐厚土壤中汲取營養,反映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中國文化的特有品質和價值。
要科學對待中國畫的文化傳統,還應當遵循中國畫的藝術規律。
中國畫自身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對一些重要的藝術因素和關系有著深刻獨到的認識和理解,成為了其承變進程中始終不易的特有基因。這特有的基因就是貫穿其中的是綿延不絕的文心文脈。
主客觀關系是中國畫學中極其重要的問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這一關系的高度概括。中國畫的美學體系包含著傳寫性(寫實性)與傾瀉性(寫意性)。傳寫性偏于客觀、寫實,傾瀉性則偏于主觀、寫意,二者之間和諧互生,才能達到中國畫的至高境界。
空間觀念和筆墨問題同樣是中國畫的本質要素。傳統山水時空是畫家用筆墨組合的、主觀化的時空。但筆墨的提煉和主觀化的表達,發展到一定程度,易形成某種模式。這種時空的虛擬性和模式的產生,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國畫從現實時空中吸納、豐富藝術形象的通途。中國畫在向現代的轉型中顯然無法回避這個問題。文化精神為體,筆墨技巧為用。從此觀念出發,中國畫的筆墨所具有的文化根源斷然不能忽視,用傳統的筆墨表現新的時代精神,借古開今,不僅有著諸多成功的歷史經驗,也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值得選擇的道路。
審視中國畫的發展歷程,它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變者,有不變者。不變者是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是千百年來綿延不絕的文心文脈;變者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畫所擁有的時代精神和新的認識。立足文心,以及核心問題上的獨特見識,無疑是中國畫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并不斷發展自身的核心文化要素。
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6.關于儒道釋等傳統文化與中國畫之間的關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以儒道釋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畫的文化傳統主要的源頭活水,對中國畫產生了全方位的深遠影響。
B.在儒家“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畫自始至終重視“教化功能”,從而使中國畫地位神圣而重要。
C.被認為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和中國畫的價值核心的寫意精神,來源于道家思想,它表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想。
D.眾多僧侶參與到繪畫創作中是佛家思想對中國畫產生實踐影響的直接體現,這也使得中國畫意境更加深閎、闊大。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求變,經過不同時代的傳承,已承載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基因。
B.厘清中國畫的基本理論,明晰其特質,并清醒把握其時代風貌,是科學客觀地對待中國畫的文化傳統的應有態度。
C.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不注重對自然現實的表現,而是力求達到空靈的藝術境界,體現物我如一的人生哲學和審美情趣。
D.新時期,中國畫要反映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中華文化的特有品質和價值,仍然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澄懷觀道”“返璞歸真”體現了“不求形似,注重神韻”的寫意精神的邏輯思路。
B.“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主客觀關系的高度概括,只有主觀與客觀、寫意與寫實和諧共生,才能達到中國畫的至高境界。
C.空間觀念和筆墨問題是中國畫向現代轉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用傳統的筆墨表現新的時代精神,方能解決這一問題。
D.立足文心,保持自身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及核心問題上的獨特見解,是中國畫不斷發展的核心文化因素。
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6.B(B見文章第3段;A“對中國畫產生了全方位的深遠影響”,“全方位”無中生有,說法也過于絕對;C原文為“寫意精神……更多地源于道家思想”。 D張冠李戴,“這”指代有誤。原文為“佛家將心性的修習與對世界的觀照通過宗教意識連接了起來,這使中國畫的精神更加深閎,境界更加闊大”。)
7.C(原文為“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不再停留于對自然現實的簡單表現”,并非“不注重”。)
8.C(原文為“用傳統的筆墨表現新的時代精神……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值得選擇的道路”,“方能解決這一問題”過于絕對。)
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例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