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附答案
寧夏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嶠 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嶠以與羲近親,固辭機密,乃轉太子詹事,謂人日: “非敢求高,蓋避難也。”及羲誅,嶠競免坐累。嶠多識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國史等,凡七入書府,時論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贈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謚曰節。
寧夏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掌制誥之選也。 制誥:擬寫詔書。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憐憫慎重。
C.準其情狀,誠合嚴誅 誠合:確實應該。
D.嶠競免坐累。 坐累:牽累獲罪。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 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路由是歷年不通。
B.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叛/役徒奔潰/姚路由是歷年不通。
C.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路由是歷年不通。
D.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路由是歷年不通。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殷嶠博識多聞,富有才華。他年少時博覽經史,擔任判官時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參與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國史等,七次進人書府,受到時論贊美。
B.殷嶠為人正直,敢于進諫。當時韋月將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誣陷而被皇上下令處死,殷嶠進諫,認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時令,皇上最終采納了他的表奏。
C.殷嶠思慮周全,很有遠見。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貳河蠻,等到他們歸降以后,又修筑了城池,征收重稅。殷嶠認為不能給蠻夷使用與華夏相同的制度。
D.殷嶠潔身自好,主動避嫌。他的妻子是當時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沒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堅決辭去機要職務;后來岑羲被殺,他也避免了大災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O分)
(1 )茍有疑滯,常就嶠質問,嶠必能咸征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之。
(2)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史,公其思之,伏愿詳依國典。
寧夏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B(哀矜:憐憫,同情。)
5.C(李知古因此想要誅殺蠻夷中的豪強,抄沒他們的子女作為奴婢。蠻眾恐懼,便殺了李知古,相繼反叛,服勞役的人奔逃潰散,到姚州的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6.C(原文是“既降附,又請筑城,重征稅之”,即在徐堅反對的時候,李知古只是請求筑城,征收重稅,選項中卻將請求當作了事實)
7.(1)每當有了疑難之處,常常去詢問殷嶠(到殷嶠那里去詢問),殷嶠必定能征引舊說,解釋詳明,王方慶很喜歡他(對此非常贊許,對他的學問非常稱許)。
5分;每句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翻譯錯誤,該句不得分;關鍵詞有:“疑滯”(“疑難之處”“疑問”“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證”“援引”“用……證明、證驗”等)、“善”(“喜歡”“贊許”“贊賞”“認為是好的”等)三處。
(2)怎可以違背時令而進行殺戮,以至于傷害和氣?君主的舉動必須記載于史書,陛下還是考慮一下?希望詳細依照國家法典。
共5分。每句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翻譯錯誤,該句不得分,關鍵詞有:“行戮”(“進行殺戮”“施行死刑”)、“其”(“還是”等)、“伏愿”(“私下希望”“我跪地希望”等)三處。
寧夏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