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語文小說閱讀試題附答案
廣東高考語文小說閱讀原文
教堂司事小屋的人們發現,大教堂的周圍總有一只棕色的小鳥飛來飛去,它優美的歌聲令人艷羨。“但是很可惜,”他們說,“不能盡享其婉轉之音,任之縈繞在矮墻之上,實在浪費。”盡管這些人很窮,但他們相當了解政治經濟學原理,所以他們逮住了小鳥,把它關進了小屋門外一個小小的柳條籠子里。
那晚,小小歌唱家經常棲息的地方不見了它的蹤影,那尊憂郁的雕像比往常任何時候都更能體會孤獨的痛苦。也許,它這個小小朋友被暗中覓食的野貓殺死了,也許被一粒石子傷到了,也許……也許已經飛到其他什么地方了。但是,當清晨來臨時,從大教堂那邊那個喧鬧的世界傳來了鳥兒虛弱無力、令人痛徹心扉的哀叫聲,那是被囚禁在樓下低處柳條籠中的鳥兒發出的訊息。每天正午,當肥鴿子們吃飽午飯后因昏昏欲睡而變得安靜時,當麻雀們在街上的水坑里洗澡時,小鳥的叫聲就會傳到屋頂的防護矮墻——那是饑餓、思念與絕望的哀鳴,是一場永遠得不到回應的空號。午飯過后,晚餐之前,肥鴿子們議論說,那座雕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傾斜得厲害了。
終于有一天,小柳條籠里不再有聲音傳出。那是冬日里最寒冷的一天,鴿子和麻雀們都站在大教堂屋頂上焦急地四處張望,希望能找到點兒殘羹剩飯——這是惡劣天氣里它們賴以生存的東西。
“小屋里的人有沒有扔什么東西到垃圾堆里?”一只鴿子問另一只正從北邊防護矮墻向下張望的鴿子。
“只有一只死了的小鳥。”那只鴿子答道。
夜晚教堂頂部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聽上去像是有石墻在倒塌。鐘樓上的寒鴉說:“是嚴寒的天氣弄壞了建筑物。”它久經寒冬,經驗豐富,一定是它說的那種情況。第二天早晨,人們發現迷惘人雕像倒下了,躺在教堂司事小屋外的垃圾堆里,已經支離破碎。
“這樣正好,”肥鴿子們在審視整個狀況幾分鐘后嘀咕道,“現在我們該有座美麗的天使像了。當然,他們一定會在那兒立個天使的。”
“快樂之后……是悲傷。”教堂的大鐘高聲鳴唱著。
廣東高考語文小說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在小鳥的歌聲中,迷惘人雕像又恢復了生氣,完全沒有了冷峻、痛苦和憂傷。
B.出于對愛的嫉妒,人們把小鳥給關了起來。小鳥因絕食而死,迷惘人雕像最終也心碎地倒下。
C.雖然都是教堂上的雕像,但顯然由于外在身份的不同,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不同。很顯然作者是在借此表現人類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D.因為體態輕盈和叫聲甜美,小鳥同時受到鴿子群和麻雀群的排斥,正是鳥類間的排斥促成了它和迷惘人雕像之間的關愛。
E.小說中首尾教堂的大鐘兩次高聲鳴唱著“快樂之后……是悲傷”,這既是結構上的前后照應,更是對小說中關愛的雙方悲劇命運的一種暗示。
(2)小說中誰是“邊緣人”?“邊緣人”的形象具有怎樣的特征?(6分)
(3)小說中圍繞著迷惘人雕像和小鳥的,還有一群寒鴉、鴿子和麻雀,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么?(6分)
(4)在歐美,薩基與歐·亨利齊名。他的作品結構嚴謹,構思巧妙,結尾經常出人意料。你認可這種說法嗎?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8分)
廣東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答案
(1)CD。解析A項,“迷惘人雕像完全沒有了冷峻、痛苦和憂傷”這種說法錯,文中是“似乎漸漸”。B項說法也不確切。小鳥被關并非由于它愛情甜蜜招致嫉恨,而且說它絕食而死文中沒有依據。E項不是“首尾兩次”是“兩次”。
(2)迷惘人雕像和小鳥是小說中的“邊緣人”。(2分)“邊緣人”形象的特點:①是社會上弱勢群體的象征,無權無勢,(2分)②雖然不被關注,但他們心中同樣有愛與憂愁,相互的感情濃厚而真摯。 (2分)小鳥用歌聲來體現它的愛、感激和信任,同時也表達憂愁、饑餓、思念與絕望。迷惘人雕像則是用面部表情和體位的變化來表現他的愛與憂愁。
(3)寒鴉、鴿子和麻雀他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作者為邊緣人的愛情構置了一個周邊的社會環境(2分),作為一個對立的群體對邊緣人充滿敵意他們認為迷惘人雕像是魔鬼,不配得到尊敬;他們排斥小鳥,僅僅因為它歌聲深情動聽。(2分),他們對于小鳥的形象塑造有反襯作用(2分)。
(4)認可。小說構思巧妙,結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通過迷惘人雕像和小鳥因相愛而死亡這樣一個凄美的故事,作者告訴我們:愛情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而社會角色是有主次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邊緣人的愛情是回蕩著哀愁的。(反對者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
廣東高考語文小說閱讀試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