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
江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一)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8.王詩中,詩人為什么說“送君不覺有離傷”?請概括寫出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5分)
9.具體分析每首詩后兩句的表現手法。(6分)
江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8. (1)“送君不覺有離傷”原因(3分,寫兩點即得滿分)
兩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鄰;自己和朋友風雨與共,明月共睹;雖處異地,情感相通。
(2)感情色彩:
王詩豁達樂觀,表達的是對朋友的寬慰之情;(1分)
嚴詩凄涼哀婉,表達了對朋友的深切思念。(1分)
9.王詩后兩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問的手法.(3分)
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變”,兩地竟成了“一鄉”。用豐富的想象, 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嚴詩后兩句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語言精練傳神。.(3分)
點點寒鴉飛盡,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景物中寄寓詩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動人;
一個“盡”字,寫出詩人長久獨立江邊,連點點寒鴉都飛盡了還不忍離去,看出可以對友人情意的深長。
“悠悠”,寫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樣綿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江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過分水嶺(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再宿武關(李涉)
遠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寫“溪水”?(2分)
(2)請指出兩首詩中通過溪水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2分)
(3)有人認為,“溪水無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卻”字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江西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1)擬人手法(2分)。
(2)前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詩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現自己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1分);后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為詩人的不幸遠別而嗚咽啜泣,又仿佛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著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詩人借溪水抒發了去國離鄉的愁苦情懷。(1分)
(3)可以有兩種答案:
①不同意。(1分)溪水本無情,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語意靈動輕妙;并設置懸念,引導讀者去體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點字為評卷要點,大意對即可得分。)換成“卻”字便覺過于強調、坐實。(1分。有比較即可得分。)
②同意。(1分)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與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將別之際,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別。“卻”字肯定并強調了溪水的有情,賦予溪水一種動人的人情美。(2分。加點字為評卷要點,大意對即可得分。)而“似”字無此意味。(1分。有比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給分。
江西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