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文言文強化題及答案
山東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翰任心自適,不求當(dāng)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dá)。性至孝,遭母憂,哀毀過禮。年五十七卒。其文筆數(shù)十篇行于世。
《晉書·文苑列傳·張翰》
顧彥先①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 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撫琴曰:“ 顧彥先頗復(fù)賞此不?” 因又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
《世說新語·傷逝》
【注】①顧彥先:即顧榮,西晉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彥先為其字。
山東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9.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屬文 屬:連綴
B. 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 良:很,甚
C. 時人貴其曠達(dá) 貴:尊貴
D. 鼓琴作數(shù)曲,竟 竟:完,結(jié)束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B.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 月出于東山之上
C.翰因見秋風(fēng)起 相如因持璧卻立
D.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 作《師說》以貽之
11.下列句子分編四組,全都能夠體現(xiàn)張翰“縱任不拘”性格的一組是
①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
③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
④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
⑤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
⑥因又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2.對上面兩段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季鷹,即西晉名士張翰,本是南方人,但在北方做官。因其有文才,又縱任不拘,時人比之為步兵校尉阮籍,稱之“江東步兵”。
B.兩段材料都介紹了西晉名士張翰,雖體裁有別,但文字風(fēng)格接近,都表現(xiàn)出張翰的獨特個性。
C.張翰與顧榮深摯的友情彌足珍貴。顧榮平生好琴,張翰又正是琴聲之知音,二人是俞伯牙與鐘子期式的知音。尤其最后張翰去憑吊好友,情之所至,琴歌嘯傲,令人動容。
D.張季鷹為人縱任不拘。在洛陽為官時,只因想起了家鄉(xiāng)吳中味道特別鮮美的菰菜、莼羹、鱸魚膾,就棄官而歸,從而留下了“莼鱸之思”的典故。
第Ⅱ卷
注意事項:
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無效。
2.本試卷共11小題,共114分。
四、(21分)
13.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3分)
(2)翰任心自適,不求當(dāng)世。 (2分)
(3)撫琴曰:“顧彥先頗復(fù)賞此不?” 因又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3分)
山東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9. C [解析] 貴:敬重,認(rèn)為……可貴。
10.A [解析] A.都是卻的意思,表轉(zhuǎn)折連詞; B.對,介詞/從,介詞;C.因為,表因果連詞/于是,表承接連詞;D.把,介詞/來,表目的連詞
11.B [解析]②是張翰評價顧榮的話 ③是說張翰能見微知著。④別人對張翰的問話。
12. D [解析] “只因想起了”說法片面。他辭官原因不止一個,思念家鄉(xiāng)只是表面原因,很可能只是借口。這一點從文中“天下紛紛,禍難未已”“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可知。
四、(21分)
13.(8分)
(1)我本來就是與世無爭之人,對時勢不感興趣。您善于以明達(dá)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謀慮未來。(判斷句1分,“防前”1分,“慮后”,1分。共3分)
(2)張翰任隨心意舒適自得,不求隨順世俗。(“適”1分,“當(dāng)”1分。共2分)
(3)(張翰)撫摸著琴說:“顧彥先是不是還能再欣賞這些呢?”于是又非常傷心地痛哭,竟顧不上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不”1分,“大慟”1分,“遂”1分。共3分)
山東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1.張翰,字季鷹,是吳郡吳縣人。父親張儼,官任吳地大鴻臚。張翰品行高潔才華卓越,善于寫文章,性情放縱不羈,當(dāng)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會稽人賀循受命到洛陽任職,經(jīng)過吳地閶門,在船中彈琴。張翰最初并不認(rèn)識賀循,就湊近與賀循交談,兩人彼此便欽慕不已。張翰問賀循趕赴何處,了解到賀循要去洛陽,張翰說:“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謀事。”于是就同乘一車離開了,卻沒有與家人告別。
齊王冏征召張翰,授予他大司馬東曹掾的官職。冏當(dāng)時執(zhí)掌大權(quán),張翰對同鄉(xiāng)顧榮說:“天下紛亂,禍難不斷。到盛名享譽四海之時,急流勇退恐怕會相當(dāng)困難。我本來就是與世無爭之人,對時勢不感興趣。您善于以明達(dá)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謀慮未來。”顧榮拉著張翰的手,悲傷地說:“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飲家鄉(xiāng)之水。”
張翰見秋風(fēng)刮起,就思念起吳地的菰菜、莼羹、鱸魚膾這些家鄉(xiāng)美味,于是說到:“人生可貴的是舒適自得,怎么能在幾千里之外束縛為官來謀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駕車回歸故里。他寫了一篇《首丘賦》,很少被后來的文集收錄。沒過多時,齊王冏兵敗,人們都稱張翰能看準(zhǔn)形勢,善于靈活應(yīng)對。然而官府因他擅自離開,革除了他的官職。
張翰任隨心意舒適自得,不求隨順世俗。有人對張翰說:“您只能任隨心意舒適自得一時,難道不為過世后的聲名考慮嗎?”張翰回答到:“讓我死后留得聲名,還不如飲得眼前一杯美酒。”當(dāng)時的人都認(rèn)為他的曠達(dá)十分可貴。張翰十分孝順,母親去世他萬分憂傷,哀痛的表現(xiàn)超過禮制規(guī)定。他57歲去世,有幾十篇文章流行于世。
2.顧彥先平生喜歡彈琴,到了他死后,家人總是把琴放在靈座上。張季鷹去吊喪,非常悲痛,便徑直坐在靈座上彈琴,彈完了幾曲,撫摸著琴說:“顧彥先是不是還能再欣賞這些呢?”于是又非常傷心地痛哭,竟顧不上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
山東高考文言文強化題及答案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