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新聞閱讀練習附答案
66%的人認為保健品業濫用孝心綁架消費者
本報記者:肖舒楠 實習生:劉雅琴
近年來,保健品市場魚目混珠、夸大宣傳等亂象叢生。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189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47.0%的人表示對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其中20.3%的人對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另外,47.0%的人表示“一直對保健品有懷疑”。受訪者中,71.5%的人購買過保健品。
保健品到底有沒有用
武漢市市民吳先生坦言,自己一直對保健品的功效不大了解,“據說燕窩的營養價值不如雞蛋,只是被貼上了營養圣品、保胎圣品、美容圣品等各式‘圣品標簽’而已,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調查發現,受訪者對當前保健品的功效普遍持懷疑態度——51.0%的人感覺保健品“沒什么作用”;21.0%的人擔心保健品“反而有害”。另有36.0%的人確信保健品“有一些作用”,2.5%的人認為“作用很大”。
北京某高校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周愛琴認為,大多數人買保健品就是買個“安慰”和“放心”。周愛琴參加高考前,母親曾為她買過保健品,據說“每天一瓶可以舒緩神經,增加記憶力”。她“吃了之后覺得輕松了許多”,但現在想來那只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當時身體其實沒有明顯變化。”調查中,30.5%的人覺得很多人購買保健品就是一種“安全感消費”。另有44.9%的人認為,保健品市場火熱是因為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39.0%的人覺得很多人“生活習慣不健康,希望用保健品來彌補”。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食品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提出,有針對性地服用保健品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保健品的一個明顯優勢是本身有營養,有的還具有醫療輔助作用。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社會,保健品市場的繁榮還將繼續。當前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規范保健品市場。
76.6%的人呼吁加大對虛假宣傳的懲罰力度。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鳳指出,如今保健品市場火熱,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前消費者對健康高度關注。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這個契機,通過廣告宣傳等形式向消費者傳遞信號,比如“小孩子一定要補鈣、補鋅才能成長”,“成年人要補充各種維生素”等,以此來操縱消費者的購買觀念。此外,保健品廣告還會通過視覺上的沖擊、明星的代言來誘導消費者。
保健品市場存在什么問題?調查中,87.5%的人首選“虛假和夸大宣傳的情況較多”;66.0%的人認為,濫用“孝心”宣傳的情況較多,有綁架消費者之嫌。
周愛琴認為,當前保健品宣傳主打“孝心牌”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商家在廣告和促銷過程顧客買不買直接與孝不孝順掛鉤。一些保健品的廣告上,還經常描述一個孝子拿著保健品送給父母,一家其樂融融的場面,這是一種變相的“濫用孝心”現象。
調查中,76.6%的人呼吁加大對虛假和夸大宣傳的懲罰力度。
《保健品監督管理條例》一直未能出臺
對于當前保健品市場存在的問題,73.3%的人直指“市場魚龍混雜”。業內人士張先生告訴記者,要解決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關鍵在于完善制度。國家在2009年出臺的新《食品安全法》雖然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產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須與標簽、說明書一致,但具體的《保健品監督管理條例》一直未能出臺。保健品市場沒有具體的行業規范,因此相關的監測和監管工作也無法展開。
張先生說,在一些發達國家,保健品類屬于食品,與藥品界限明晰。但我國很多東西都是藥食同源的,比如枸杞子,既可以作為食材,也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我國,保健品介于食物與藥品之間,如果相關的界定和審批標準不夠完善,會導致界限不明晰。這樣一來,很多廠商會將保健品當作藥品來宣傳,且虛假宣傳比較多,從而誤導消費者;有的廠商則為節省成本,不走保健品的審批程序,但在售賣時極力宣傳其保健功能。
中國保健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政府應盡快出臺《保健品監督管理條例》,同時保健品行業應建立安全誠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成為企業自覺自愿的行為;另外,國家還應加強營養保健知識的科普宣傳和教育,讓消費者樹立“只吃對的,不吃貴的”的消費觀念。
新聞閱讀練習題目:
(1)下列對報告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購買過保健品的1891人進行調查,結果,47.0%的人表示對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20.3%的人對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
B.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社會,保健品市場的繁榮還將繼續。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規范保健品市場。
C.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鳳認為,當前消費者對健康高度關注是當今保健品市場火熱的唯一原因。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這個契機,操縱了消費者的購買觀念。
D.我國很多東西都是藥食同源的,既可以作為食材,也具有保健作用。在我國,一些相關的界定和審批標準不夠完善,從而導致了那些介于食物與藥品之間的保健品歸屬不好界定。
E.規范保健品市場,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應盡快出臺《保健品監督管理條例》,保健品行業應建立安全誠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消費者則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答案】AC
【解析】A.20.3%應包含在47.0%之中。C.“唯一原因”錯。
(2)這次調查反映了購買保健品的中國消費者存在著哪些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把購買保健品當成一種“安全感消費”,買個“安慰”和“放心”。①覺得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健康,希望用保健品來彌補。②對健康高度關注,相信包括明星代言在內的廣告宣傳。
(3)目前中國的保健品業存在哪些問題?請分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虛假和夸大宣傳,市場魚龍混雜,沒有具體的行業規范,相關監測監管工作無法展開。
(4)對于本次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你有什么樣的認識?請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對于消費者而言,保健意識增強,固然是件好事,但不能一味聽信商家的宣傳,盲目跟風,而應有針對性地服用保健品。對于保健品業而言,應學會自律,建立安全誠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應盡快出臺相關條例,使監管落到實處。
高考語文新聞閱讀練習2:
廣州日報: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狀態下,你怎么能寫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實,這是從我個人的需求出發的。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家里很窮,跟一般年輕人一樣,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當時看來,所謂成功就是成為有錢、有權、有影響力的人。后來,我在報館工作,又做了報社主管;還在電視臺主持節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書很暢銷。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看,我應該是蠻成功的。但當時我并不快樂也不滿足。于是,我開始思考成功的意義何在。慢慢地,我發現,如果成功卻失去快樂,這種成功還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們一心只顧著賺錢,一味追求物質和現實的享受,其實內心充滿迷惘。所以只能說是我個人需求正好迎合了當時人們的需求。
廣州日報:你一直處于非商業性的寫作狀態,但作品一直熱賣,對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樣的理解或歡迎,是沒辦法預期的。我舉個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學的校長寫信邀請我前去演講,因為小學課本里選了我三篇文章。當時我很感動,20多年前寫那三篇文章時根本不會想到它會入選小學課文,也不會想到小學生們希望我前去演講。在創作時,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廣州日報: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處?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實際上很不同。我讀過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歡他的文章,但我沒有受到他的影響。他太喜歡掉書袋,自己的意見只有一點點;另外,他的文字也沒有伸縮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幾百字。我呢,不喜歡掉書袋,自己不感動的東西不會去寫。
廣州日報:那么,哪些作家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林清玄:在中國作家里,蘇東坡對我影響最大,還有辛棄疾、杜牧、李白等,他們都是些瀟灑自在的人。蘇東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處在什么狀態下都能寫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國作家里,泰戈爾、紀伯倫、惠特曼等對我影響也比較大。我喜歡的作家和作品有三個特點:一是比較生活化;二是有點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學和思想,而不是純粹好看而已。當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學習他們,而是他們慢慢對我形成了影響——寫生活的、自由的、淺顯的東西。我覺得文章應該很淺白,在淺白中有感動、向往等美好的東西。
廣州日報:近些年,國學熱逐漸升溫,一些地方還會給學生舉行開筆禮啊之類的傳統儀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覺得這些都是好事啊,人應該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才會有信心。如果完全放棄傳統,我們就無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會缺乏自信。不過,一個教授在中央臺講《論語》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轟動,我開始覺得不可理解。這可能是傳統文化在承續的過程中曾經有過一段斷層,是壓抑太久之后的爆發。
廣州日報:記者生涯對你的創作有什么幫助?
林清玄:10年的新聞工作經歷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寫了3000字可能你還不知道他到底要寫什么,但我寫文章時會馬上進入主題、進入重點,這是新聞從業經歷對我的啟發,因為突出重點是新聞寫作的本質所在。還有,記者常常是把深奧的東西用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大家都能了解,我寫文章時不會故弄玄虛,而是盡量使文字淺顯易懂。很顯然,一篇文章10個人看了之后鼓掌與100個人都能讀懂這兩者之間,后者的意義更大。
廣州日報:可以說,你的作品中體現了一種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節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來?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會被曲解為不積極的、消極的生活。其實,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時間的進程,而是做這件事情時,你的內心是否從容。我以前在電視臺講慢生活,有人就罵我說慢生活讓年輕人沒有斗志。其實,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緊張也不見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奧運會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選手,他們內心都很從容,他很輕松卻完成了很困難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選手很緊張。所謂從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見、有對人生的長久規劃。
廣州日報:對于現在出版界的商業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對此比較寬容。其實,很快做成的東西也會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腳印刻在石頭上,而商業炒作一本書,就像在沙灘踩腳印,潮水一來,腳印就消失了。時間會篩選作家和作品,對于各種炒作現象,其實不必太在意。
新聞閱讀練習題目:
(1)下列對訪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A.林清玄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認識到成功的意義在于快樂,這給予人們深深地思索:怎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歡掉書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點點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歡卻不認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沒有對林清玄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
C.林清玄認為慢生活其實指的是內心的從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見,有對人生的長久規劃。“慢生活”并不是不積極的、消極的生活,它同樣可以讓人充滿斗志。
D.林清玄覺得人應該站在傳統上,這樣內心才會深刻,才會有信心;而一旦放棄傳統,那么,我們就無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會沒有自信。
E.對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種商業炒作現象,林清玄持寬容的態度,覺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認為時間是“裁決家”。
【答案】BD
【解析】B項,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認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還有周的文字沒有伸縮性;D項,原文是說“如果完全放棄傳統,我們就無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會缺乏自信”。
(2)這篇訪談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林清玄是如何進行文學創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國學熱的問題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業炒作的。
(3)從訪談的內容看,哪些因素對林清玄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林清玄的豐富的人生經歷,使他認識到快樂是比成功重要的東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
②蘇東坡、泰戈爾等古今中外作家對他的創作理念產生了較大影響,注重寫生活的、自由的、淺顯的東西;
③十年的新聞工作經歷對他的寫作幫助很大,使其文字淺顯易懂;
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狀態下,林清玄能夠保持內心的從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風格。
(4)在林清玄另一本書《平常茶非常道》這本禪茶文化散文中,他說:“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葉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來更清香的滋味,善飲者飲到更細膩的消息。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認同這種觀點嗎?請結合文本,聯系生活,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參考示例一:認同。這句話是說,人生不需要準備太豐富的物質條件,而需要準備從容的心態。林清玄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質與現實的享受,而應該追求內心的豐盈和快樂。(或:盡管都市生活節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礙一個人追求內心的從容,也即做事時要有定力、有定見,也要有對人生的長久規劃。)
參考示例二:不認同。我不認同林清玄的觀點,我覺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人只有擁有足夠多的物質財富,才能滿足生活的各種所需,比如買書、旅游等。而物質缺乏的人,無論如何他的生活質量都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