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檢測練習帶答案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檢測練習:語言文字運用
?、诿鎸W絡購物快速崛起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化轉型________。
?、墼谟盟垦该驮鲩L的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卻在急劇減少,水資源危機________。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緩 時不我待
B.時不我待 刻不容緩 迫在眉睫
C.刻不容緩 時不我待 迫在眉睫
D.時不我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緩
解析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臨近眼前,十分緊迫??滩蝗菥彛浩桃膊荒芡涎?,形容形勢緊迫。時不我待:時間不等人,指要抓緊時間。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患病率會增長50%,這一疾病將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殘和致死原因之一。
B.隊員們從網上查詢得知,巴黎有20個區,每個區都有10至20座露天雕塑,全城共有數百座,它們散亂地分布于街頭巷尾。
C.被喻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往往被視作思想凈土、道德高地,它承載著教學、育人的重大責任,它對人們充滿了深切期待。
D.如果說官員自我身份的定位、認同是一種“內在”的轉換,那么一年多來的反腐工作和作風建設,則正在不斷地在“外在”的方面塑造官員群體。
解析 A項,成分贅余,應將“來自”刪除。C項,不合邏輯,應將“它對人們”改為“人們對它”。D項,成分殘缺,應在“官員群體”后加上賓語中心語“形象”。
答案 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其實,寂寞給人的不僅是真實,而且也是一種錘煉,一種感情與思想的升華。有時,寂寞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還耐得住寂寞的人
解析 橫線前的文字強調了“寂寞”的意義,而比較幾個選項,A項,“又”表示并列關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點。B項,在承認“才能”重要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寂寞”。C項,強調了“寂寞”,否定了“才能”,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D項,強調了“才能”,沒有突出“寂寞”。只有B項,和文段主旨一致。
答案 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古建筑是珍貴的文化遺產。____①____,一旦毀壞則不可能復原。古建筑能激起人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認同感,每個民族的人民都會為擁有世界級的文化遺產而感到無比自豪。然而,____②____,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古建筑常常受到驚人的破壞,因此,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要在通讀所給文字的基礎上去作答。一方面要弄明白文段的大概內容,對段意及句意進行概括歸納;一方面要把握語段的論述思路和語句的前后關聯。由“一旦毀壞則不可能復原”一句可知,①處應為“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之類的句子;而②處所填的句子既要呼應前面的“然而”一詞,又要開啟下一句;③處則應該填總結性的一句話,如“要重視對古建筑的保護”等。
答案 ①它具有不可再生性?、谌祟悇撛燧x煌也毀壞輝煌?、垡匾晫沤ㄖ谋Wo
5.春節期間,在昆明工作的李明收到了老家鄰居送來的土特產,他寫了一封回信,其中有幾個詞語運用不得體,請指出并改正。
我很高興地笑納了您送給我的土特產,有空我一定光臨舍下當面感謝。您讓我為令郎聯系工作一事,我會鼎力相助,不會讓您失望。過幾天我將托人惠贈您一些糖酒,請惠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題,要注意把握詞語的敬謙問題。比如“笑納”,是用于請人收下禮物的客套話,可改為“收到”;“光臨”,敬辭,表示對他人來訪的歡迎,可改為“到”;“舍下”,謙辭,用于自己的住處,可改為“府上”;“鼎力相助”,敬辭,表示請求或感謝別人幫助,可改為“盡力而為”;“惠贈”,敬辭,用于別人贈送給自己禮物,可改為“送”;“惠存”,敬辭,多用于送別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可改為“笑納”。
答案 ①“笑納”改為“收到”?、?ldquo;光臨”改為“到” ③“舍下”改為“府上”或“貴府”?、?ldquo;鼎力相助”改為“盡力而為”?、?ldquo;惠贈”改為“送” ⑥“惠存”改為“笑納”
6.下圖表示的是人從嬰兒期到青年期人際交往發展變化的趨勢,請據此總結出其發展變化的三條規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對圖表基本內容進行概述時要忠實于圖表,不要想象或虛構,主語一般是題目的調查對象,謂語部分概括主要數據的變化。本題要求概括“發展變化的趨勢”,“發展變化的趨勢”就要看圖中數據線的變化情況了。答案一般使用主謂句陳述。
答案 (1)人與父母的交往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2)人與同伴的交往隨年齡的增長而快速增加。
(3)人與教師的交往在小學中年級以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多,之后則維持比率基本不變。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檢測練習:名句默寫
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勸學》用“故”歸納上文,又用兩個比喻進行論證,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棄疾在《破陣子》中描寫犒賞將士、軍樂高奏場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桑之未落 其葉沃若
(2)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檢測練習: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8~9題。
虞美人
浙江②舟中作
趙孟兆頁①
潮生潮落何時了?斷送③行人老!消沉萬古意無窮,盡在長空淡淡鳥飛中。 海門④幾點青山小,望極煙波渺。何當駕我以長風。便欲乘桴⑤浮到日華⑥東。
【注】 ①趙孟兆頁: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元代著名書畫大家。生活在宋、元更替之際,仕隱兩兼。②浙江:此指錢塘江。③斷送:消磨。④海門:在錢塘江入??凇"蓁酰耗痉ぁ"奕杖A:太陽的光華,此指太陽。
8.簡要賞析“潮生潮落何時了?斷送行人老!”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語言的能力。要抓住詞中的關鍵字來鑒賞。比如“何時了”“老”表達的感情深沉,篇外之意令人玩味不盡。
答案 這兩句透出舟行江中的詞人對潮起潮落永無終了的大自然的困惑。“何時了”是說這潮水的漲落什么時候才能了;一個“老”字,感慨歲月容易催人老。用反問的方式,表達了永恒與短暫的對比,使人產生了強烈的悲慨。
9.請結合下片簡要分析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結合詞人的身世理解。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社會動蕩,民心不安,這首詞表現了他對人世滄桑的深沉感慨。
答案 下片即景抒情。詞人極目眺望,遠處青山點點,海門煙波渺渺,他不由得想起海上仙山。最后兩句抒發他離開濁世的愿望。他想駕長風、乘木筏,駛向那令人向往的神仙境界,這不僅給全詞涂上一層神話色彩,而且透出詞人想于煙波浩渺之中尋求人生的解脫、逃避現實的苦惱與困惑的迫切心情。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檢測練習: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內艱,起復。洪熙時進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時衛軍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帖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豫議。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鹽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有詔減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
正統中,九載考績。民五千馀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命增二秩還任。及十年春,大計群吏,始舉卓異之典。豫與寧國知府袁旭皆預焉,賜宴及襲衣遣還。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之曰:“明日來。”眾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豫皦皦著名績,尤以愷悌稱。
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
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窗仓喜磉h被誣當罷,民擁中官舟,乞為奏請,宣帝命復留之。正統六年超擢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劉永遭父喪,軍民萬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奪情視事。鞏昌知府鄞縣戴浩擅發邊儲三百七十石振饑,被劾請罪,景帝原之?;罩葜畬O遇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英宗令進秩視事。先后在官十八年,遷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寧國為督學御史程富所誣劾,逮死獄中。而寧國人惜之,立祠祀焉。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
B.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
C.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
D.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祥符”是趙登的籍貫,二者之間不可斷開,故排除B、D;“遷”意為升職,不應與“民”字組合,此處應該斷開。據此應選A項。
答案 A
11.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趙豫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時,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喪,趙豫服喪期滿后復出做官。
B.“奪情”指喪期未滿,官員應詔除去喪服,出任官職。荊州知府劉永父親去世,他本應棄官歸家為父親守喪,但因深受軍民愛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地百姓對地方官任期屆滿后去留的意見。趙豫、趙登、孫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
D.“大計”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官員德業表現的等第來定賞罰。在正統十年春的“大計”中,趙豫成績出眾,從而得到皇帝的賞賜。
解析 “內艱”指遭逢母親喪事。
答案 A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豫擇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質。他擔任松江知府期間,從“良家”中挑選勤謹寬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禮法教育他們。
B.趙豫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他均徭節費,裁減吏員,減輕田租,上奏皇帝極力抨擊危害百姓的行為,百姓因此受益。
C.趙豫為政和悅平易,移風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訴訟,凡來訴訟者,他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留下了移風易俗的佳話。
D.趙豫深受百姓愛戴,在官吏中影響很大。他任期屆滿百姓“乞留”,在他的影響下各郡出現了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知府。
解析 “在他的影響下”錯。
答案 D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衛軍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帖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當時松江衛軍驕恣橫暴,趙豫逮捕了其中特別驕橫的,施以杖刑后流放邊關,眾軍于是服服帖帖。
(2)(趙豫)離開郡任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只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后來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內,共享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