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
2、創新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3、只有求新求異,事物才會有生命力。
4、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
5、新事物也許并不完美,但它畢竟要替代舊事物。
【名言】
1、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2、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3、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4、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德]歌德
5、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英]莎士比亞
【經典素材】
1、創新要勇于否定權威(普朗克和愛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里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于沖破權威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后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2、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3、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于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后,布魯諾接受并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并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4、保守是創新最大的障礙(牛頓晚年趨于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范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5、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么,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么?”鄭板橋聽后,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么行呢!從此以后,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6、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后,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高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探索
1、探索的終點是真理。
2、探索需要毅力、恒心和吃苦的精神。
3、探索要有明確的方向、正確的方法。
4、懷疑是探索的源泉,不滿足是探索的動力。
5、人類對未知的探索是永恒的。
【名言】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屈原
2、人的天職在于探索真理。——[波蘭]哥白尼
3、向沒有開辟的領域進軍,才能創造新天地。——[美]李政道
4、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法]左拉
【經典素材】
1、探索成功之路(姚明在NBA)
姚明憑借自己的實力,在競爭激烈的NBA中成長,他不僅為中國籃球隊員的成長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還成為了中國籃球的驕傲。相比于姚明而言,三大中鋒中另外一位在NBA打拼的中國球員巴特爾近期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在被魔術隊無情拋棄之后,大巴一邊與傷病做著頑強的斗爭,一邊苦苦等待著聯盟中某支球隊的召喚。這位曾經在賽場上叱咤風云的鐵面漢子還在無盡的等待中,探索著自己的成功之路。
2、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發現了元素放射線,這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她童年時就具有的探險家的好奇心和勇氣。她認為,這是個絕好的研究課題,就同丈夫彼埃爾商量研究這種射線的性質和來源。
這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彼埃爾東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來工作過的理化學校借到一間又寒冷又潮濕的小工作間。
在研究過程中,她發現,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線的不只有鈾,還有釷。她把這些光線稱為“放射線”。居里夫人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可能還有一種物質能夠放射光線。這種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她認為,這種新的物質,也就是還未被發現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于礦物之中。她把它定名為“鐳”。
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鐳來,但是這種礦很稀少,礦中鈾的含量極少,價格又很昂貴,他們根本買不起。后來,他們得到了奧地利政府贈送的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的殘渣,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
1906年,彼埃爾。居里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喪生。居里夫人極為哀痛,但這并沒有動搖她獻身科學的意志。她決心把與丈夫共同開拓的科學事業進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離出金屬鐳,分析出鐳元素的各種性質,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