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
生命不是大海,生命于閃爍中見它精力。
黑夜夸張著自己的權力,以為統治了大地的一切,然而微茫卻透露了它將逝的消息……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巴人不愿向嚴酷的現實屈服的精神。你,郭夢瑜同學,也未曾向不幸低頭。你的事跡感動了每一個人。
你3歲時父母離異,你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那是你的不幸。你的母親身患重病,那又是你的不幸。你的童年時光全花費在了照顧母親上,又是你的不幸。但在不幸中你又是幸運的,你學會了別人無法學到的東西——自尊自強。
你沒有把困難告訴,你將它埋藏在心里,你才14歲就要肩負起連大人都無法扛起的重擔。在困境中,你還用微笑面對身邊的朋友,你的意志是堅強的。而我們呢?只要遇到小小的困難就說泄氣話,就在叫苦叫累,而那些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困難呢?
你很孝順,當母親只能吃粥時,你千方百計地想出一些不同口味的粥給母親吃。母親半夜腰痛,你起來為她按摩,直到她睡著了。當母親知道你想要部自行車時,她希望能買給你,你卻婉轉地說房子太小了放不下而拒絕了。你不能像別的小孩字那樣在父母面前撒嬌,向父母要這要那,卻還要處處替母親著想。
從小到大,這個家是你一人撐起來的。因為母親患病,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干家務活。是你早早起床為母親做好早餐然后一口一口地喂她吃。放學后你又急匆匆地趕去買菜,你那快速的步伐說明你心里還牽掛著家中的母親。我們平日里的衣服是母親幫著洗的,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你卻還要洗衣、拖地,口里卻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又試問我們,我們才煮過幾頓早餐給父母吃呢?我們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遭遇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但你的成績卻依然那么優秀,這更值得我們敬佩。你得到的比我們的少但付出的卻比我們多,在困難下,你用優秀的成績使母親高興,你是個多么孝順的女兒啊!
每一個做母親的都希望能為女兒做些事,可卻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就讓你小小的年紀就開始了比大人更艱難的生活。
雖然你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但我相信你的母親一定會以有你這樣棒的女兒而感到自豪的。在失去母親后的這段生活中,有將會是你的又一個困難,在那么多人的關心下,我相信你能走出陰霾,陽光正對你微笑呢!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2
書是一個好東西。它可以教給我們如何處事,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人生。它如百年陳釀,讓人沉醉其中;又似黑夜里的明燈,給我們指點成長的道路。假若沒有了書,我的生活就會像斷線的風箏,不知歸處;假若沒有了書,我的生活就會像風中的柳絮,漂浮不定。書教給我許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在迷茫的世界中成長,找到那條屬于我的道路。
我從小就特別愛看書,看的忘記吃飯和睡覺。書在我的生活中已經成了不可替代的東西,做什么事都離不開它。例如我在學畫時總是翻閱畫本,找到畫畫的技巧;在我學書法時也總把字帖帶在身邊,尋求那運筆的良策。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書仿佛是一個名師,什么都可以告訴我。
待我又長大幾歲,便對針線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讀完一本教做針線的書后,信心滿滿地拿起針線縫時卻發現自已仍然笨拙地連引針都不會。我生氣極了,認為這書幫不了我的忙,它的地位在我心里一落千丈。但當我坐在沙發上消了氣,心里想起曾背過的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啊,讀書只是教給我們方法,重要的還是自已要去“躬行”去實踐啊!剛才我真是太急躁了,“夫學須靜也”。于是我重新靜下心來,慢慢學,慢慢練,終于成功引針!書中的道理不無深刻呀。
現在,我已經能理解書中人物與作者的心情。當讀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我領悟到作者當時感極而悲,國破家散,滿目蕭條的心情。當讀到羅隱的“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時,便感到作者對魚肉百姓的權臣深深憎惡。當讀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時,作者一身本領不得報國的悲憤深深震撼了我。當我讀《格列佛游記》的時候,感受到作者對社會貴族的嘲諷,對和平的呼吁。這些都是我讀書的感悟。它們對我的成長有許多幫助,讓我從無知變得懂事。
同學們,多讀幾本書吧!書會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們更加成熟懂事,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強!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3
人生,像一只小船,沒有洶涌的海浪,它將多么平淡。
這兩天,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主人公魯賓遜·克魯索出生于一個上流社會家庭,但是他并不滿足于現有的生活,從小就有一個遠大的志向——乘風破浪到世界各地遠航。可他的父母堅決反對他出海。他只能瞞著父母進行他的夢想。一次,兩次,三次,在第四次航海中,船只遇到了暗礁,不幸沉沒了,只有魯賓遜一人幸存了下來,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他從沉沒的船只上找到了他的生活必需品,靠著這些“財產”在荒島上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之久。
生活在上流社會的富家子弟一般都倍受父母的寵愛,經不起各種挫折,就像溫室里的花朵,而魯賓遜卻依靠自己的能力制作各種食物、用品,簡直不可思議。這便是人類最原始的能力,任何一個人在逆境中都會有如此的能力。但重要的是魯賓遜在島上發生意外的驚險事件時做出了正確反應和判斷。他會在逆境中通過自己的想法判斷讓自己的生活條件有所提升,要是他盲目行動,不動腦袋不認真分析情形的話,也許故事的結局就不會是重返故土了,而是陷入了比書中所說的還要差的生活了,甚至會喪命。
比如說在《新伙伴“星期五”》這一章中,魯賓遜做了很好的防御工作,雖然“星期五”是個很老實忠誠的人,但如果沒有警惕的心理,在后來的幾年中,他都不可能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再比如說在《遇難的英國船》這一章中,魯賓遜的智慧凸現得更為明顯,他的計策讓船長收復了大船,魯賓遜自己也得以重返故土。
在困難中自力更生,用雙手創造奇跡并不難,難的是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并且不斷地付諸行動、積累知識,在順境時就能抓住機會,逆境時能克服困難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我從這本書,從魯賓遜的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磨練時常伴隨著意志的增減,正視磨練,一切也將會改變。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4
人的一生,會遭遇很多的困難和挫折,沒有人時時處處都會得到滿足。但是,回首往事,我們會發覺,正是這些困難、挫折,給了我們莫大的關心,成為我們前進中的動力,成長過程中的加油機,不斷向上的助推器。
曾看過老鷹學飛的故事:當雛鷹羽翼豐滿該學飛的時候,大鷹就會把雛鷹叼到懸崖邊,把它扔下萬丈深淵。于是,面臨摔死的雛鷹舍命地撲騰著翅膀,學會了飛行。要不是雛鷹必須面臨生死的困難,它們也許永久無法在藍天中矯健地翱翔。
假如人生來就在地球上時時處處都能得到滿足,那么就不會出現那些人類歷史上如此偉大的人們。愛迪生在摘錄了40000多頁資料、試驗過1600多種礦物和6000多種植物,雖然均告失敗,但他仍然迎難而上,終于尋到了鎢絲,使電燈發出了耀眼有光明。李時珍嘗遍百草,歷盡艱險,嘔心瀝血27年,終于寫出了記載近2000種藥物、100多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是他這種不怕困難、挫折的勇氣,使《本草綱目》變成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煌煌巨著而盡人皆知。
萊特兄弟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們面對困難,沒有放棄,才發明了飛機,讓人類又跨進了一大步。美國人戈達德不顧別人的譏笑,大膽創新,在要被趕出美國的情況下,終于發明了能飛到太空去的火箭,成為德V1、V2飛彈的先祖,讓人們可以在太空中游覽。
我想,在學習中肯定也是如此。我們班的朱軼群,在班上公認成績是最好的,大家都以為她是"天才",誰知道,她是在艱難的環境中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努力才如此出類拔萃,而成為全班第一人的。還有的同學原先學習并不怎么樣,但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通過不懈努力,也后來居上了。而另外一些同學家境殷實,原先學習成績也不錯,但他們平常吃香的喝辣的,在優越的物質生活中消蝕了斗志,沒有做到激流勇進,最后反而退步了。我想:他們需要的,正是在逆境中成長,在困難中拼搏的精神和勇氣。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5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意思是說,人只有經過逆境,才能成才。
人應該在逆境中得到鍛煉,學會成才,走向成功。卡訥基自小窮困潦倒,常常在小店鋪里當童工,十分艱苦,但他不斷學習,掌握各種手藝,在最底層摸爬滾打,終于成為了一位大企業家。他說過:“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度過難關。”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逆境,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逆境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人。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巨人,他的英勇與果斷令千代人折服。可他不是從小養尊處優的闊少爺,而是失去雙親的放牛娃,無依無靠,甚至還當過乞丐,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依舊不懈努力地學文習武,推翻了元朝,成為天下景仰的大明天子。如果不是逆境造就了他的個性,他是不會成才的。
逆境是支撐成功果實的高大樹干,想要果實,就得努力爬;逆境是擋在綠洲前的沙漠,想要甘露,就得不停奔跑;逆境是通往世外桃源的森林,想要幸福,就得穿過荊棘,成功不是輕松得來的,逆境是幫助你的最好幫手。
沒有人可以不經歷逆境直接成功,沒有磨練,結果只會是悔恨。李世民去世前為兒子鋪好了一切道路,斬除了所有禍根,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李治舒舒服服當皇帝的時候,朝中大亂,他只得在病痛中郁郁而死。人沒有逆境是不行的,沒有經歷過逆境,遇事就會無經驗可尋,無方法可查,失敗是注定的。
逆境與成功是相依相存的,不經歷逆境,是無法像雄鷹一樣在天空中翱翔的,是無法像勁松一樣堅韌頑強的,是無法像江河一樣盡情奔騰的。逆境永遠是成功的奠基石,人只有經歷逆境才能成功,人應學會在逆境中成才。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6
逆境是否有利于成才?對于這個問題,有的人持否定態度,有的人持肯定態度,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在我看來,及自己的感悟,我更傾向于后者。
現今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經濟條件也很優越,但卻滋生一個不和諧的現象——“啃老族”的出現。就我直接或間接了解到的,這些“啃老族”大多為富二代。他們在安逸舒適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沒有吃過什么“苦”,也不知道“苦”的滋味,更不必說是什么困難、挫折等所謂的“逆境”了,所以他們不懂得珍惜,因而缺少奮斗的動力。一旦遭遇逆境時,往往會不知所措,甚至會一蹶不振。
縱觀古今中外,身處逆境、仍不懈努力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又何嘗少呢?
我們都知道“臥薪嘗膽”的故事。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忍辱負重,勵精圖治,通過三年的努力,最終打敗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司馬遷為朋友辯解而入獄,并被處以宮刑這一奇恥大辱。但他最終隱忍屈辱地活了下來,完成了千古之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毅力,拼搏的精神與命運抗爭,譜寫出一曲曲不朽的音樂巨作,成為一代音樂大師。
逆境成才的例子數不勝數,從中足以證明逆境也能讓人成才。
再者說,身處逆境對于一個人的身心也是一種磨練。在磨練中增強了意志,提高了能力,修煉了品質。這正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正是經歷逆境的磨練,“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初中學生的我們,應當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不為“逆境”嚇到,長大后才能成為社會合格的建設者。
只有經歷一番風雨,方才見到彩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新逆境中成長的作文篇7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美國士兵,一天他正在沖洗飛機時,突然從他的身后一個樹叢里跳出來一只灰熊,他嚇了一跳,拼命地逃,可他的速度哪比得上灰熊。正當那灰熊要抓到他的時候,他奮力一跳,跳上了一架飛機的機翼,得以存活。
事后,大家都很吃驚。飛機的機翼離地面有2.5米高,可他居然沒有借助任何助跑就跳了上去。于是有些人便讓他再跳一次,可他再也沒跳上去……
也許是因為只有在他遇到這樣的逆境時,自己潛意識中的那股力量才得以爆發,讓他突破引力,跳上了機翼,終于成功。
同樣的故事許多許多,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亦是如此一番道理。若是一個人總是一帆風順,一路無阻,從無逆境的話。那他的一生必定是平淡無奇的,也必定是所獲無多的。總是原有多少的力量,可卻無法發揮,終究還是“泯然眾人矣”
當然,人不一樣,遭遇逆境的結果也不一樣。
曾有一個人,博士畢業,滿腹經綸。去一家大企業應聘。這次的招聘可不一般,吸引了三百多人前來招聘。無論是筆試,面試他都得心應手。認定必然是自己被招。
然而他卻聽到了另一個人的名字。悲憤交加之時,他選擇一死了之,但他卻被家人救下。正在這時,公司傳來消息,這次本應是他,只是電腦故障,報錯名字。正當他欣喜的去公司報到時,卻被拒之門外。原因只有一個:我們不需要受不了挫折的人!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一有逆境便從此萎靡不振,長嘆那是“天亡我也!”不知有多少人,不在逆境中消亡,便在逆境中爆發。仰天大笑“我還在這里!”
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每次都是在生死之間徘徊。可他不放棄,依舊路西行,最終成就了西游記的神話。
夏衍曾說,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不會悲觀和嘆息。因為有了阻力才會有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