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氓原文及翻譯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爾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中語文氓譯文
那個人老實忠厚,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的來換絲,是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君渡過淇水,一直送到頓丘。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請郎君不要生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登上那倒塌的墻壁,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沒有見到盼望的人,眼淚簌簌掉下來。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結果沒有不吉利。你用車來迎娶,我帶上嫁妝嫁給你。
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桑葉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唉那些斑鳩呀,不要貪吃桑葚。哎年輕的姑娘們呀,不要沉溺在與男子的情愛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女子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我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
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勞動沒有不干的。起早睡遲,朝朝如此,不能計算了。你的心愿實現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見面時都譏笑我啊。靜下心來細細想,只能獨自傷心。
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終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里料到你會違反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如何掌握文言實詞的方法
1.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題D項“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高中課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約不超過100個,識記起來并不困難。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要用心去理解。
高考考試語文常考知識點有哪些
高中語文文言文古今異義詞
《燭之武退秦師》
1.貳:貳于楚也。
(古義:從屬二主,動詞;今義:“二”的大寫,數詞。)
2.東道主: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使者,出使的人;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荊軻刺秦王》
5.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6.幣:持千金之資幣
(古義:禮物。今義:貨幣)物
7.窮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阻塞不通,此為“處境困難”。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稱中醫醫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義:投擊。今義:拿著)
11.股:斷其左股。
(古義:大腿。今義: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12.購:今聞將軍之首。
(古義:用重金收買。今義:購買,對象是商品)
13.窮:圖窮而匕首見。
(古義:窮盡。今義:缺少錢財,古用“貧”來表示)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寬容,原諒。今義:不是自己的,借用別人的)
15.提: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古義:投擲,投打。今義:用手提,無“投”之義)
《鴻門宴》
16.婚姻: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多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17.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義;……的原因;今義:因果關系連詞,表結果)
18.非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變故。今義:程度副詞)
19.河:將軍戰河北。
(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河北:黃河以北。)
20.河南: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今義:河南省)
21.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古義:魚和肉,指被欺凌。今義:略)
22.再: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23.山東: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肴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24.細說: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指詳細地說)
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1.信息篩選題——排除法
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選文中出現的人名不止一個,而我們在答題時需要熟悉的僅是題干中的這個人的行為舉止,此時我們可以根據主人公來做初步的篩選:把羅列的句子中不是“這個人”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應的,包含這個句子的選項也就可以排除了。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語文快速提高成績方法
1.古詩文
你需要看的第一件事是測試的內容。首先,你需要學習使用你選擇的語言。你需要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的背景和每一行的含義。這是一種常見的高考題型,學生被要求在寫完第一句話后完成下一句話。除了這種類型的問題外,還有一種更難的問題,即考察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短語和修辭技巧。對于這些類型的問題,學生需要掌握技巧,學習答題套路。
2.文言文
一是要明確實詞的含義;二是要理解虛詞的使用;三是要理解一些古代官名的常用比喻;四是要理解一些古代官名的常用比喻。學生應該能夠翻譯書籍或考試問題的文本,并知道文本的內容,以確保其答案的準確性。
3.語言和文字的應用
這部分課程的學習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成語,另一個是病句。研究成語要靠積累,要準確了解成語的含義,而不是泛泛而談。當對一個成語的意思不清楚時,應學會使用成語詞典,為自己做一個本子,記下它的意思,并及時復習,加強和加深記憶。
4.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是對學生的邏輯推理、信息檢索和處理能力的一種測試。閱讀理解的文章通常比較長,所以考生應該學會集中注意力于關鍵點,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他們還可以閱讀更多書籍,以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質量。在答題時,要掌握一些答題模式和技巧,答題思路要新穎、清晰,最好使用序號。
學好高中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
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先疏遠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并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御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