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物理的學習方法總結
1:以教材為本,全面復習基礎知識
要求全面閱讀教材,樹立“教材是的復習資料”的觀點,對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個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對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逐字逐句進行理解。有意識的挖掘教材中有價值的習題、閱讀材料、思考與討論、做一做等,要掃清知識死角,把書本念厚。
打好基礎不是死記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清楚高中物理力、熱、電、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運動、能量的相關問題是在不同知識背景下的同一個內容,是一個整體。
2:夯實基礎,落實雙基,掌握科學的解題思路
第一輪復習中在知識內容的講解上求全和實,在練習題上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方法的訓練。
在求解物理問題時,培養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如正確選擇研究對象及受力分析,在對狀態、過程分析時畫出狀態過程的示意圖,將抽象的文字條件形象化、具體化。為了盡可能少出錯誤,解題時可以遵循這樣的思路:畫草圖-想情景——選對象——建模型——分析狀態和過程——找規律——列方程——檢查結果。
3: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一步,提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應把重點放在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上。要分析并提煉出題目所給的物理過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再去找相應的物理規律、物理定理、定律解題。
提高審題能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關鍵詞句的理解;
對隱含條件的挖掘;
對干擾因素的排除。
理清和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系統化并非易事,在單元復習時應注意構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有意識的了解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結構。如復習力學知識時,是這么做的:了解受力分析和運動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運動定律是將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聯系起來,為解決力學問題提供了比較完整的方法,曲線運動和振動屬于運動定律的應用。了解動量、沖量和機械能則是從時間、空間的觀念開辟了解決力學問題的另外兩條途徑,提供了求解系統問題、守恒問題等更為簡便的方法。了解到整個力學知識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為了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有機整體。
4:注意解題的規范化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而解題的落點是書寫的規范性,表達的完整性,這是提高高考成績的一種有效途徑。可是年級越高,規范化程度越低,不少學生為了節省時間,在解題時只剩下光禿禿的幾個公式和結果,題目的分析、解題的中間過程全無,這樣的狀況在高考中無疑是要吃大虧的。要求平時復習一定要書寫到位,解答題應該寫哪些步驟、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一步是采分點、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養成良好書寫習慣訓練自己的思維習慣,做到規范性解題。
高考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1.解力學題堡壘堅,受力分析是關鍵;分析受力性質力,根據效果來處理。
2.分析受力要仔細,定量計算七種力;重力有無看提示,根據狀態定彈力。
先有彈力后摩擦,相對運動是依據;萬有引力在萬物,電場力存在定無疑。
洛侖茲力安培力,二者實質是統一;相互垂直力,平行無力要切記。
3.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
兩力合力小和大,兩個力成q角夾,平行四邊形定法。
合力大小隨q變,只在最小間,多力合力合另邊。
多力問題狀態揭,正交分解來解決,三角函數能化解。
4.力學問題方法多,整體隔離和假設;整體只需看外力,求解內力隔離做。
狀態相同用整體,否則隔離用得多;即使狀態不相同,整體牛二也可做。
假設某力有或無,根據計算來定奪;極限法抓臨界態,程序法按順序做。
正交分解選坐標,軸上矢量盡量多。
高考物理自由落體運動知識點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里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高考物理重點知識點
一、導體的電阻
(1)定義:導體兩端電壓與通過導體電流的比值,叫做這段導體的電阻。
(2)公式:R=U/I(定義式)
說明:
A、對于給定導體,R一定,不存在R與U成正比,與I成反比的關系,R只跟導體本身的性質有關。
B、這個式子(定義)給出了測量電阻的方法——伏安法。
C、電阻反映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二、歐姆定律
(1)定律內容:導體中電流強度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適應范圍:一是部分電路,二是金屬導體、電解質溶液。
高考物理功率知識點
功率的概念
1、定義:
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叫做功率。
2、意義:
它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決定因素:
(1)功的大小
(2)做功時間的長度
比較做功快慢有三種方法:
(1)在相同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2)做同樣多的功,所用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3)所做的功跟所用時間的比值。
增大功率的方法
單位時間內做功增多;減少做單位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