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綜備考建議
2017高考文綜備考建議
第二句話:不再題海戰術,而是精練真題,做好模擬。
文綜宋老師我在幫助孩子們備考過程中,有一個最大感受就是,孩子們因為試題太多而累,也包括有些學校不知是出于某種目的,基本不講課,每天都是題海戰術,這樣,老師確實輕松了,但是孩子們已經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試題中了,何談有創新意識。所以,在高考前的180天,千萬不能題海戰術,首先把近些年的真題練練,總結總結,然后把好一些的模擬題精練精評,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答題思路是最重要的。
第三句話:從書本轉向社會,關注2016年至2017年的時政熱點。
高考文綜與其他學科是不一樣的,文綜宋老師我見過太多的學生了,有些學生在書本知識方面非常熟悉,結果高考并不理想,而有些孩子書本不熟悉,但是課外閱歷豐富,結果高考文綜成績則很不錯。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高考文綜的考察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貼近生活、實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點分析時政熱點。基于此,文綜宋老師認為,同學們有必要梳理清楚2016年至2017年的高考時政熱點,并進行政史地解讀,對于2017年高考文綜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文綜宋老師也會陸續發布相關的時政熱點的政史地解讀,敬請關注。
第四句話:調整心態,回歸生活常態,備考高考如同日常生活。
高考不僅僅是一場學習比賽,更是一場心理戰爭。有些學生心態好,在高考前如同過日常生活,高考過程中順理成章、自然考出好成績。但是,有些學生過于緊張,則往往影響平時的學習效率和高考文綜的正常發揮。基于此,文綜宋老師認為,高考沒有什么的,同學們沒有必要把高考看的太過重視了,以平常心態,往往能取得優異成績。
第五句話:不與別人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好。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高考,或者沒有經歷過高考,但是一定經歷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當我們把自己與周圍比我們有優勢的人士進行比較時,即使我們的心理素質好,也難免會出現惆悵和沮喪,更何況對于涉世不深的高三學生呢?當高三學生與周圍的學生比較成績時,往往因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而影響繼續學習的信心,進而影響高考。基于此,文綜宋老師認為,成績是孩子們的隱私,做為老師不能把學生一測、二測、三測的成績公之于眾,做為學生不要與周圍的學生比較,每次考試之后要與昨天的“您”進行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可以了,進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
2017高考文綜復習策略
新課改歷史學科復習幾點建議:
1、熟讀教材構建架構
教科書是我們備考的依據,熟讀和研究教材是每個考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功。常言道“題在書外,理在書內”。高中新課程歷史教材的新特點是按模塊編寫,具體講分作相互聯系的三部分,模塊——單元——課。
歷史教材共有5個模塊:政治文明史、經濟文明史、思想文化科學發展史、變法與改革、歷史人物評說。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是專題史的體例,共4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必修共75課,選修共51課,共126課。高考試卷中的試題是必修和選修必做。熟悉教材不是要學生機械地讀教科書,不是要死記歷史事件,而是要敢于質疑,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社會,帶著問題考察歷史,從歷史中探究事理,明了歷史的發展變化,搞清楚歷史問題的性質、特點……我們提倡的讀書法是:①史論結合讀書法,②分析和理清層次,③提煉和概括要點,④仔細推敲詞句,⑤圈點批畫,⑥編寫讀書提綱等。
2、線索清晰抓住細節
新課標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在復習備考時,應關注古今,關聯中外,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理清線索,突破思維定式。
新課標的歷史考綱與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現代的歷史發展體系編制的。第二輪的復習必須強調知識間的聯系,既要清楚宏大主題,又需明了小而靈活的小專題。如:高中新課程強調三大核心史觀——強調工業化、生產力作用的現代化史觀;強調尊重各文明單位價值取向并不斷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觀;強調重視整體與局部、中心與邊緣關系的全球史觀。
3、精煉試題提高應變能力
精煉各類試題,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試題呈現出的新情景、新角度、新問題,提高應變能力,把握住解題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是備考中的重中之重。
怎樣高效做題,實戰演練呢?我們認為:(1)真題訓練是最好的訓練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題的命題思路;(2)做各類題型訓練,關鍵是審清題意,拓展思路,練中感悟,練中遷移;(3)對熱點問題分析,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將學科間知識綜合應用。通過模擬演練,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歷史問題的核心要素,對歷史境況的特點有一定的感悟,能概括出問題所涉及的歷史發展趨勢,并且,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和觀點。
新課改下應注重生活性和綜合性
新課改高考讓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第一年的新課改高考,沒有多少范例可以參考,新課改高考的不確定性還存在。但從2010年高考的情況來看,已經在向新課改高考轉變,有不少試題就體現了新課改高考的命題方向。
一、新課標下教育的生活性
新課程的教材編寫更突出生活性。以地理為例,學會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用有機結合,是當前新高考地理考察的趨勢。在最近幾年全國文綜卷和新課標全國卷高考試題中明顯體現了考察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縱觀新課標地區的地理高考試題,大致有以下特點:1、區域性特點凸顯。2、綜合性更強,內容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實現了自然與人文、系統與區域的融合,能力要求較高。政治、歷史關注熱點,更貼近生活。10月15日~18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更注重以人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這與歷史學科中,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倡導“以人為本”和西方人文思想倡導的“平等”是緊密聯系的。同學們在備戰2011年新高考時,做政治題要從歷史觀角度思考。
二、新課標下教育的綜合性
《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大綱》中指出:文科綜合能力強調對歷史、政治、地理各學科知識整體綜合把握,側重反映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新課標的歷史教材編寫打破傳統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按年代編寫順序,而代之以中外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方式的比較,側重培養、考察學生概括能力和中外歷史比較能力,用歷史觀來分析政治生活中熱點。從最近4年的新課標地區高考來看,歷史中的主觀大題要用政治來解答,歷史題要和地理知識結合。如: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第24題。
三、新高考的政、史、地對師生提出新要求
政史地三門學科占據高考總分的40%,重要性可想而知。而近三年高考,河南文科生文綜成績總體不理想。文綜成為入讀一本名校的短板。面對新高考,老師在授課時改變以往照本宣科似的教學,要緊扣生活、活學活用。學生要改變政史地是簡單拼盤的看法,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文綜的。無論2017年高考是采用政治、歷史、地理單科考,還是綜合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掌握文綜的學習方法,從心理上重視這門學科才是關鍵。對2017年高考文綜,過于“樂觀”和“悲觀”都是不可取的。
結合書本,多觀察多思考
新課改高考,對高三學生來說是一個考驗,新課改高考肯定有一些地方會體現新課改的內容,比如與生活聯系比較多。但高考萬變不離其宗,對高考文綜的學習也要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就能取得優秀的成績。因此,對文綜的學習,給同學們以下建議:
一、夯實基礎。文綜題目出得再活,也是建立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打牢基礎,是學好文綜的基礎。對于書本知識,不能僅憑機械記憶,更要理解記憶。送給學生三個字:“記”“懂”“用”。
二、多觀察多思考。新課標的題目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學生們要更多關注時政、關注實際,結合書本知識,多觀察多思考。
三、先“厚”后“薄”。對教材知識,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在分析的基礎上,把一個個知識點搞懂,把書讀厚。在此基礎上,提綱挈領,把書讀薄,逐步形成知識網絡。
四、主觀題審題四步:理思路——題目本身能夠提示的要義包括哪些方面,作者要問的是哪幾個方面。分層次——動筆之前應先思考從哪幾個層次與角度答題。答要點——正確使用術語,抓重點,抓關鍵詞。求發展——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時政的最新精神融進去。
五、答案五抓:從題干本身抓——題干所能提示的諸多要點與要求,應該是我們答題的出發點,審題能力也是成功的關鍵。從書本中抓——基礎知識始終是答題之本。從生活中找——聯系生活實際,是文科生的一種素質需要。從材料中抓——材料中所提示的信息成為答案的本源。從時政中抓——結合新的時事精神,有綜合分析與運用的能力。
只要遠瞻觀天下政治地理都不怕
在新課改的條件下,如何做好文綜學科的復習,提高學生明年高考的文綜成績是高三學生及其家長和高三政史地教師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對文科學生來說,要想高考考得好,文綜肯定少不了;特別對藝術生來說,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文綜起著關鍵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新課改條件下的文綜復習,提高復習效率,提高高考成績呢?
【政治學科】
關鍵在于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縱觀歷年政治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都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部分,試題的分值相當大,而且基礎知識的熟練運用也是做好拔高題的一個前提,因此,忽視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是錯誤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復習效果,是困擾考生的一個瓶頸。我認為在第一輪復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基本指導思想
要以新教材的課本為主。課本“萬變不離其宗”,千變萬化的試題只是命題角度的變化,高考試題也同樣如此,它不會脫離《考試大綱》,不會脫離課本的知識點。所以在第一輪復習中,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上。
二、要注意復習課本的方法和技巧
復習課本不是像剛學習的時候那樣細致,但也不是簡單地翻一遍,或是單純地背誦一遍,必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第一,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結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問題,除了要問老師和同學之外,還要做少量相關的習題。這一遍復習不能留下任何知識死角。要下工夫細致地復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
第二,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我們過一段時間還要重復復習一個前面我們復習過的內容,但時間有限,因此每進行完一個階段(也就是兩課),就要及時地總結一下,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列出兩課的知識框架結構,并找出里面重點的知識和自己認為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備日后快速有效的復習。
【地理學科】
更應側重主干知識
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文綜試卷中的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考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抓住圖表事半功倍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為了便于考查考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往往把地圖和圖表作為表達和聯系地理、歷史、政治這三科知識的信息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綜合題的切入口。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地理第一輪復習中,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復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轉換思維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
關注熱點拓寬視野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征之一就是題目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很多題目是以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設問題情境的。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不妨從現在就開始。
目前地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有:人口的過度增長與人口遷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大氣與水污染、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生態災難、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建設、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地區沖突(如中東)、臺灣問題、伊朗朝鮮核問題等。對這些國內和國外已經、正在或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考生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復習中應把重點、熱點、焦點問題作專題式“問題化”處理,弄清這些問題發生的地點及背景,注意這些熱點問題與課本主干知識的密切結合,把握其因果緣由及影響,使熱點問題重點化。凡與熱點有關的問題,即使本來不是學科的重點知識,也要掌握。
看過“2017高考文綜備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