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大綱三輪復習全攻略
2017年高考新大綱三輪復習全攻略
第二輪復習(3月初—5月中)綜合能力突破時期通過題型的變化提高自己的綜合處理能力。高考命題一般采取30%容易題目+50%必備知識+20%較難知識點的方式,把前兩項分數搞定,上一所大學是沒有問題的。提醒考生,第一輪復習抓基礎很重要,對照新大綱一個個知識點過一遍,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拿到必備知識的分數。
1、進行典型題訓練,提升實戰能力。高考黃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題法則,其實如果我們把高考的方向把握準了,高考的出題模式弄清楚,我們在平時的學習會很輕松。不只是在數學、物理這樣的理科有典型題,文科的東西也是遵循這一原則的,比如語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結構、好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用來模仿。學習就是一個由模仿到駕馭的過程,我們在借鑒別人精彩點的同時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終由量變到質變,使我們成為一個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2、構建知識體系,進行專項練習。體系是綜合的根本,專題是提高的保證。我們在回憶信息過程中會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高三學生在考試時經常答案就在嘴邊就是寫不出來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說的“舌尖現象”,它常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信心,所以必須加以克服。平時要扎實地學好知識,通過形成知識網絡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借助理解記憶等方式調動復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有效的檢索體系,在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能準確、及時地提取出來。當遇到舌尖效應時要保持冷靜、放松,這樣可有助于知識的回憶。
3、形成考試體系,訓練解題思維(迅速做題技巧訓練)。很多題型可以歸類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題型,題目和條件都有其內在的關系點的,一般的解題入手方法不外乎為順著題意來,或者以尋求的結果為出發點逆向推導,只有學會從題目本身尋找做題的入手點,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維步驟,才能在考場上適應任何題,立于不敗之地。所謂的考試體系就是構建在考試時第一遍的做題思路,到這時候可以減弱我們研究題目本身知識點的比例,加強研究做題第一思維的比例,通過同類型套題來總結和調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歸納其中解答的思維共性,是能夠快速幫助我們獲取分數的。
當前我們處在第二輪末段階段,很多同學開始發急了,所謂欲速而不達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時候千萬不要麻木做題,看到什么題抓來就做,做對了不去總結提煉這種思想的話,只能說你會這道題而已。做錯了看答案聽講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憑什么這么解答”,到考試的時候還是不會的,做題千萬不能和口渴猛灌水那樣,除了肚子漲,啥味道都沒留下。
3、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自身獲得最大的效果,適合隨大流的跟著學校老師走,基礎掉隊同學們就該上課的時候記好筆記,其余時間多花些時間在課本與基礎習題上(課本章節后習題練習),感覺在學校已經無法提升的同學,利用套題演練,類型歸納來總結和提高自己的做題精確度和速度,這時候往往是思維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與其花費大量時間盲目做題,不如多花點時間總結歸納會做的題型中的思維步驟,解答步驟。對于會做題,臨場發揮不佳的學生,可以通過連續長時間的做套題,或者想辦法耗盡精力后(如長跑后,沖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壓縮做題時間(2/3~3/4的考試時間做完卷子),以訓練考場狀態。
第三輪復習(5月中—5月底)應用能力提高時期,可以結合最新的題型,包括科學發展的一些最前沿的東西等,在創新性方面有所準備。
1、調整心理狀態。對于每一位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誰都希望能獲得成功,心理學上把這種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為賽事以外雜念所動的心理現象稱為“瓦倫達心態。”面對高考,我們所能做的不是給自己加壓,而是減壓,既不要考慮高考成功后的鮮花和掌聲,也不要過于關注考試的失敗,要保持一種穩定的瓦倫達心態,使自己在復習、應考階段,能夠盡可能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在高考中高水平發揮,考出理想的成績。
2、檢驗復習,強化記憶。在這最后的階段主要是通過做幾套高考的真題,準確把握高考的出題方向,并注意一下規范的答案,以便自己在高考時能把答案做到規范、簡練。
我們在高三這關鍵的一年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復習時間,當時間的主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高效備考。
四、考前調試期(考前一周)到了考前一周,盡量調整好心態上考場。平時不要鉆牛角尖,以看題思考為主,切忌還在全力攻克陌生的超難題。應以回顧為主,課本知識點有無遺忘,平時常做題型熟悉與否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自信心最為重要。
考生想上一所更好的大學,著重看后三項的能力:
關鍵能力是學生對中學教材的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綜合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的考查,這些也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需要具備的能力,不同學科考查的能力不一樣,但是考綱很詳細的做了說明。
各科目大綱修改細則
語文
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漢語:
1、考試科目名稱由“漢語文”更改為“漢語”。
2、新增“考核目標與要求”,明確考核目標是考生的漢語運用能力,并結合漢語的學科特點,確定了不同層級的具體要求。更注重對能力的考查,由傳統的知識化的表述轉向能力化的表述。
3、調整試卷結構,強化能力立意。調整Ⅰ、Ⅱ卷分值比例,減少對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并根據考生群體的特點增加對讀、寫能力進行考查的試題。閱讀材料由一篇調整為兩篇,文體覆蓋更全面。
4、優化考試內容。增加了對文言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識考查的試題。
數學:
1、在能力要求內涵方面,增加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型、創新型的要求,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同時對能力要求進行了加細說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
2、在現行考試大綱三個選考模塊中刪去“幾何證明選講”,其余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2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歷 史: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6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選考模塊“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探索歷史的奧秘” 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其余3個選考模塊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3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地理: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思政:
對學科“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四項能力考核目標的解析內容進行了修訂完善,補充試題樣例加以說明,進一步明確考查要求。結合思想政治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的要求,突出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強調德育導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的發揮。
物理: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余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化學: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生物: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看過“2017年高考新大綱三輪復習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