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備考計劃 高三備考復習計劃(2)
作業及講評:
(1)應試教學中的習慣做法是“多練多講”,其后果是,由于做的太多、太濫,占用了太多的時間,造成惡性競爭,教師的講評常常停留在淺層次上,鞏固率極低!為此,我們提倡“精練深評”,對教師的課后作業將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學生有一定量的自主復習時間。我們相信,減少練習量,深入講評,規范競爭,肯定有利于整體提高。
(2)要加強練習與測試,要注意命題的科學性的研究,使練習數達到一定的量,完成備課組所下發的統一練習,但要防止題海戰術。
(3)練習測試要及時批改,認真統計分析,講評突出重點,重點學生力求面批到位。
(4)試卷講評要注意三個程序:一統,二找,三改。一統,即數據統計的數量分析;二找,即找出學生出現的知識錯誤及引出錯誤的原因;三改,即制定改進措施。講評盡量做到要及時,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針對性,有輻射性,有指導性,有診斷性。
輔導:
(1)實行班主任科任教師重點學生負責制。
(2)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培優補差模式,將培優補差落到實處。
(3)補差工作要體現立體化、全方位的特點。遵循“先查病,后治療,再進補”的原則,做到“三補五多”,即補態度、補方法、補知識,課堂多提問,課后多輔導,平時多談心,練習多面批,方法多指導。
(4)認真準備培優補差教案,悉心編制培優補差練習。
考試:
(1)本學期進行六次大考,每周目前暫時確定為兩次周練習,做到“考改評”及時到位。
(2)加強考試流程管理,精心組織每次考試。
(3)嚴肅考風考紀,嚴密考試環節,嚴格考試要求。
(4)每次重大考試及時做好質量分析工作,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時整改。
(5)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
(6)年級組統籌安排各科的周練習,定時間、定內容,保證質量,反饋及時。
在抓好規范化管理的同時,要盡可能實行試卷的校本化,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同時將加大向各渠道收集、篩選信息的力度,以增強高考復習的針對性;
周練不準使用任何形式的成套試卷;周練內容要涉及平時易錯題,可以是原題,也可以將易錯題稍加改編,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各備課組長做好考試的分析工作,發揮考試的功效,探討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調整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評價:
(1)教師、備課組要充分利用各種評價方式診斷教學得失,激勵學生學習。
(2)年級組要充分利用各種評價方式激勵教師改進工作,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3)教師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平時課堂、作業、檢測情況的評價,根據評價,調整教學,教育學生。
(4)備課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周練、調考、統考的小分分析評價,根據評價,調整教學安排。
(5)年級組通過聽課,學生問卷調查,年級組和學校的值日、巡視記載,學生和家長的座談反映,班務日志記載,階段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教學情況;通過教研活動記載、教師座談、階段考試分析等評價備課組教學管理情況;通過落實過程獎勵方案等評價班級整體教學管理情況。
五、班級與團隊管理
(一)班級管理
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重點班要做到“學生行為表率化,學習水平一流化”;普通班要求是“班級考核制度化,處理問題軍事化,常規管理邊角化(要加強就寢紀律整治),教育教學情感化”。
抓班風學風建設,落實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量化管理,抓好兩操和體鍛課。
做學生思想工作、學習指導及心理疏導的教師談話要量化管理;一月一次的師生互動咨詢指導會制度化。
班主任應對本班每一位同學的每一次考試成績存檔分析,確定名牌生、一類生、本科生、臨界生名單,以便在給學生指導時有的放矢。
(二)備課組管理
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制度。每月一次的本學科知識、方法、考試技巧答疑課。每次考試后訂錯本(錯題從錯誤過程、錯誤原因、規范解答、心得等方面總結)的檢查。
落實備課組活動專題化,要求各個教師圍繞一個專題開展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實踐,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加強對學生試卷分析,提高備考工作的針對性。各學科應研究制約學生學科高考成績提高的“瓶頸”問題,想方設法突破,提高成績。
實行“下水上岸”制,提高練習質量。要求每位高三教師每周必須完成規定的下水作業量,并將完成情況納入月度業務檢查。“下水”是為了“上岸”,教師做題是為了選題,為此,我們加強對選題工作的管理,明確規定練習材料不得照搬現成資料,必須經過專人篩癬備課組集體研討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選題精當,以中低檔題為主,切實減輕學生過于繁重而且不必要的機械的訓練負擔。
繼續進行講評課的研究:講評點撥的目的是什么?知識的發生過程與準確獲得正確答案;知識的發展及其綜合運用;學生掌握解題的有效方法與技能;學生學會自己梳理積累、總結提升、歸納分類。要“點問題、點過程、點方法、點規律、點能力、點發展”。
認真組織和抓好專題復習工作,從選題、分工到實施、時間、訓練、驗收要具體,要落實。達到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整理學科的主干知識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即:審題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能力結構)。
(三)年級組管理
檢查制度化,工作量化,情況通報制度,班主任例會制度,晚讀或聽力練習制度,一月一次的工作檢查反饋總結會,綜合科一周一考,半月一大考。對每一次統一考試,年級要做質量分析。定期召開各層次學生座談會,加強教學反潰定期召開學生大會,進行動員、鼓勁,提出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舉行高考前備考指導或輔導講座活動。
(四)時間管理策略
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學會學習”。教師少講、精講,著重學法的引導和指點,讓學生自己學會理解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這是應對高考的上上之策。更不得吵鬧影響他人看書。
(五)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因材備考,分類推進是解決大班教學,學生程度參差不齊,課堂教學標高難以定位,備考效益低的問題,使每一層次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有效備考策略,應切實抓實、抓細、抓好。
①對各班尖子作精細指導,推行“診斷式”輔導,針對尖子學生的拖后腿學科,要求科任教師對學生的每次考試的試卷進行一對一的評講,針對其知識缺陷,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對于學校確定的尖子生要給予更多的自主時間去探索。讓優秀學生廣泛閱讀,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②每班一月一次的師生互動活動。既強調教師對學生作有準備的輔導,又注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質疑問難,并以學習沙龍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學習案例交流,互相激勵,形成競爭的氛圍。
③各科任教師對臨界生的弱科輔導采用家教式、問診式的形式。
④晚自習第三節嚴禁教師講課。特重班、復讀班語數外各拿一節課作為學生自習(周五下午)。
看過“高三備考復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