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方法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喪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讓孩子成了一個“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沒有看到,孩子現在的情況也是因為媽媽所致,為什么這么說?就像案例中媽媽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很好,好的背后是什么呢?媽媽一直在幫助孩子、督促孩子、檢查著孩子,也就是說,是一個很負責的媽媽形象。從孩子的作業(yè),到孩子的成績,再到孩子的時間等等,媽媽都事無巨細地照顧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開始住校,離開了媽媽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著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覺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穩(wěn)、走的直,盡管如他所說,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兒?
孩子太依賴媽媽這根“負責任”的拐棍了。因為孩子已經在撤掉拐棍后不適應的時間太久了,功課已經落下很多。而媽媽又沒有去告訴孩子如何在沒有拐棍的情況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應該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決心和信心。
這樣的狀態(tài)是誰造成的?
還是媽媽。孩子現在也想進步,也想聽話,但有很多時間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進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時間放松了自己,再想趕上去,會很費力,所以,有些時候努力后看不到結果,或者達不到媽媽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會泄氣了。于是,便出現了成績反反復復的現象。
2、父母在學習上太用心,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責任意識。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媽媽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盡最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學習,可是到后來為什么不管用了呢?
當父母管的太多的時候,孩子會失去一種自我管理學習時間、學習任務的機會,媽媽什么事都給計劃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媽媽說這一個小時應該學英語,那孩子就學英語,媽媽說該學數學了,那孩子就學數學好了,媽媽說5點要練琴,孩子就跟著媽媽去練琴,媽媽說睡覺前把全部作業(yè)、課本、文具等全部放進書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3、不當的管教方式讓孩子失去自信,內力減弱。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媽媽態(tài)度生硬地對待孩子,批評孩子、數落孩子、甚至對孩子有點惡語相向,大家想一想,這樣做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就會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時候會覺得連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覺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個很差勁的孩子。
另外,一個成績不斷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績不好的孩子,在老師那兒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臉色?這些都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力量,一個無力的孩子別說去戰(zhàn)勝困難了,可能連我們認為的最基本的事情也沒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三、如何調動孩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1、接納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增長內心力量。
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比如說,當我們去獨立做一件事,而我們沒有把這件事做好時,你一般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感受?你一般會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件事?下次,你還會愿意去做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嗎?
2、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負責自己的事情。
媽媽總是在孩子的左右來來回回,讓孩子不明白他應該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現在媽媽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應該走自己的路,因為路是他自己的,學習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時候孩子認同了媽媽的這個觀點,接受了這個“沒有媽媽和約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觀念時,孩子的內力才會發(fā)揮作用,也就是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著車前行,讓孩子知道拉車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長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車后,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直是陪伴著自己的,這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一般來說,外力是通過內力來起到輔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興趣、沒有主動性、沒有對學習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靠父母和老師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超有用的讓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
1、如何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輕松的
(1)首先讓孩子做“會的內容”
◎孩子表現不自信時,不露聲色地讓他(她)做一下以前做過的題。
◎從愛學的功課人手,有助于攻克不擅長的功課。
◎把上要精力只集中到一門功課上,體驗滿分感覺。
◎感受學習外的成功體驗。
(2)讓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不再是“痛苦”與“黑暗”
◎通過心理調節(jié)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最好對孩子說“別勉強!”而不是說“學習去”。
◎如果每天讓孩子學習1小時,開始就要有2小時的要求。
◎使用提議式而不是命令式。
◎不要問孩子“是學習還是玩兒?”,而應該問孩子“你想什么時候開始學習?”
◎讓整天看電視的孩子選擇:是出去跑腿,還是在家學習?
◎孩子就是不學習,你不妨問他(她),是休息還是學習?
(3)在學習中加入“游戲”的因素
◎消除孩子對學習的抵觸心理。
◎將趣味游戲引入學習。
◎給別人找錯可以讓孩子熱衷做習題。
◎ “有趣的文具”可成為孩子學習的“促進劑”。
◎合理分配學習時間。
◎通過抽簽讓磨蹭不學習的孩子選擇學習。
(4)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他(她)愛上地理。
◎讓孩子學會剪報也許會使他(她)留意政治、新聞。
◎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
◎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
◎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瀏覽群書。
◎學習所需要的45分鐘注意力,通過平時的生活訓練來獲得。
◎父母不妨偶爾送一些超過孩子閱讀能力的書籍。
2、促使孩子想學習的訣竅
(1)調節(jié)孩子學習的心態(tài)
◎新學期到來后,更換所有的學習用品。
◎給孩子準備各種筆調用具。
◎更換“全新感覺”的學習環(huán)境。
◎如果覺得孩子學習厭倦了,就讓他(她)試著換一門功課。
◎嘗試制定“禁學時間”。
◎重大考試后,以款待的方式激勵孩子。
(2)把孩子喜歡的功課培養(yǎng)成擅長科目
◎在房間里張貼漫畫和廣告畫也能使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讓孩子就他(她)關心的問題進行報紙剪貼收集。
◎向孩子“贈書”會激發(fā)孩子的專家意識。
◎對孩子喜歡的東西刨根問底,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調查研究的習慣。
◎利用家教的擅長學科來培養(yǎng)孩子的擅長科目。
◎讓孩子擁有一個自己的寵物或花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3)一樣小東西可能使孩子愿坐下來學習
◎房間、書桌、照明、百科全書和參考書會成為孩子熱愛學習的契機。
◎讓孩子將其寶貴的收藏品放進他的抽屜中。
◎孩子學習時,把周圍光線調暗,只在書桌—正點一盞臺燈。
◎把字寫得很大貼在墻上,有助于創(chuàng)造記憶氣氛。
◎把書散放于家里各個房間,營造一種學習氛圍。
◎睡前讓孩子寫幾行日記,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