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考重要知識點有哪些
一、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 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二、填空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高中化學學考復習的方法有一下三點
要了解考試的范圍,根據考試的范圍來著重復習其知識要點。將化學經常考的化學方程式背會,如氯、鋁、有機反應等,因為會考時化學的化學方程式所占分數比例很大,因此需要著重復習。
多做幾套會考的考試試卷,鞏固其知識點,了解其會考的題型,使得會考時能夠沉著冷靜,認真答題。
高中會考就是高中的畢業考試,分為考試科和考查科,考試科分A、B、C、D四檔,C及其以上為及格的,會考全部通過可以領高中畢業證書并參加高考,高中畢業,有資格參加高考。
填報高考志愿有什么技巧
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如果能正確把握填報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錄取的幾率。因此,考生要處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間的梯度要正確處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高考填報志愿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特別是一些院校第一志愿滿額率高。但這并不能說明二、三志愿就不再重要。
在每年的錄取中,總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錄取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劑、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不能因為第一志愿滿額率高就忽視第、三志愿填報。在各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注意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為了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政策規定和志愿分數級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擇優錄取部分高分考生。
要冷靜、理智。考前報志愿的考生不知道自己能考出什么水平,復習正處于沖剌階段,壓力很大,往往不能冷靜對待填報志愿。
考后估分報志愿的考生擔心估分不準,或者因為考得不好影響心態。分數公布以后再報志愿的,有些考生發揮不理想,不能面對現實,情緒低落。
無論屬于哪種情況,我都要一再強調,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地進行分析,不能讓一時的情緒變化左右填報志愿的傾向。
不要盲從。填報志愿時同學間會相互討論、相互商量,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難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
一個同學報某個學校某個專業,其他水平相當或分數相近的同學也想報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容易造成扎堆。各人的實力不一樣,愛好興趣不一樣,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現象對高考錄取是很不利的。
選擇大學的時候,不僅要結合你分數,還要看往年的錄取線,其次是要看專業的受歡迎度,太熱門的專業它的錄取分數線是很高的,尤其是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學校,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高考期間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1、飲食一定要注意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在高考期間能夠發揮出好的成績,刻意給孩子每天吃大魚大肉,這樣的方式是嚴重不可取的。高考期間的飲食一定要以清淡為主,保持和平時一樣的飲食習慣即可,不要為了補充營養而刻意多吃,如果高考期間拉肚子了,后果會很嚴重。
雖然高考期間飲食不要多吃,但也不能走極端而故意少吃,飯吃不飽身體就無法將大量的血液運輸進大腦,這樣同樣會影響考生在高考期間的狀態。
2、心態最影響發揮
其實高考期間最影響發揮的便是考試心態,很多考生心態不好,緊張其實是因為害怕自己高考時發揮不好,從而給了自己過多的壓力,壓力越大反而越影響發揮。
在考試的時候,只需要將高考當作平時普通考試去對待即可,很多考生在高考期間往往因為過度緊張而導致發揮不佳。
高考也不是只有一門單獨的考試,它是很多科目的綜合考試,一門科目沒有發揮好并不代表著后面的科目也會有不佳的發揮,只要能夠把握住后面的考試,一樣可以考出讓考生自己滿意的成績。
高考后的注意事項
高考完后,考生心理壓力容易和考前形成落差,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有的考生感覺良好,認為答題還不錯,表現出放縱狀態;有的考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答題又失常,心里難過,煩躁、焦慮,心里內疚,認為愧對父母。對于孩子表現出來不同的情緒反應,家長要留意觀察,做好心理疏導。
可能有部分考生認為高考已結束,順手就把準考證給扔了,其實準考證是不能丟的,一是后面報志愿還要用,比如填準考證號,準考證丟了,萬一記不住自己的考號了,準考證剛好派上用場。二是在被錄取大學報道時,要帶上準考證,要確認你是不是被錄取的考生。三是網上查詢高考分數和錄取情況要用準考證。四是可以把準考證作為紀念品留著,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人生能有幾回搏?留著準考證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