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哪國
在現代,中國科學家群體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英國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水稻的種植劃分
早熟品種,生長周期通常為60-90天左右,晚熟品種,生長周期通常為210-240天左右。水稻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多,苗期可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生長期可施入尿素,以促使植株生長成熟,結穗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籽粒發育。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影響水稻分布和分區的主要生態因子:
①熱量資源一般≥10℃積溫2000~4500℃的地方適于種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適于種兩季稻,5300℃是雙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種三季稻;
②水分影響水稻布局,體現在“以水定稻”的原則;
③日照時數影響水稻品種分布和生產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變化,通過氣溫變化影響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應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應具有一定的滲透性,酸堿度接近中性。
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水稻和小麥都是大米嗎
水稻不是大米。小麥既不是大米也不是水稻,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
大米是一種食品。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
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是一種植物。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和稻稈可以作為牲畜飼料。
水稻和小麥什么區別
1、植株區別
小麥的莖稈直立,叢生,具有6到7節,高60到100厘米,直徑在5到7毫米,葉子的鞘松弛的包裹著莖稈,葉舌呈膜質,長大約1毫米,葉片呈長披針形。
水稻的莖干直立,高30到100厘米,葉子兩列互生,呈線狀披針形。
2、果實區別
小麥果實是穎果,果皮黃棕色,呈扁圓形或橢圓形,果實的兩端稍尖或是鈍圓,內有淀粉粒,果實的粉末呈白色,有黃棕色果皮小片。水稻果實是穎果,外稃呈舟形,有短芒。
最早的農作物是什么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于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于玉米(8.44億噸)。
粟,去皮后稱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馴化”而成為糧食作物。這“馴化”之功,首推中國人。粟的種植為中國人首創。據最新的考古資料,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國河北武安磁山遺址,距今 73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