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學習的技巧
1、抓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本,知識為本”是高考永恒的話題。無論高考題如何變化,都是對基礎地理知識的不同解讀和遷移,甚至綜合考題都是基于綜合的。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復習是全面盤點基礎知識的階段。因此,學生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復習,力求做到“及時消化一天的內容,及時鞏固地理每個單元的知識”,努力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弄明白。
2、重視地圖,在地圖上落實地理知識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高考題往往以地圖為起點。近年來,高考題的征集甚至出現了微觀和局部,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地圖閱讀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學生要注意閱讀、填空、默讀、甚至畫圖的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地圖上,他們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關注時事熱點,接觸生活現實
地理熱點、時事、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必須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某些問題的方法,了解某些項目的最新進展,并將某些時事與相關的事件聯系起來。地理知識。學生應注意經常閱讀報紙,學會發現時事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寫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檢討提高。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整理
⑴ 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
① 地處峽谷處,利于筑壩;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 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 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于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氣候與自然帶地理知識專題必背知識點
⑴ 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 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西兩側降水差異較大。
⑶ 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 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 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干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⑹ 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 原因: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⑺ 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⑻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 為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
①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 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⑽ 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 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⑾ 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 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⒀ 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⒁ 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⒂ 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高三地理怎樣提高成績
1、高三地理想要提高成績必須要重視書本,不要覺得課本很簡單就忽略它,每一次讀課本都應該認真,你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小重點,每一遍讀都是對基礎的夯實。當然,相對于政治歷史而言,地理的課本內容較少,必要的時候可以閱讀參考書中基礎知識講解的部分。從每一個細微的知識點抓起,在真正理解了每一個概念后,做題你會覺得得心應手。
2、高三地理學習的時候可以多背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等。背地理圖的好處很多,背圖可以讓我們有很清晰的方位感,通常來說,很多考試給的圖片并不明確,我們可以根據圖片所給的信息來判斷這個圖形的地理位置是哪里,我們也可以根據圖片給的地理位置來判斷這個地理方位的氣候特點以及地形情況等,做題的時候也能夠更加的準確,成績自然也就能提升。
高考地理怎樣復習比較好
1、圍繞一個中心,狠抓基礎
這個中心就是主干。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2、地理知識整合能力
復習時精讀課本,歸納地理知識之間內在邏輯聯系,提高知識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布、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線索進行知識串聯;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區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系;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類型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