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關于大氣的知識點盤點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溫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00-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三、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怎么學好高中地理
高中的地理知識,和初中相比,有一定的變化,高中更注重理科思維,探究各類地理現象的內在根據,需要有一定的理科思維能力。學習地理,需要講究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讓自己愛上學習。
高中學生, 學好地理,要首先學會閱讀教材,提高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地理的學習,教材內容不能單純依靠死記硬背,重點在于理解教材內容。在學習的時候,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積極思考。
地理知識,要以應用為主,在學會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應用,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地理知識,要注重基本概念,學會消化和吸收,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判斷和推理。地理知識,要學會總結和歸納,掌握學習的技巧,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高中學生,學好地理,要學會利用地圖,提高自己的讀圖能力。地理的學習,關鍵在讀圖,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在記憶知識的時候,可以在看書的同時進行看圖,能夠結合各種圖加深理解教材知識。
高中地理復習方法
1、以書本為“本”,緊扣教材對主干知識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加強地理規律與區位原理的歸納。應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規律是:
五大地理規律:即地球運動規律、大氣運動規律、地殼運動規律、水體運動規律、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
四大區位理論:即農業、工業、城市、交通區位理論。
2、通過讀圖訓練,加強區域定位:讀圖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試成敗的關鍵。所以考生要學會運用經緯度、海陸輪廓形態、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區邊界等方法進行區域定位。特別要對考綱要求的世界地理的主要國家,以及中國主要區域重點復習。把高中系統地理和初中區域地理有機結合起來。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要手不離圖,最好把地理分布、地理規律都落實到地圖上。
3、精選習題,加強模擬訓練:考前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但要防止“題海”戰術。教師應該精選資料,讓學生在解題中了解考試命題的原則及思路,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規律。
4、關注時事熱點:農業、能源、交通、金融與貿易等焦點問題。這些都會成為地理命題的背景材料而應該加以重視。
高考前地理備考方法
一、以課本為根底,狠抓地圖不放松。
課本是試題之源,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根本上都能在地理課本中找到依據。因此我們在臨考前肯定要回歸課本,回扣根底。固然回歸課本并不是說要你再去簡潔的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干學問把書讀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將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規律、根本技能進展強化復習,來濃縮教材,提升教材。
二、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高中地理首先要分點作答,答題條理清晰,抓住主次,邏輯性強。從背景資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題在答案中非常強調抓問題的主要方面,所以對影響地理事物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實在沒有把握怕抓不到,則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盡可能放在前,以免給閱卷老師造成主次不分、回答問題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1、一定要保持題量訓練
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對考綱要求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運用,搭建起一個知識框架,形成地理思維、知識運用及知識遷移能力,并最終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科技能和素養。
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考生還要保持一定題量的訓練,通過訓練、歸納、總結來提高自己復習的效率。通過做題,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題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過對近年高考真題的研究,還可以熟悉高考命題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能盲目,而應該有選擇性地挑選比較有典型性的題目進行訓練,并且結合課本對這些典型題目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以加強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高考試題中所考的知識點,全都來源于課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對課本這個解決問題的“鑰匙”給予足夠的重視。
2、提高和培養地理技能
在這一階段的復習中,考生起碼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視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包括讀圖、繪圖的能力培養,表格信息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考試技能。做到腦中有圖、胸中有圖。考生一定要多動手動筆,加強考試技巧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手腦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
第二,要強調地理信息能力運用。地理試卷中大部分題目都有圖或表,要求考生能夠從圖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顯形或隱形的地理信息),并運用地理信息解答問題。要充分挖掘題干,在吃透題干提供的顯性信息基礎上,還要充分挖掘題干中所蘊含的隱性信息,保證答題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論聯系實際。考生平常要多關注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熱點問題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國際旅游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昌江核電站、海南生態島、東環鐵路等內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試題只有源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