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備考知識點
高中地理備考知識點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任列舉一鄰國名俄羅斯。
(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省、縣、鄉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屬的主要民族: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孔雀舞、竹筒飯、高腳樓),長鼓舞朝鮮族,鍋莊舞藏族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0、第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怎樣學習高中地理
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提高高中地理成績有什么方法
1、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聽講,我們可以知道重點所在,通過做筆記,我們可以加深對難點的理解
2、多看地圖,多畫地圖
地理高考中空間定位非常重要,而對空間定位能力的培養根本還在于地圖對于地理基礎差的同學來說,看到地圖就會產生恐懼感,厭惡感,要想除去這種感覺,就必須堅持每天強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圖,看得多了,不僅在麻木中適應了地圖,或多或少也能記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間概念慢慢也能培養起來在看地圖的同時,最好能把地圖畫下來,不僅加深了對地圖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圖從紙上裝進腦子里
3、聯系整體,分析差異
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氣候,地形,土壤……),社會經濟環境(人口,城市,工業,農業……)在地理環境的大背景下,各項地理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看到一種事物就要試著去牽出與之相關的其他內容以日本為例,我們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氣候---季風氣候,接著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豐富,工業----外向型工業為主……
不同地區,地理環境差異也顯著像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東北平原,同為我國東部平原,氣候,土壤,農業卻不一樣,平時在學習的時候就要善于發現,善于總結
4、勤于練習,勤于質疑
理論知識的記憶是基礎,知識的運用才是目的運用知識的途徑就是要多做題,勤問題做的多了,問的多了,書本上的理論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題人的意圖也能漸漸了然于心,到高考時就可節省不少分析問題的時間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高中地理主觀題常見問題
1) 題目問題看不懂
2) 看懂了卻不會答,答非所問
3) 語句不夠簡潔,啰里啰嗦,而且說不到點上(表達能力不夠好,還得多練吶)
主觀題具體分類
主觀題一般分成9類:
意義類:一般意義類題目會這樣提問:“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
評價類:設問中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關鍵詞。
判斷類:判斷……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類型等。
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特點”,“描述……狀況”,“簡述……特征”,“從……等方面歸納……主要特征”等。
過程類:設問形式一般有“描述……的過程”,“描述……的變化過程”,“簡述……的成因”等。
分析類: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 “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措施類:設問中常見設問詞有“措施”“ 治理方法”“ 建議”“發展方向”等。
比較類: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
區位類:設問形式一般有 “分析……的條件”“分析甲、乙兩地區……區位優勢的共同點”“比較……的區位條件”“評價……的區位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