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總結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 0,南北緯 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 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 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 1°/日。
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于極圈上及其以內。
高中地理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并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于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地理小知識點歸納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地表十分陸占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占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高中地理備考建議
一、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教材之間的關系。
全面系統復習主干知識和核心理論,體會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規律理論的精髓。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規律(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運動、地質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文地理的區位理論(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學生應夯實地理學習基礎,從而能靈活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正確處理好區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選修地理之間的關系。
二、重視區域地理,強化地圖、突出地理圖表。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是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因此以區域為基本地理單元進行研究是地理學的基本方法和特點之一。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近年的地理高考試卷,幾乎每一道試題都涉及讀圖、讀表、讀資料等,可以說無圖不成地理題,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不斷提高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的能力。因此,必須強化學生空間思維和地理圖表的解讀能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三、立足地理學科基礎,進行知識重組、突出重點。
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因此高考地理復習中以基礎知識為本,在此基礎上,狠抓重點知識的復習。教學中對重點知識要進行系統整理,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系,以干帶支,在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識網絡。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觀點,熟悉世界地理區域,探討中國發展問題,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答題套路
一、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取決于緯度、氣候)
4.凌汛:有無(取決于冰期及流向—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5.水位:高低、變化特征(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6.水能:蘊藏量(是否豐富);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 發量的大小)有關
二、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三、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例如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例如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