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怎么提高地理成績
1、找一本自己最喜歡的地理參考資料做范本,將參考資料里面好的理論和地圖補充筆記本中,整合出自己的筆記,平時做題得到的理論亦應以及時補充到相應章節的筆記中;
2、對地理的整體空間要有充足的把握,區域地理中各地區的特色與特點亦要熟記于心,找一份世界地圖對著記憶,不斷強化對知識點的記憶;
3、人文地理要把握氣候、土壤、水源、交通、科技、勞動力、資源、能源以及政策;
4、多記憶結論性的知識,先記住然后再加以理解,在生活中多多觀察身邊的環境,理論聯系實際。
提高地理成績的學習方法
1、重視課本
在高考地理備考過程中,課本是非常重要的資料。要知道高考中地理一切的出題點都是來自課本。所以高三學生一定要重視課本的復習。不要覺得課本簡單就忽視它,每次學習課本都是鞏固基礎的過程。
2、記憶和理解
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備考地理的時候是離不開記憶的。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學習是偏向理解性的,所以高三學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績,就要做好記憶和理解相結合。另外,在學習地理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寶”,就是地圖。想要學好地理,就要熟悉甚至是背下來地圖,這樣在做題的時候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學好高中地理有什么方法
學會閱讀地理教課書
其實我們無論學習什么科目,都是要先學好教材的,只有我們把教材理解透徹,我們的學習成績才有可能去提高,地理是需要我們理解記憶的,這樣能使我們記憶深刻,千萬不要死記硬背,這樣對我們做題是沒有任何的幫助的。
我們在學習教材的時候,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這樣會使我們少走彎路,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而且地理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地理要學習的課外知識也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抓緊課堂。
重視地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首先,要學會看地圖,主要按照圖名、地圖主體、圖例、注記、方向等順序讀圖;其次,對于老師強調的高中地理必背圖示必須盡早理解和記憶;然后,積累讀圖技巧,把握圖示區域甚至是圖例和注記中的關鍵信息,讓地圖最大程度的為我們所用,這樣才能學好地理。
自然地理必背知識
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節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區別。
理解熱力環流原理時,要注意從影響氣壓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氣壓的高低分布規律,氣壓高低與海拔高低相關: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總是高于高空氣壓,高空氣壓的高低與近地面相反。
分析實際生活中風與等壓線的關系時,要注意區分近地面與高空:近地面要考慮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高空一般不考慮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逐漸減小。
分析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時,要注意季節判斷和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時,北半球為夏季,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北;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時,北半球為冬季,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南;太陽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時,赤道低氣壓一般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南亞的西南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轉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的。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與江淮準靜止鋒有關,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判讀鋒面圖時要注意鋒面的傾斜方向總是向冷氣團一側;畫冷鋒和暖鋒簡圖時,要注意三角形與半圓形凸出方向,即總是指向鋒前,冷鋒指向暖氣團一側,暖鋒指向冷氣團一側,它們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動方向。
判讀氣候類型時,要注意根據氣溫最高、最低值出現的月份判斷南北半球——7月份氣溫最高為北半球,1月份氣溫最高位南半球。
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識點
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云致雨
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對流層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平流層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大氣上界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陽高度角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輻射定律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大氣逆輻射夜間有云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大氣的保溫效應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
全球的熱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