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最后幾天怎樣復習地理
學生臨考沖刺階段進行的知識自主整理,不同于之前的第一、二輪復習,不宜面面俱到,而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從高頻考點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地質循環、人口、城市、工農業、交通、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等主干知識中,選擇自己比較薄弱的某個或某幾個知識主題進行圖譜式的梳理,或者選擇某一地理事物,以此為中心,關聯不同章節、不同模塊的知識,以完善知識框架體系。
如以交通為核心概念進行主題知識整理時,可立足于產業角度展開,分析區域交通運輸的建設和交通網的不斷完善對區域內工業、農業、商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影響,同時分析交通促使不同地區之間人口、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動對區域間人口遷移、跨區域資源調配和產業轉移的影響。
這樣進行知識框架的重構,有助于將必修Ⅱ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識——人口、城鎮和產業等不同章節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另外,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影響著交通的布局、走向和疏密度等,交通要素又是架起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聯系的復習橋梁。
高考地理復習技巧
要強化50分鐘模擬題訓練,通過考練,強化答題思維流程:準確審題→精巧構思→編制答案,切實提高學生審題的熟練程度、靈活應用的程度,增強對材料中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做到不漏掉關鍵詞、關鍵名、限度詞,謹防掉入各種命題陷阱。
要挑選導向性好、難度適中的綜合卷進行考前適應性訓練,不宜選擇大量的難題、偏題和怪題練習。做完卷之后要認真總結反思,找準薄弱環節,對易出錯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減少高考時的失誤。近幾年高考命題的視角新穎,時代感強,問題與材料的結合較為巧妙,突出地理學科的廣泛應用和社會價值性。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技巧
課本是試題之源,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根本上都能在課本中找到依據。因此我們在臨考前肯定要回歸課本,回扣根底。固然回歸課本并不是說要你再去簡潔的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干學問把書讀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將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規律、根本技能進展強化復習,來濃縮教材,提升教材。因此在高考前我們必需要吃透教材,翻爛課本。題海無窮,書是根本。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歷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重視對考生讀圖、用圖和繪圖能力的考查。同學們對地理圖表的復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綜合能力測試考核內容與要求》規定,已“將各種比例尺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作為高考的重點考核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復習中對地圖應給予高度重視。
高考地理應試技巧
1.認真審題審圖可防止答偏題,審文字題時要特別注意條件、中心詞、關鍵的修飾語。審圖時要注意看清圖中所有信息,因為圖中有可能就隱藏了應答出的知識點。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問題,地理事物或現象無論其成因或是影響、對策都多個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認真思考答題的各個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記一定要將最重要的知識點寫在最前面,抓住關鍵詞,是答好簡答題的保障。如題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慮自然原因,又要考慮人為原因;如題中要求分析對策的,則要對癥下藥。如要求對條件進行評價的,則注意既要講有利條件,也要講不利條件。
3.答題用地理專業術語且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潔明了、字跡工整。
高中地理備考建議
一、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教材之間的關系。
全面系統復習主干知識和核心理論,體會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規律理論的精髓。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規律(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運動、地質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文地理的區位理論(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學生應夯實地理學習基礎,從而能靈活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正確處理好區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選修地理之間的關系。
二、重視區域地理,強化地圖、突出地理圖表。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是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因此以區域為基本地理單元進行研究是地理學的基本方法和特點之一。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近年的地理高考試卷,幾乎每一道試題都涉及讀圖、讀表、讀資料等,可以說無圖不成地理題,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不斷提高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的能力。因此,必須強化學生空間思維和地理圖表的解讀能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三、立足地理學科基礎,進行知識重組、突出重點。
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因此高考地理復習中以基礎知識為本,在此基礎上,狠抓重點知識的復習。教學中對重點知識要進行系統整理,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系,以干帶支,在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識網絡。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觀點,熟悉世界地理區域,探討中國發展問題,提升地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