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常考知識點
高考地理常考知識點
交通線點的區位選擇:
1、鐵路線(京九線)的區位分析:
①合理布局交通網;
②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③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④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⑤建設京九的意義在于激活全國鐵路網、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經濟。
2、公路選線一般方法:
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路段;
②山區路線受地形影響,一般沿等高線修筑成"之"字形;
③平原地區要處理好與耕地、村鎮、水利設施的關系;
④公路選線應盡量在交通量、占用耕地最少之間尋求平衡。
3、港口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要大一些;
②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經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港口的性質,是港口興衰的基礎;
③城市依托:城市與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4、汽車站的區位要求:
①有良好的自然條件,有平坦開闊的地形;
②既保證城市與交通的聯系,又要注意保護城市環境,一般布置在城市邊緣;
③要與內干道和其他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聯,應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線的兩側或靠近火車站的地區,方便換乘和集散。
5、航空港的區位要求:
①地面開闊,利于跑道建設,與飛機起飛凈空條件;
②機場有適當坡度,地勢高,保證排水和散霧;
③良好的地質條件,地基穩定;
④跑道依盛行風向修建(迎風起降);
⑤機場占地面積大,噪音大,應處理好機場與城區的關系,并與快速交通干道連接。
6、城市交通運輸的特點:
①交通運輸點線面緊密結合;
②行人和車輛的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
③屬典型的混合交通;
④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和管理設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積和空間,是城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7、城市交通環境問題:交通線路擁堵、交通環境污染;解決措施:
①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
②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⑤錯開上下班時間,避開交通高峰。
高考地理基礎知識點
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②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托)。
4、機場建設:
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③要避開低濕地區;
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鐵路建設:
①區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地區穩定繁榮;先進科技是保障。
②意義:促進工業生產;加速區域開發;加強工農業城鄉聯系;促進文化科技交流;促進民族融合與交流;有利于政治統一、國家安全,鞏固邊防等。
6、公路的選線原則:
①平原地區:少占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于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于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
熱帶草原氣候
1、判斷依據:
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夏雨型(750—1000)
2、位置:
緯度位置:南北緯10度至南北緯23.5之間
海陸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亞的北部和東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氣候特點(特征):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干濕季。
4、氣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濕季)和信風帶(干季)交替控制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草原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草原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長頸鹿,羚羊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紅土
6、該氣候區內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亞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蘇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馬里首都巴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亞,港口城市德班、城市和金都約翰內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港口城市里約熱內盧,委內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
7、該氣候區內的農業活動情況:畜牧業發達,耕作業以小麥為主,濕季播種,干季收獲
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
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的半圓為昏線,以西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的圓圈并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于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