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讀后感300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jīng)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說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后,想起《論語》里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討厭。后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jié)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后,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并且還要多讀圣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2
今天,爸爸買了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閑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后,能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興奮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天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假如經(jīng)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
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周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周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3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作為我近期表現(xiàn)好的一個獎勵,這是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兒童必讀經(jīng)典讀物。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書中既有古文,又有解釋,交給我們很多做人道理,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三思而后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還經(jīng)過一些小故事加深我們對資料的理解,如:“三余”時間、留取丹心照汗青、割席分坐、孔子誨人不倦、君子之交等。
我要好好理解這本書,爭取以圣人君子為榜樣、以小人為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4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
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xiàn)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經(jīng)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
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
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
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意義的事。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5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chǎn)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zhí),我當時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贿^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fā)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里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nèi)松牡览怼?鬃咏涛覀冃奚眇B(yǎng)性,教我們?yōu)槿颂幨溃涛覀冏鋈艘哂小熬印比烁瘛F返赂呱小⒋苏\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yè),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nèi)松拿恳豢潭寄芙o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xù)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jīng)典中肆意徜徉吧!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6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7
最近,我讀《論語》這一本書,讓我知道了,《論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它的內(nèi)容廣泛,匯聚了孔子關于教育、道德、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宗教等。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舜的仁愛》,講的是,舜的父親是個瞎子,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給他娶了個后母,后母生了個兒子叫象,象好吃懶做,老夫妻倆和象,經(jīng)常密謀,要害死舜,他們?nèi)齻€想盡一切辦法害舜,但是舜都安全的回了家,以后,舜不僅不厭煩父母和弟弟,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他們,父母和弟弟被他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
這則文章讓我懂得了,無論別人怎樣去害你,我都會用一顆仁愛的心去感化他。
以后,我要向孔子學習,他那種勤奮好學,不厭其煩,直到把問題解決了,才肯罷休的精神。
讀論語讀后感300字篇8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著我們誦讀國學經(jīng)典。從《弟子規(guī)》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后來慢慢學著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么要讀“yue”呢?為什么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么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著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