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尊重主題作文
平日里家長和老師們經常會對我們說:“想要別人尊重自己,就應該先尊重別人。”可在現實生活中,最基本的尊重又有多少人能夠時刻做到呢?小編整理的高三尊重主題作文,歡迎閱讀。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比喻很是確切。當前國家正推行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這一系統教育必須通過塑造人的靈魂來實現,而塑造人的靈魂是教師特有的天職,是為“教人”。由此可見教師肩負著多么重大的責任啊!又怎能不引起全人類的關心與重視呢?
因此,在全市乃至全國教育系統開展的“師德師風大行動”活動中,我通過園本培訓、報紙、網絡等途徑積極學習,提高認識,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不斷尋覓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觸到最深的一點是:孩子與老師關系和諧的重要基礎是尊重和理解,尤其在幼兒教育的領域中表現突出。我認為:幼兒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提高自身素質,以良好的師德師風感召和熏陶孩子幼小的心靈,創造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和諧師生關系,在這種和諧關系的前提基礎上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并最終達到所制定的各方面活動目標。
作為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深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不少孩子因為教師的誤解而氣憤的不能自已,甚至由此記恨老師、害怕老師,不愿意再上幼兒園、甚至由于恐懼的心理而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不敢發言,只因為害怕老師批評,極大的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這樣的話,我們就辜負了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辜負了孩子對我們的.崇拜;辜負了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也辜負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家都知道:“愛心”對于每一個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來說:有著幾乎是第一位的權威作用,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幼兒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對幼兒的有益教育。俗語道:“人怕敬,鬼怕送”。所以,我認為老師對孩子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為人師范的人。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強烈的自尊心,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可能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因此在幼兒園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我想相對于幼教領域的特殊性來說,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們更應該記住這樣一句量體裁身的話。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孩子的心靈與智慧從沉睡中喚醒,挖掘他們體內的閃光之處,培養一代又一代創造性的接班人。
讓我們把尊重和理解孩子當成新話題從新開始說起,把這種思想意識變為實際行動。從“多一句表揚,少一句批評”做起,從“講究批評藝術”做起,從“不體罰孩子”做起,從“面帶微笑迎接每一個孩子”做起,從“低下頭來與孩子交談”做起,讓尊重和理解落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讓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再成為期待。把自己變成孩子心中完美的天使形象,引導他們在自己的起跑線上有著最精彩的人生開端!也從而去實現我們自身的人生價值!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2)
一天,吃完了晚飯,我放下碗筷,正準備去玩,奶奶卻叫住了我:“等一下。”
我歡快的心情立刻被破壞了。我轉過身:“怎么了,我飯都吃完了,為什么還要叫我?”
雖然我很煩躁,奶奶卻絲毫沒有生氣,依舊心平氣和地解釋:“你看,你雖然吃完了飯,但是碗里還剩有飯粒。”
我一心想要快點出去玩:“沒吃完又怎么樣呢?”
“每一粒米都應該珍惜。”奶奶說。
“我就剩了幾粒飯,應該沒什么吧?況且我吃了那么多飯。”
“你想想,一粒粒米是從稻穗上摘下來的,而稻穗由一顆顆種子成長出來的。它們經歷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艱辛;夏天風雨雷電的侵襲;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把它們收割回家,經過他們的辛勤勞動——晾曬、脫殼、去皮,經歷了無數道工序才變成了飯碗里的米。如果它也有生命,還沒有入口便被你拋棄,它會不會傷心?你是小學生,老師不是教過你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
聽了奶奶的一席話,我坐下來,吃掉了每一粒米飯。
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吃幾粒飯粒的問題,更是尊重的問題——尊重農民的勞動,珍惜這歷經磨難的米飯。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3)
人要有尊重、理解與關愛這三種美德。
尊重,首先自己要學會尊重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今天,不知為何,一位同學與老師爭吵起來,老師是我們的師長,也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學生首先應該尊重老師,即使是老師的不對,我們也應先心平氣和與老師交談,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就憑此我們就應該尊重老師。
解,與尊重同樣重要,學會理解就學會原諒別人;學會理解就會增強同學間的友誼;學會理解就會用一顆寬宏大量的心胸溫暖每一個人,理解可以讓人與人之間停止矛盾,停止爭吵,停止戰爭……
關愛,可以使人恢復信心,重新面對生活。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就是讓世界充滿了愛,讓每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光明,溫暖的.世界里。
人一旦具有了這三種美德,那今天的師生爭吵又怎能發生,具有了這三種美德,世界將被愛包圍,具有了這三種美德……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4)
看了紅袖編輯琴韻秋水的《為誰作嫁》,內心如打翻了五味瓶,再讀作者初鹿的《挑戰一下紅袖編輯》,真有說不出來的難受。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我無法接受初鹿這位作者的很多聲音。不說編輯們無償勞動,就來說說文字吧,編輯們花時間精力為作者修改標點符號,這已經是編輯的悲哀。難道作者不會花點時間看看紅袖首頁公告區的“排版規則”和“投稿須知”?首頁的“投稿須知、審核須知”上規定使用規范的數字、標點符號等,每個網站都有自己的特色,既然來了紅袖添香原創站,就要遵守這里的規章制度。紅袖的新手大多數的退稿作者還會站內留言說聲謝謝,希望以后多指教,何況老作者們對紅袖的熱愛。
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隨便地把自己花心血完成的文字往網站上一扔,企圖讓超負荷審稿的編輯們來尊重你,這公平嗎?小學生的作文本上老師給圈出來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他們都懂得修改,憑什么編輯因為標點不規范退稿,就成了懶惰編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該是紅袖編輯部最最懶惰的編輯之一,因為我從來不看出現不規范標點的文章,直接點“建議修改”,我不能為了修改不規范稿件,讓上百篇稿件積壓到第二天。既然來了紅袖,就得遵守紅袖的.規章制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互相理解。
作為編輯,首先要嚴以律己--嚴格遵守紅袖的規范制度,自己都做不到,還要別的編輯幫你改錯,這樣的編輯怎么勝任審核別人的文章。紅袖設編輯把關的意義在哪里?版面的整潔、嚴肅也是紅袖原創文學的一個特色。如果編輯隨意放行,那紅袖跟任何其他的網站還有什么區別?而更多的作者或許喜歡的就是這種嚴肅的格局。對于文章的不足,編輯們選擇的都是系統設定的千篇一律的建議修改或者退稿程序,偶爾給作者提些建議。如果編輯們都能按照作者和讀者的意愿,每天要給作者詳細地指錯,我還不如在紅袖開個班,設個紅袖咨詢站來得更切實際,很多時候不是誰想像能怎樣就能夠達到目的的,不盡人意的事,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選擇溝通交流。
做為紅袖編輯最窩囊的就是可以任讀者罵爹罵娘,卻干瞪著眼不能還給讀者一個字。最有個性的罵人語言出自一位自稱是做過報刊編輯的文學青年:“那些飯桶編輯是吃狗屎長大的!搞跨了的時候讓主編來收尸吧。”,不知道爹娘是用什么喂大他然后培養其當上編輯的。最搞笑的是一位高舉著紅袖事業部的人,為了某種目的,到處可見的《紅袖編輯,請去學習》一文,重重地自打了紅袖人一巴掌,爽快之極,讓紅袖的編輯們啞口無言,深深地反思著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所在。
曾經因為審核過一篇關于對倪萍“不敬”的文章,而認識了很多富有正義感的讀者們,在站內消息應接不暇中,我感動得不知所措。倪萍也是我的崇拜者,我也一樣尊重她,而作者在詆毀她的人格的同時朝她身上無端地潑了很多莫虛有的污水,因此不少讀者讓我取消這篇文章,善意的語言和建議,讓我為紅袖有這么多善良的人而自豪。但是,審稿的過程中不能摻雜著一絲一毫的個人情感,在不違反網站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我耐心地跟讀者朋友們解釋,最終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我很感謝那些關注著,理解著,關愛著編輯們的愛心讀者,感動無時不在激勵著我做一名盡職盡責的網絡編輯。
作為網絡編輯,熱愛網站的程度不會亞于任何一位讀者或者作者。也許是職業病吧,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以身做則。有時候真的恨自己的“假正經”,一些不入眼的“東西”為什么就不能嗤之以鼻?非要較真不可,結果弄得人家不開心,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我需要找個借口冷靜地反思為人做嫁衣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但始終相信不管在什么崗位,都需要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對自己負責就是對別人的尊重。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5)
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重人者人恒重之”,尊重他人,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尊重是非常重要的禮儀,尊重他人,不僅僅代表了我們內心的態度,同時也是可以獲得他人的回報,使自己的心靈快樂的行為。
古代的文人學者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相互品詞論句,討論文學問題,交流自己的意見,因此不光文化造詣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收獲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快樂。
戰國時期的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很好的例子。廉頗開始因藺相如出身卑賤卻與自己同位,而瞧不起他,可藺相如卻避開了與廉頗的沖突,充分尊重了廉頗,而廉頗最后也終于認識到了錯誤,負荊請罪,表現了對藺相如的尊重,最終二人在朝政上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保證了國家的安康穩定,而兩人也成了“刎頸之交”。
就像廉頗和藺相如一樣,當我們遇到質疑時,首先應該充分為他人考慮,尊重他人,這樣才會獲得他人對你同等的尊重,把一件不快樂的事轉變為快樂的事。
如果一味地只是想著自己,而不去尊重他人感受的話,那么會產生很多本不必要的沖突。也許是和你的同學因為一些芝麻小事爭執起來,用語言傷害對方,像這樣相互之前的不尊重,往往會導致小事變大,最終導致同學關系破裂。像這樣為了逞一時的口頭之快,傷害了對方,最終使得自己失去了一個好同學,其實最后受傷難過的還是自己。
而如果尊重了你的同學,理解他的想法,兩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用交流消除隔閡,那么同學關系不但不會破裂,反而會更加融洽,這樣自己也能以更快樂的心情來學習。
生活中處處需要尊重:老師與學生互相尊重,老師可以感到工作的快樂,而學生可以感到獲知識的快樂;父母與孩子互相尊重,父母可以感受到孩子日益成才的快樂,而孩子可以感受到被父母呵護的快樂;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大家可以感受到收獲友情的快樂……像這樣人人都相互尊重,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那么世界的色彩將會更鮮明。
尊重他人,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這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6)
理解與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愛的花環;理解與尊重是從信任中開出的鮮花;理解與尊重是失望中的希望。它能讓誤會變成點綴美麗的花朵,于社會中,人們相互的理解與尊重,能使這個大家共有的家園更加繁榮,安定。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說:“人類本質里最深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都希望被理解,關懷和尊重。
我,擁有著世界上最愛我的爸爸,媽媽。對于已上高二的我,父母對我考大學的煩惱是必不可少的,可他們卻從未給我施加過太大的壓力,而是不斷地給予我鼓勵,理解我,尊重我。
理解
每當考試成績下來,失落便浮現于臉頰,遲遲不敢告訴父母成績。最了解我的媽媽便會說:“又沒發揮成功吧!沒事的,只要你平時學了,考好成績只是早晚的事,我和你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的。”雖然話很平凡,卻每每觸動著我,使我愧疚無比。父母對我的理解猶如每次給我這輛無力可跑的'車加滿了油,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去駛向成功之路。
尊重
“尊重”這一詞可能更多的是用于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的,可我的爸爸媽媽卻是無比尊重我的。距高考僅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對于成績并不好的我便不得不選擇捷徑—“藝考”。這條路看似捷徑卻并非捷徑。對“藝考”并不了解的父母來說,本以為他們不會支持我去報藝術生,因為藝術生不僅會為他們增加物質上的付出還會增加更多的精神上的負擔,使他們面臨更大的壓力。但結果卻出乎意料,父母不但沒有反對我的決定,反而非常支持我。他們為了我去了解關于藝考的一切,為我找了優秀的老師,盡他們最大的可能去為我創造最好的環境:他們為了我會更加努力地去工作為我打好物質基礎:他們為了我能夠專心學藝術,每次親自來學校接送我,只為給我更大的動力。我永遠不會記得,媽媽曾說:“不管你做出什么決定,只要是有助于你的、對你好的,我和你爸一定會無條件支持你、尊重你的選擇。”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快樂。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的理解與尊重,相信總有一天愛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因為它由理解與尊重來澆灌!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7)
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論貧富貴賤,身份高低,名氣大小,都需要來自他人的尊重。
其實,尊重別人很簡單,比如,一句關愛的話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張祝福的卡片等。但是,他的力量卻是難以估量的。 我就曾親身體驗過尊重給我帶來的力量。以前,在小學是,我成績不好,不知是學習方法不對,還是確實沒好好下功夫。著暫且不管它,但我很清楚,有的成績好的同學,一直都是用鄙夷的目光看著我。我心里又惱又氣,總是暗暗問自己:為什么我連一點應有的尊重都得不到?心里總是不平衡。就因為這,我的成績一落再落,差得可憐。
這時,我多么需要尊重和鼓勵。 可是,我所苛求的尊重和鼓勵在哪兒呢?老天,你可知道,它對于一個失落者是多么的重要? 我挨到了初中,一切都是全新的,“尊重”——她來了,終于來了! 一年前,我在一個特別好的班里學習。所以“特別好”,是因為班里有著一個“她”——尊重在那里!
那里,老師用善意的微笑看著每位同學。老師的體貼關懷,讓我重又得到了尊重,同學的.互相幫助,又把尊重給了我。當此時,我心里、全身集聚了一股勁,一種無可名狀的力量,迫不及待地要發揮出來。于是,很快取得了好成績,在心里定下了新的奮斗目標。這些日子,我努力了,也得到了,這是因為尊重才是我重新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信心。 尊重,是世間極可貴的美德。
雖然她不如金錢實在,不如名聲遠揚,不如花開艷麗;她是一種力量,一種不可名狀的神奇的力量!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8)
生活中,在大街小巷,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個在路邊揮汗如雨、埋頭苦干的身影,那就是環衛工人。
雖然,環衛工人工作都很認真,細致,平時我也知道,沒有環衛工人,就沒有我們整潔的環境。但說真的,我有一種打心底的嫌棄:嫌棄他們掃起的灰塵弄得滿身都是;嫌棄他們臟兮兮的衣服;特別嫌棄的是他們大老遠就能聞到的酸臭味,直到有一天……
暑假的一天,媽媽給我報了一些公益活動,和環衛工人一起清理街道,雖然,心里萬分的不情愿,可是,我還是擺著臭臉去參加了。“哼!不就是掃個地嘛!”我一邊想一邊拿起掃把,認真地掃起地來。一開始掃的挺順的,甚至覺得有點小成就感,可過一會兒,那強烈的陽光就曬得我汗流浹背,我抱怨著:“真不應該來參加這什么破活動。”這時,我看見身旁的環衛工人雖然豆大的汗水直往下滴,但他們一直埋頭苦干,好像太陽沒曬著他們似的。掃地、清理垃圾、推垃圾車……一切如故,他們雖然平凡,卻留下了一條條干凈整潔的馬路,是多么了不起啊!
正想著,一個中年人從我身邊走過,拿著一杯沒喝完的.一次性杯子,隨手扔在了地上,剛掃完的馬路又被飲料打濕了,弄臟了。于是我生氣地朝他喊:“你不能亂扔垃圾!”他卻理都不理我,隨口說道:“要你管!”此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回憶起曾經我亂扔垃圾的場景,我感到慚愧不已,想到環衛工人平時要受多少這些不講理的白眼,他們真不容易啊!
這時,我深深地體會到環衛工人的辛苦,如果沒有環衛工人的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就沒有我們的可愛的家園。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因為環衛工人,才有我們美麗的地球。
因為理解,才會對他們更加尊重。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9)
振振的媽媽每天笑容滿面地到幼兒園接送兒子,見到老師總是提醒兒子向老師問好,尊重與理解。這天下午,她又如往常一樣滿臉笑容地來接兒子了,可一到活動室門口,只見四五個孩子圍著她的兒子扯手的'扯手,拉腳的拉腳,又聽到她兒子的哭聲,她一個箭步沖上去,一手一個把小朋友拉開,且呵斥聲不斷。那幾個孩子驚恐地呆立一旁。見我走近她,她氣勢洶洶地指著這群驚魂未定的孩子說:“他、他,還有他們幾個都在欺侮我家振振,看他老實。”從我平時對這幾個孩子的了解,我斷定家長一定是誤會了。于是我對振振媽媽說:“不會吧,一定是誤會了,請允許我把事實了解清楚……”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她便氣忿地說:“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都在欺侮振振!”說完就抱起兒子氣沖沖地走出了活動室,并逢人便說:“我的孩子被打哭了,老師不管!”
我叫來那幾位受驚嚇的孩子,問他們是怎么回事,不料他們只會連連說“我沒打他,我沒打他”,此外,什么也說不清楚,幼教之友《尊重與理解》。我猜測很可能是振振滑倒在地,這幾個小朋友前去攙扶,到底是只有3歲多點的孩子,扶得不對頭,反而使振振難受得哭喊起來。
實際情況與我的分析基本一致。第二天,我準備向振振媽媽說清事實,爭取她的理解,哪知她一連三天都未送孩子來。正當我準備上她家做工作時,她抱著孩子來了,不再像過去一樣笑容可掬地招呼孩子叫“老師好”了。我把實際情況講給她聽,并一如既往地熱情接待他娘倆。振振有挑食的毛病,遇到不愛吃的菜,或拒吃,或吃得很慢,但只要老師去喂,他還是能將飯菜吃完。這種時候,我就喂他,保證振振愉快地吃完午餐。
尊重和真誠換來了理解,振振媽媽很快又恢復了往日的態度。后來,她因工作忙而不得不將兒子轉入全托幼兒園,但她不管在哪里看見我,仍然親切地招呼我。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10)
姚明說過:“尊敬是靠自己贏得,不是靠別人給予。”
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我們首先要去尊重他人。姚明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碼的一種道德要求。做到了尊重別人,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是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同時,亦是贏得他人對自己尊重的基礎,自身的自尊方能得以周全。所謂尊人尊自己,這是一種辯證的關系。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和學會尊重別人。
2004年,姚明經過兩個賽季的努力,終于隨火箭隊殺入了季后賽。《洛杉磯每日新聞》發表文章,對姚明進行了報道,認為姚明是目前NBA中特殊的一位巨星。
美國《星島日報》引述該文說,鄧肯、加內特、米勒等NBA球員有兩個共同點:其中一個是他們都在世界上最頂尖的籃球聯賽中打球,另一個是他們都是NBA中的叛逆者,盡管NBA要求球員們賽前必須接受媒體的采訪,但這幾個人卻都從來不會在賽前向媒體開口。
他們這樣做,并不意味著他們是什么壞人,這只是表示他們或者對大同小異的問題感到厭倦,或者是太驕傲,或者是不善于顧及別人的感受。與他們不同的是,姚明則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態度,姚明比其他NBA球員吸引了更多的記者,在82場常規賽中,他總是會耐心地回答記者們一個又一個問題。因為姚明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南北戰爭的時候,林肯新任命的將軍在戰爭中一次又一次地慘敗,使林肯很失望。全國有半數以上的人都在罵這些將軍,但林肯沒吭一聲。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批評別人,別人才不會批評你。”
當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對南方人士有所非議的時候,林肯總是回答說:“不要批評他們;如果我處在同樣情況下,也會跟他們一樣的。”和林肯一樣,姚明這種對他人的尊重,使他獲得了更多人的尊重,也使他成為當今體壇上影響力的人之一。
近日讀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于憐憫,他塞給那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又取了幾支鉛筆并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然后又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也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后,他們再次相遇,那賣筆的人已成為推銷商,他充滿感激地對紐約商人說:“謝謝您,您給了我自尊,是您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強調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么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碼的一種道德要求。做到了尊重別人,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是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同時,亦是贏得他人對自己尊重的基礎,自身的自尊方能得以周全。所謂尊人尊自己,這是一種辯證的關系。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和學會尊重別人。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11)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用寬闊的胸襟包容別人的言談舉止,用善良的心靈感悟別人的行為,用平等的姿態去對待每一個人,這就是尊重和理解。當我們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后,我們是否又得到了生命中最美的事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就必須學會尊重、理解別人。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粗俗淺顯的道理,但這是事實,一個永遠也不可能消逝的事實,我們需要用心感悟它,領悟它,如果只是表面層次的.去理解它,那根本就談不上尊重、理解。
有的人常常嘲笑別人的缺陷,對別人不屑一顧,但這些人又是否想過,真正有缺陷的是他們,當他們嘲笑別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在慢慢腐蝕,最終腐蝕了自己的靈魂。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毫無疑問,這是他們不懂得尊重和理解所造成的后果。這樣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曾沒有呢?在我上街的路上,就有這么一幕。悲哀的音樂中襯托出了一位只剩一只手的人,大家都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同樣看見這一幕,但態度卻有千萬種。有的人出于同情,掏了幾元錢給了這個殘疾人,而有的人聽到那種歌曲后,趕忙換道走了,并且還在背后輿論那位殘疾人,嘲笑他。我當時真想沖上去譴責他們一番,但我沒有,因為我相信上帝會給他們相應的懲罰的。
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我們沒有必要去嘲笑他們,而更為重要的是尊重,尊重能世間的一切都變得豐富多彩。如果一味的嘲諷,這只能說明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多么淺薄無知啊!
在生活中,尊重和理解是最珍貴的禮物,當一個人收到這份禮物時,他會感到無比的幸福,他們心中的自豪感就會得到增進,而饋贈禮物的這個人,也會感到同樣的幸福和充實,因為他在尊重和理解別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精神也變得更為高尚,人格魅力也得到升華。同時,他的境界也達到了真善美這一個高等的境界。
所以,生活需要尊重和理解,對別人先天生理缺陷嘲笑的人,就像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只能使他變得蒼老,步履蹣跚。反之,我們用寬闊的胸襟,包容別人的言談舉止,用善良的心感悟別人的行為,用平等的姿態去對待每一個人,我們便獲得了生命世界中最美的事物——自尊。
高三尊重主題作文(篇12)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寬容。
寓言中動物的寬容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寬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怎樣來理解寬容呢?其實,寬容是一種境界。
寬容如水。
通常的“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于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馬理智地選擇了寬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么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之外,還能帶來什么呢?因此可以說,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報怨”。
寬容似火。
因為更進一層次的寬容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寬容,更可貴,更令人動容。從寓言中我們看到,犯下過錯的那匹馬已認識到自身的荒謬而羞愧難當,這時被咬的馬體現出的寬容與安慰,便恰似一團火焰,明亮而溫暖。寬容,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在被某些人評論成“物欲橫流”的時代,自下而上空間正日益縮小的人們所缺的不正是發生在兩匹馬之間的寬容嗎?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寬容是詩。
寬容是一首人生的詩。至高境界的寬容,不是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一種對宇宙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寬容的涵義也不僅限于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于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寓言中的馬無法到達這種境界,而這種境界對于人類卻是如此的真實和深刻。
為生活的平淡與多舛而心存積隙的人呵,請你選擇寬容吧。這絲毫無損于你的尊嚴,反而有助于人們在漫長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寬容的思想境界,才會懂得人生的真諦,寬容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當然,寬容同“方以律己,圓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寬容,而是懦夫。“圓以待人”,也得先看對象。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寬容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所以,寬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神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悄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事業的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贊賞、善于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失敗后的同情、安慰與鼓勵。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后的東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沒有原則的謙價奉迎,更不是沒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學會了如何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也是一門學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和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