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小編整理了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歡迎閱讀。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2)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填入汩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入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
首先是包粽子,要把竹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在準備好綠豆、雞蛋黃、肉等材料做餡。再把長長的竹葉折疊,圍攏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后把竹葉包著的粽子做四個角的形狀。包粽子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棉線繩包好粽子,不然粽子在煮的過程中就會松開。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水要漫過粽子,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鐘。等粽子熟了以后,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
然后是劃龍舟,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游弋,有的舒展著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有的神采奕奕。當劃龍舟比賽開始時,各色各樣造型的“蛟龍”如箭里弦,欲爭群龍之首。此時,健兒們狠勁猛劃,奮力沖刺,兩岸滾起陣陣“加油”的聲浪。
端午節不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3)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由于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5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父親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父親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可以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父親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父親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其他人說,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測試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曉我會有哪些杰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里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包過呀!
姥姥給我示范了一遍,我就驚慌失措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塊,接著折成漏斗型,然后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來之后,這部分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發現什么蛛絲馬跡。姥姥一看我的動作,就知曉出現了那些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里出來的。”我快點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里。我自言自語地說:“姥姥真不愧是粽子專家。”我趁父母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里放上了一枚硬幣。哪個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粽子,就可以財源廣進、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后,接著就是放進蒸爐里蒸了。我快點把我包的粽子和姥姥、父母的粽子混在一塊,沒過多長期,粽子就可以食用了。大家每一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來,發現里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開心一場。我仔細地盯著大伙,姥爺吃到的是豬肉粽,姥姥吃到的是豬肉粽,父親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母親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姥爺、姥姥,父親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里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是什么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覺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4)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 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后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5)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姥姥家過的。姥姥家在寶坻,端午節那天我們很早就出發了。爸爸開車,我和媽媽坐在車里,一邊唱歌,一邊看路邊的風景,路邊的樹木綠油油的.,茂密的葉子隨風搖動,五顏六色的小花不停地向我們點頭,它們好像對我說:“小朋友,端午節快樂”。汽車一輛接一輛有秩序的行駛,紅燈停,綠燈行。
一路上說著笑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姥姥家。姥姥家的門口插著艾蒿,院子里很干凈。在姥姥家我看到了姥姥、舅媽,表姐,大姨等。我分別向他們問好,他們都夸我懂事,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我和表姐寫作業。快到中午的時候,大姨夫回來了,釣了很多魚,魚養在了水盆里。中午的主食是水餃和粽子。粽子品種很多:有蜜棗粽、八寶粽、豬肉粽、板栗粽等等。我拿起了一個板栗粽剛要吃,表姐攔住了我說:“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嗎?”我搖了搖頭。表姐說:“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人,因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為了保護他,楚國百姓將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河里,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聽表姐說得起勁,大姨夫也來了興致,他大聲地說:“為了紀念屈原,有的地方還賽龍舟。端午節也是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葉殺菌除病。”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我認真地聽著,感受著,我希望祖國美好的民族習俗,傳統文化深遠流長。
下午大姨和舅媽去河里摸了很多田螺,田螺放在盛滿水的大盆里,身上長有綠色的東西,大姨說:“田螺是從泥水中摳出來的,因為長期生長在水里身上才有綠模,吃泥土中的微生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我用手摸了摸,田螺的殼很硬,我和大姨、表姐一塊洗,換了很多次水,洗了很多遍,才洗干凈。晚飯是大鍋燉魚,還有炒田螺,感覺味道很鮮美,大家一邊說、一邊吃,很開心。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6)
不久,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這不可避免地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回憶。
當我大約四歲的時候,我家鄉的河流還可以劃船。當我聽到鑼鼓搖動天空,從遠處搖動地面時,我很好奇,拖著我的祖母出去觀看興奮的場面。奶奶,作為一個保姆,總是很好,我認為她是親戚,她拖著我的小手,顫抖著走到長長的堤岸邊。就在這時,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排成了一排威嚴的隊伍,準備去接命令。
發令槍響后,準備在水中龍舟真快如雷,在水中飛竄的部分飛行。而那些在船上,“余隆誰”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的,特別是正在努力出貨2個鼓手擊鼓,劃船人的士氣似乎與有關雷鳴般的`鼓聲,什么繼續大幅上漲。
這一幕真的讓我看起來迷戀上了難得的世俗。在我的家鄉有如此激動人心的一幕!奶奶緊緊地握住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然后我跑去看頂級球員。船上的每個人都濕了,在我幼稚的眼里,冠軍不過是比較濕的人。
幸運的是,我和奶奶手牽手回家了。午餐時間到了,奶奶拿出兩個熱綠色三角形,讓我把它表面的大葉子摘下來。奶奶笑著說,這些被荷葉和香米包在一起的三角形身體叫粽子,我驚訝地發現米飯里也有豐富的肉餡。他們是由奶奶從鄉下帶來的,每個人都會邊劃著龍船邊吃粽子。我拿著香米球,好像聽不懂似的,狠狠地咬了一口。看著奶奶慈祥的微笑,我只感受到我嘴里那無與倫比的善良和溫暖。
我上小學后,奶奶回鄉下養家糊口,但在端午節去看她的時候,我們家經常帶些粽子回來,以重溫往日的歡樂和節日的歡樂。遺憾的是,近年來韓國人已經注冊了端午節。我家鄉的河不能再劃龍舟了,奶奶死了。不過,端午節是外國人辦的,我們還可以吃粽子;這條臟水那天總是清澈的,我們還可以在水上劃龍舟;但對我來說最可悲的是,我再也不能用奶奶的手在長長的堤壩上看比賽了。
我愛端午節回家,但我懷念的是童年,永遠不再回來的奶奶。端午節雜硅,思憶到目前為止,什么都沒有。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7)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隊伍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于是,他在農歷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 殺。
屈原死后,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為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尸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尸體,人們還制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咱們依舊過著端午節。端午節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一天。現在過端午節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游,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郊游。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咱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愿,更好的建設咱們的祖國。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8)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后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后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里錯了,不要放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里搗亂呢!好了,回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筒,接著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后,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著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么也不像一個粽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劃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游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后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的時候,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9)
“5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說的就是大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在戰國時期一位大詩人屈原所說楚國的都城被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在陰歷5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石頭,投江自盡。楚國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淚劃著船來打撈屈原遺體,還把粽子扔進江里喂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軀體。后來大家為了紀念屈原,就把5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包粽子給大家吃。姥姥和母親先買了一些新鮮的粽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里煮一會兒,同時將籌備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姥姥先選取兩片粽葉,從中間把葉子卷成圓錐狀,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豬肉,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嬰幼兒”就誕生了。姥姥喜歡依據每一個人的口味包不一樣的粽子:我喜歡蛋黃粽,母親喜歡肉粽,姥爺喜歡板栗肉粽……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還沒有等粽子出鍋,空氣中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能立馬拿出來大飽口福。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應具備的活動。看,河上停著十幾條顏色各異的龍舟,龍舟上的健兒個個意氣風發,好似出征的戰士。比賽剛開始,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你追我趕,哪個也不甘心落后。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伴隨鏗鏘有力,步伐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蒲扇,鼓動隊員向前奮進。站在兩岸的觀眾們,也是個個神采奕奕,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一條條奮力前進的龍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濤起伏。
端午節那天,姥姥家門上還會插艾葉,姥爺在角角落落里噴上雄黃酒。聽母親說,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有哪些用途。
吃粽子,賽龍舟……這部分風俗一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0)
有關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上學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后,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面餅已經擺好了。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1)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被人哭笑不能!
“5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我的家鄉沒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什么區,別可就是有的獨一無二。眾位看官欲知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不同。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不過我家的氛圍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傳聞在屈原投江時,大家由于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將來,端午節包粽子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
現在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材料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父母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母親在包粽子的時候一直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最好!”‘青菜蘿卜,各有所好。大家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你連這一小小的需要都不愿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目前我沒空!”“包就包,哪個怕哪個!”,如何著也不可以虧了我們的'肚子!非常快大家就湊齊了所需的材料。下面大家兩個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大家還是和父母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為在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為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著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么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里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么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里煮軟;然后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干、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鍋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么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后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于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著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里聽到的關于屈原的故事。
終于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愿,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伙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后,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里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著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3)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父親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一個人去里面接姐姐,本來非常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說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大多數人都說我長高了,姐姐也重復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說,她學校下雨非常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說了,心里特別高興。又問,我們這下雨了沒,我說沒。在車上,姐姐從包里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母親在包粽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里拿出禮物,母親看見說,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母親包好粽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大家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后,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后,問中午吃那些,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母親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贊同。十二點,母親買排骨回來,快點燉,一個小時后,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母親包餃子,天氣非常熱,母親不想包,姐姐也說別包了。弟弟說,我們晚上吃火鍋,母親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贊同,把弟弟開心的,又蹦又跳。十點多母親回來了,說中午吃吧,母親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大家說行。中午,父親回來,他不想吃火鍋,大家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非常高興。想著明天姐姐要走,心里還是舍不能。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開心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非常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非常香,從姐姐回來后,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非常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母親又去超市給她購物,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高三端午節話題作文(精選篇14)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最強,也數秦國野心最大,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御,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御,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于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么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里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尸體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里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并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轉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起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