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
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滿分作文,靈活運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1)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讓我們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莊嚴而圣潔,值得我們一生堅守。
某雜志刊登了一份關于青少年價值觀的報告,其中的一些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過馬路闖紅燈”,“競爭可以不擇手段”,“誠實意味著吃虧”等明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表示“難以評價”。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這正是我們當中一部分同齡人對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的認識模糊甚至錯誤所致,正說明他們沒能堅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不得不承認,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綠綠、充滿誘惑的現實生活中,喪失了心靈的純潔、放棄了道德的底線,最終迷失自我、走向罪惡。原因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比如網上那對最近迅速竄紅的“90后賤女孩”孿生姊妹——包包與阿紫,不就是以惡俗博出位、靠犯賤換成名的典范么?
要知道,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并非取決于其容貌、衣著、金錢、地位等外在的東西,而取決于他的頭腦、觀念、精神、品格、愛心、氣度等綜合素質和內在修養,取決于他的軀殼里到底裝了一副怎樣的靈魂,取決于他是否堅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德蘭修女說:“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將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哪怕你會被踢掉牙齒。”德蘭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將愛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眾生,用微笑去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她的善行,她的義舉,使她被譽為窮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這都是因為她始終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輕而偉大的老師和同學,災難猝臨,生死瞬間,不約而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舍己救人!他們心中那崇高偉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動地、驚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輝!
“不論是黃昏,還是晨曦初露,茉莉花,總是潔白的”。正如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的這首小詩所說,我們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潔白,堅守住自己的芳香,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2)
道德是一個多么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社會上,在日常,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約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它是什么?它就是道德,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道德往往體現在一些小事情上,要做文明之人,就要先學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我就見過這樣有道德的一個人,他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但是他身上的品質讓我打心眼里敬佩他,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共汽車上,我做在公共汽車上,這時來了個老人,她骨瘦如柴,皺紋布滿了她的臉龐,她艱難的上了汽車上,可是座位都做滿了,車上的人們都猶豫了,到底讓不讓坐呢?汽車里頓時死一般的幽靜……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主動的離開了座位,并扶著那位老人坐到座位上,而他自己卻站著。我看著看著,鼻子就感覺酸溜溜的,在我的心中,那個小伙子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圖名譽的,他只希望自己能為中國這個大家庭做出一點貢獻罷了。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是單位或公司評價出來的,而是老百姓們評出來的,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人家公認的!
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在別人幫助之后,一定要說:“謝謝”。如遇他人求助,應盡力給予幫助,如不能解決時,應說:“很抱歉。”到商店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后也應說謝謝。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場。乘坐公共汽車、火車,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爭搶座位。
同學們,文明禮儀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按學校要求堅持訓練,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不講文明禮儀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善,從不因微小而暗淡,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3)
道德是一雙無形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一扇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藍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這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就比如說,我又一次去坐公車,因為那輛公交車上非常的擁擠,在我上公交車時已經只剩后一個位子了,車又開了幾站,就在這時,有一位老奶奶上車了而車上卻沒有位子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跤怎么辦。我心里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在爭辯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要做一個孝敬老人、尊敬長輩的好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么辦呢?再說了,坐在位子上比站著舒服多了。”小天使說道:“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的嗎?”“讓!”“不讓!”“讓!”“不讓!”“讓!”“不讓!”“讓!”“不讓!”“讓!”……這幾個字在我的腦海中不停的爭辯。想了一會兒,我決定了,給老人讓座,因為老師經常說讓我們做一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小惡魔的詭計沒有得逞,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于是,我便鼓足了勇氣,對老奶奶說道:“奶奶,你坐這兒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在這時,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還甜呢!
道德有時是不易察覺到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說不定你就已經有了道德。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又比如說有一次,我在小區的路上騎車,我突然看到,有一枚小小的螺絲釘,“屹立”在路中間,差點扎破我的自行車輪胎,我并沒有抱怨,只是走下車去,撿起那枚螺絲釘,把它扔進了垃圾桶……
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去不斷學習與更新的。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4)
道德,就好似一個人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就無生命可言。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其實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近得觸手可得!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圣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那么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許多人認為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其實只要你親身實踐,用心體會,就會發現這其實很簡單。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都是道德的體現。如果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湖。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并且可以做到的,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你是否注意過?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一張張不起眼的白紙,靜靜地躺在地上,卻無人理會。人們只會把責任推到那無辜的紙的身上,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道德觀,保持著一種心態:寧可“犧牲”自己,彎一下腰,動一下手,也決不讓環境受到污染。那我想,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
在我們學校,也有這樣的例子。記得上個學期,在周一的大會點評中,我們班意外被宣布獲得一面衛生流動紅旗,全班同學都感到詫異,衛生一向是我們班的致命弱點,這次怎么會這樣?后來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有一天,我班同學在教室門口看到一張被“遺棄”的白紙,就順便撿起來,并丟到垃圾箱里。沒想到,這一個不起眼的動作竟被路過的值周老師看在眼里,所以,就得來了這面紅旗。也許,每一個人的付出,并不渴望得到回報,因為那只是舉手之勞,但如果得到認可,心中定有種快樂!
前段時間,作為中國人,每個人的心都萬分沉痛。2008年5月12日,發生了一件讓炎黃子孫刻骨銘心的事。四川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這一下子帶走了多少人的性命?使多少人藏身于苦海之中?但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沒有低頭,只要有一絲生的希望,我們決不放棄!!!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救援人員不耽擱一分一秒。我身為一名中學生,我的心顫動了,伸出援助之手,鑄造愛的橋梁。所以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因為我知道,災區人民更需要幫助。
同學們,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5)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
君子趨于義,小人趨于利。’‘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先秦時期,我國哲學思想家便極為重視道德問題。漢朝實行的察舉制也注重道德的高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富強。但自08年以來,三鹿問題奶粉、地溝油的一系列道德性問題接踵而來。有些黑心廠家,違背道德原則,賺黑心錢。道德問題似乎成為壓在人們心中的一塊石頭。
而一位為感動中國人物的出現似乎為我們帶來了一絲絲希望。
感動中國人物李麗。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她用自己的愛心,將道德之火帶到了這個冬天。溫暖著成千上萬人的心。
苗鄉赤腳醫生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她用一個個腳印,踏碎了苗鄉人民心中的冰。
愛心學生何玥,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不,你并沒有離開,你一直在我們的心中。 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你用著愛的布帶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孝道,給無數中國人作出了榜樣。 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
無數人為中國道德事業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個道德似乎已經隱于山野的時代,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將希望領上了時代的舞臺。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從我做起,關愛社會,關愛老弱,將道德之火在當代點燃。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讓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都高掛道德的旗幟。 建設民主富強的中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6)
這周是道德文明周,那我們也活躍一下,探討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是自我對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而作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重視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不管是對個人還是整個中華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為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真誠的幫助;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有時是只是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生意。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道德無處不在,往往通過一些小事得以確實的體現。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于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有的同學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道德文明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確,現代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現代社會對人的道德文明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現代社會對人的道德文明要求更高了。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此外,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還必須學會做一個文明之人。那就要學會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文明禮貌是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重要的事,它比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對我們待人處世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禮貌經常可以替代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道德無處不在,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就時刻體現著我們的道德,那么要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無需做作,我們只用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肯定自我價值。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7)
道德,一個很熟悉的詞。但在許多人們心里,它卻陌生了起來。人們是否真正去品味過道德的味道?
道德是什么?它是用愛來編織的花籃。它是以精神力量來喚醒的硬石。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將個人的道德體現。并且,道德并非是在與他人相處時才能表現出來的,在我們獨處的時候,面對我們的內心,道德同樣存在。
冰雪覆蓋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團火來取暖;暗夜遠邊的時候,我們需要點點星光來取暖;前途茫茫時,我們需要一盞航燈來取暖……在他人困難的那一刻,需要身旁你我的一份溫暖。還記得五一二大地震,遼望無際的廢墟,埋沒一個個寶貴的生命。仔細聽!生命在呼喚!當生的.希望在廢墟間穿過,他們,繃緊了生命的琴弦,不顧一切,不讓希望逃過手心!廢墟外,是一片焦灼,是一片繁忙。悲痛的親屬,廢憊的搜救人員……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那一刻,顯得異常高大,異常有力!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正因為遇到這些不幸,你才擁有堅強的意志,你也同樣是個有道德的人。也許常常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事情使我們的心靈哭泣,但愈是這樣的時候愈是需要我們更多一些堅忍。愈是接近勝利的時候愈是難以忍受。在這種時刻,五分堅忍不行,八分堅忍不行,九分堅忍也不行,只有十分堅忍的人,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每當回想起那段話……“這個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情感。頭發花白,面帶微笑,這個溫和而堅定的老人,胸中盛滿了四十年的艱難。他這支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這雙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這是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朱邦月的頒獎詞。朱邦月,一個平凡的名字,卻貯滿一生艱難的承諾。誰能像他這樣,拄著拐杖,用微笑,用堅強,把一個沒有血緣的殘疾家庭支撐起?
有了道德,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鋪成一片藍天;有了道德,孤單可以演繹成一排鴻雁;有了道德,歡樂可以綻放成滿園鮮花。
從身旁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出發!我們大家一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8)
百尺高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云:“大丈夫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個人的道德素養。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棟梁之才成。
張良拾遺,孺子崇德,佐王韜略授。
在深色城墻的映襯下,信步在下邳城外明媚風光中的青年顯得格外悠然。他站在橋上,正醉心于景,噗通……一只鞋被拋入水中,他緩過神來,不知何時一位穿著粗布短衣的老者立于身后,他正不解的看著老者那一只伸出橋的邊緣的腳,老者便淡然說道:“小子,把鞋給我撿回來!”見老者不便,就恭敬的把鞋撿了回來欲遞與老者,老者卻抬腳示意給他穿上,老者蒼蒼的白發頓時消散了他心頭的怒火,便跪下給老者穿上了鞋子。老者欣然一笑,轉身即去。青年滿臉詫異,佇立良久未去,不時,老者又從遠處走回。“孺子可教矣,吾欲收汝為徒。”老者滿臉感動道。青年如此便得到黃石公《太公兵法》真傳,成就了高祖劉邦所贊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千古奇才——留侯張良。
高擎國格,不辱使命,美名傳后世。
定若磐石,愛國之德,十年如一日。
對祖國溫度的不適,勾起了他在北國的回憶。呼嘯著雪花的蒼穹,羊群,凌亂的胡須和隨風搖曳的符節,都是清一色的蒼白。是那么的空寂、凄涼。多少年來如一日的堅持,黑發熬成了白發,不變的唯有那毫不灰心,絕無動搖的眼神。蘇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德,使他再次看到祖國的長城之時,充滿心中的愛國之德溢流而出,化作兩行老淚的縱橫。
不惑立志,得民心向,蜀漢基業成。
惡小不為,善小而為,德賢服于人。
江畔。兩隊甲士嘶聲震天,刀光劍影,分明只是一場廝殺而已,不,不對,廝殺中間還夾雜著衣衫襤褸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原來那一隊戰士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而個個變得面目猙獰,無暇自衛的戰士被一個一個擊殺,倒下。涌動的人流中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疾呼:“誓與新野百姓共存亡,違令者斬,云長立時來援!”河水湍急,白浪滔天,鮮血染紅了欲墜的斜陽。就在此時一長髯將軍在前方不遠處怒目殺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正是因為劉備攜子民過江的仁義愛民之德,唯德唯賢,能服于人,才有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忠誠之舉,和孔明等人鞠躬盡瘁的輔佐,使蜀漢成為鼎足天下中有力的一足。
萬頃洪澤,初積小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立人生,道德為基。人生途遠,不亦重乎?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9)
那天,吃完西瓜,姐姐叫我把西瓜皮扔到樓下的垃圾箱,我二話不說拎起袋子便往樓下走。
出了門口,卻發現原本與大門相對而立的垃圾桶沒了蹤影。為了方便樓道里的業主倒垃圾,小區物管特意在每個樓道口設置了一只高大的塑料桶,還每天不定時地由專門的清潔工來清理垃圾。我料想是小區的清潔工此時正在清理那只垃圾桶,過不了多久它便會在這兒繼續待命。習慣性地隨手把垃圾往綠地上一放便溜之大吉,誰知轉身的那一刻竟發現百米之遙的地方有兩只一模一樣的垃圾桶,怎么辦?跑過去扔,太麻煩;不去扔,大伙會看樣,清潔工會有麻煩事。去?不去?——算了,就當做沒看見吧!我走得有些忐忑不安。
進了門,站在陽臺上往下望,瞥見自己丟的那袋垃圾旁邊居然又多了一顆“黑色炸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該來的總會來的,誰讓我開創了歷史新紀錄呢?一想到那臭氣熏天的垃圾,那發霉、發酸的氣味,我的內心就多了一份自責與慚愧。平日里,父母教導的“要善良,要多為別人考慮”似乎被我拋到了腦后,老師的教誨——“方便他人,快樂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早已被我忘到了九霄云外。我真覺得自己是個罪人。
“不,我決不做這樣缺德的人!”我疾步飛奔下樓,拎起那袋西瓜皮朝遠處的垃圾桶走去。“嘭”一聲,瓜皮穩穩地墜落到桶底,我心頭的傷口愈合了一半。接下來,該處理那袋臭臭的、霉爛的垃圾了,就當是對先前過錯的一種彌補吧!
我屏住呼吸,雙手緊緊地拽住袋口,雙腳超速地移動著,我簡直不敢想象,我還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做競走運動員。但是因為袋子太沉了,氣味太臭了,我屏氣的水平也太有限了,所以走到一半的時候,我實在吃不消了,垃圾被摔在了地上。這一摔可遭了秧,袋子破了,垃圾散了,臭氣真的熏天了。哎,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心里自然不爽快,急匆匆回家拿了畚箕、掃把來清掃。
我小心翼翼地把垃圾掃進畚箕里,因為垃圾太臭了,我實在是聞不下去了,就跑到一邊深呼吸,然后像剛才那樣健步如飛,直奔垃圾桶。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四趟,才將路面上的臭垃圾清理盡了。我終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哎,誰叫我自作自受呢!
自那以后,每當見到小區綠地上的違章垃圾,我就會毫不猶豫地隨手拎進垃圾桶,不為什么,就當是給清潔工減負,就當是為咱們生存的環境出一份綿薄之力。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10)
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能毀其節——題記
一直將于丹心語銘記于心,最令我動容的一句是:“真正的英雄是能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不是慷慨激昂的言辭,卻足以為人停下忙碌的腳步,去細細品味。身處喧囂浮華的世界,似乎再找不到一片平靜的瓦爾登湖去成就自己;再沒有一座山頭,可以允許我們像梭羅般安靜地捕捉光線的陰暗變化,冷酸的微小交替。但一個真正的英雄,會讓道德之花,常存于心,會在人生的路途上,為自己設下一道底線,永遠不去跨越。
嘆——花開無聲
生前身后,毀譽參半,但曾國藩的心中,卻永存著一朵道德之花,“立功、立德、立信”三不朽,他克已奉公,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名利之前,他寵辱不驚。功高蓋主,但他卻儉以自律,每天不斷地寫日記反省自己。日復一日,道德的底線,在他心中愈磨愈尖。任何人觸踫,便會引來他尖銳的抵抗。歷百千險阻,仍再接再厲,向世人展現一個高潔而孱弱的靈魂。給后人留下無限的思考。他那一份一往無前的果敢與自然,他那一貫治家嚴謹的態度與風格,究竟是在怎樣的道德觀下得以形成?這是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英雄的道德者,是他教會我們道德面前,不應有半點猶豫,堅定地為自己的心做主。
贊——花香沁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世紀偉人魯迅荷一桿長戟向黑暗進攻。他要用筆喚醒中國人心中的道德觀。他不甘于黑暗,不向惡勢力低頭,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道德的天平在時刻衡量著他的行為,為了使其平衡,他敢于斗爭,敢于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他是一個真正走在中國社會最前端的典范。“五年歸國路,十年航天夢。”錢學森不受美國的威逼利誘,堅定地要為祖國傾盡一生。因為他的心,祖國便是他的道德觀,堅定著這個道德,才可以不懼強大的勢力,排除萬難回到熱愛的祖國。
品——花落有痕
時光流逝,一千多個晝夜已經過去,汶川地震災難留下的痛苦記憶正在漸行漸遠,然而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面對大災,許多人沒有自私地選擇逃避,內心的道德觀在呼喚他們,我們的同胞水深火熱中,他們等待著我們去救援。譚千秋用身體掩護住了學生的生命,自己卻永存于廢墟之中。這是一種怎樣的道德觀令他在死亡面前,毅然地選擇了偉大?我想,他的內心中,一定盛開著一朵燦爛的道德之花,日益受著陽光的滋潤,才會有如此震憾的力量。
讓道德之花開滿心房,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為心做主的英雄。
關于道德的高三作文(篇11)
道德與利益應如何權度?長江大學的10名學生和寶塔江的船主都做出了各自的選擇。江水洶涌,阻不住大學生舍身救人的決心;生死未卜,擋不住大學生的大愛無邊。大學生們關鍵時刻將生死置之度外,船主卻大發人難財,將自身利益擺在首位。“不給錢,不撈人”,多么讓人痛徹心扉啊!大學生在道德與利益面前,毅然選擇了以道德為先,不愿看著兩個生命就此消亡。對比之下,船主自私、自利的表現為人所不齒。
社會需要像長江大學大學生這樣的人,他們向我們詮釋了道德高于利益。
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自古以來,對道德與利益二者應如何權度雖頗有爭議,但他們也作出了各自的選擇。屈原滿腔豪情,縱身一躍;朱自清饑餓而死,放棄美國救濟糧;錢學森滿腹抱負,毅然海歸,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這些豪杰們為我們作出了榜樣。道德是開在蕓蕓眾生中的一朵奇葩。
那難道利益就都不可取了嗎?并非這樣。其實道德也是一種利益的追求。
西方那些哲學家在冷眼看遍歷史變遷后,得出個結論:道德也是一種利益。的確,道德是人們在權衡了各自的利益后制定的一種行為準則,是一種利益的制衡,以便讓大家都能得到利益。從這方面看,君子與小人同是追求利,只是“利”的性質不同罷了。君子追求的是“大利”,小人追求的是“小利”。若換用一句名句來說,道德與利益的關系便是:“道德取之于利益而高于利益”。
但如今社會上卻滋長了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風氣。他們賣假奶粉、他們賣人造雞蛋,他們賣假藥……他們只是想著如何把錢從別人的口袋裝進自己的口袋,不在乎手段是否道德。他們將別人的生命安全拋到九霄云外,信奉“金錢至上”的“真理”,讓他們捫心自問,他們做這些是否有感到一絲的愧疚,是否晚上都睡得安穩?
道德是維持社會安全的手段,是維護各自利益的保障。道德是人類社會區別于動物群體的根據之一。試想,若一個民族道德淪喪,人人為自身利益相互搶奪、廝殺,那又何異于獸?那么這個民族必將淪落。因此,我們希望社會上見義勇為者愈來愈多。讓道德的浪花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翻涌。
滔滔歷史,奔流不息,道德是浪花;
蕓蕓眾生,繁華似錦,道德是奇葩。
道德生于利,而高于利,面對道德與利益的決擇,讓對道德的理性追求戰勝對私利的本性追求,讓生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