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
寫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積累,有意識的積累和無意識的積累。而更多的時候是有意識地積累,我們想表達觀點,除了直接說出我們的觀點,還要對我們的觀點加以證明,證明觀點的時候,就需要事實材料或者前人的觀念的材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供您查閱。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1】
哲人說:修養,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那么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崇拜。可見,修養是人生的試金石。
修養,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魄,是一種風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無塵無染。
對于修養,伏爾泰說:“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修養。”阿密埃爾說:“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秘訣,有道德修養的影響力。”
正因為具有修養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可見,修養的力量無法比擬,修養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修養才成為了人生的試金石。
康熙年間,尚書張英家人與鄰居為整修府第,地界不清而發生爭執。張英得知,只做一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后立即讓出三尺之地,而鄰居也讓出三尺之地,成了一條六尺寬的街道。張英是有修養的,正是因為他崇高的修養感染了周圍的人,自己也彰顯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他秉承著“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化解了兩家的恩怨,他是偉大的,他的人生是光芒萬丈的。可見,具有修養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會顯現在世人面前。
蕓蕓眾生,每天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絕于途。在這條跑道上,你必須展示你獨有的道德素質,否則你就不會登上成功的寶塔。
近來社會,人們的無道德修養現象愈加頻繁,在公共設施上搞破壞,在雕塑上亂刻亂畫……這些都記錄了這個人在當時一切沒有修養的行為。這應該是可恥的,這些人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給眾人留下什么印象,即使他們在別處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們的荒唐行為已載入史冊,不容涂抹。
修養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養是火,燃燒生命之源。讓我們秉承修養之火把,走向未來,來創造人生的奇跡,擦亮這一顆試金石!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2】
之前看《花兒與少年》的時候,我就挺喜歡許晴這個人的,雖然很多人對他褒貶不一,很多人覺得她那么大年齡不結婚,而且又喜歡撒嬌,對他非常反感,但是我卻并不這樣想,我反而覺得她一個人活得自由自在,而且非常獨立也非常好。尤其是在他參加《花兒與少年》這個節目的時候,他對華晨宇非常照顧,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怎么說呢,就是說距離我的內心很近的一個人。
我覺得現在我同齡人之間很多人,他們評價一個人或者是評價一個事物的時候,他們只是看表面上他們的行動,比如說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然后就習慣給這個人去貼標簽,就說這個人品德不行,就說這個人道德敗壞,但實際上誰又沒有犯過錯誤呢?也許這一個錯誤只是他無意識間不小心犯下的,并不是刻意而為之。就好像有的人可能在某些時候情緒特別不佳,然后崩潰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對他指手畫腳,覺得她沒有禮貌沒有教養,但實際上誰又沒有這樣的時候呢,只是也許你這樣的時候沒有被人看見,也沒有被人死噴。
其實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增加一些對別人的理解,即便是沒有什么了解的話,也可以去耐心地傾聽一下別人的想法,別人的看法,別人的解釋也許在背后,根本你沒有看清楚他的緣故和本質是什么,你就隨便的給別人下定論,其實這并不是一種對別人的傷害,只是為了滿足你自己的自私欲而傷害別人的一種鍵盤俠的行為。
所以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大家每一個人都應該相互幫助相互理解,即便是那么不喜歡她,也不要讓他知道你不喜歡他,不要讓他感受到你不喜歡他。
其實我覺得這倒是一種教養。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3】
教養,百度百科上面解釋說,教養指一個人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教養和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品德有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人說,那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表現的沒有一點教養。
關于生活中我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這個問題,也基本上就是表現在一些生活小細節上面,就是說有的人隨地亂吐痰,也有的人就是隨地大小便,甚至有的人就是對他人的一些事情評頭論足,這些人們都可以說,這個人是沒有教養的。
可是有的時候教養這個東西,也得從其他方面來說。就比如自己看過一個新聞,說一個女孩蹲在底下等地鐵,被另外一個人看到了就拍的照片并且說這個女孩頓在底下等地鐵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可是世上也可能這個女孩就是上了一天班累了,又或者說是他身體不舒服都在地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是僅僅因為一個不雅的動作就說是沒有教養。畢竟我們誰也不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樣子的。
可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拍別人的照片,在別人的一些做法品頭論足,這個拍照片的人其實教養也沒有高到哪去。
尤其是現在,好多人習慣性的做鍵盤手,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看到之后就發表自己的一番見解,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對別人的一些行為指指點點。其實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因此教養這個問題,更多的時候,表現下自己的一些行為對他人構不成一些不好的影響。也是一種好的教養的表現。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去評論別人如何。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4】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昨天晚上我出去散步時,我看見這樣一幅畫面:兩位叔叔自行車一起,我本以為那兩位叔叔只會和氣地說話,并且深深地道歉。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那兩位叔叔卻吵了起來,吵得狗血噴頭。我真為他們難為情,為我們杭州難為情,為我們中國難為情。
可今天下午,卻讓我很欣慰。事情是這樣的:兩位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可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位小朋友的腳,我本以為那兩位小朋友會像那兩位叔叔一樣大吵特吵。但是,兩位小朋友卻手握了握,互相道了歉,便又開開心心地玩了。
啊,媽媽的話真靈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是冬日里的陽光。寬容溫暖著你、我、他。
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常常會給他這樣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則不受人歡迎,難登大雅之堂。
可見,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文明禮儀與個人的利害更是息息相關,為了個人的前途與發展,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要努力成為一名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5】
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做的事便是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種教育深深的在我們心底扎根。讓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這種教育
雖然在我們大多數人心里,教養,就是一種教育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對人的稱贊,也有的人說教養是一個人從內心深處所發散出來的東西,她不是一種形體,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最貼近我們身邊的一種愛。
在我看來,教養就是一種愛,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愛。自古以來,從皇族起,教養便存在,那時還沒有具體說明什么是教養。但他們的種種表現都是一種教養的表現。
其實,每一個人心中,教養都有一種不一樣的定義。是不是社會的進步也就代表著教養的不同,以前的教養或許就是一種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可是現在來說,教養太廣泛了,廣泛到每一個人,廣泛到每一個人的內心。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經喪失了“教養”。
比如:
在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有幾時會主動讓位給老人和孩子呢?看到馬路邊有老人摔倒在馬路邊,有幾個人愿意上去扶一把呢?在家里吃完飯又有幾個人可以主動的去幫助長輩洗碗呢?
平常中的小事便可以看出我們自身的教養,
有人統計說人平均可以生活兩萬多天,那么在這兩萬多天里面你又為自己做的事多還是為周圍的人做的事多呢?我想這樣一想很多人便不好意思的再抬起頭說我很有教養吧!
其實,教養這東西有時真的會讓你遇到好的機會,看到好的結果。
人從一出生便開始學習教養的旅程,一路走下來,來了多少花,結了多少果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就這樣一直讓他開花結果吧。
直到我們已老去。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6】
我想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因為這是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追求幸福快樂生活的要求。
首先,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人。有了理想,就像船兒有了槳,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去爭取勝利。沒有理想的話,只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我們現在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振興國家,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更加強大。有了這樣的理想才有奮斗目標,才能鞭策自己不斷的進步。
為了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我必須努力,勤奮學習。作為一個學生本身的工作就是把書讀好。要想把書讀好,除了更有奮斗目標外,還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不經一番寒徹苦,怎能梅花撲鼻香呢?初中階段是我們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階段,要學習很多門學科,我絕不可以每個學科都很喜愛,所以我要憑意志和毅力去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不思進取、畏難不前的不良思想,使自己成為一個肯用心勤學習的人。
我還要做一個有責任心強的人,“天下興亡”下句是什么“匹夫有責”,應該改為“我的責任。”每位同學都這樣想和話,班里的衛生不干凈是我的責任,紀律不好是我的責任等等。人人都應該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來,而不是互相推諉,并且努力把它做好。
有理想、肯用心勤學習、有責任感,在我的努力下一一達成實現,那我就真正成為了一個有教養的人。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7】
知識的概念是哲學中認識論領域最為重要的一個概念。柏拉圖認為: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被人們相信的。教養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很多時候,我以為知識和教養是有一些必然的關系的,慢慢地我覺得也許關系沒有我想的那么密切。就如同富與貴,有錢的人不一定高貴。
醫院的候診室里在播放《西游記》,大家都在看,有一個戴眼鏡的媽媽和一個7、8歲的孩子也在看,媽媽不斷地高聲給孩子講述里邊的故事,孩子也大聲地回答他,戴眼鏡的媽媽看來對《西游記》還是比較熟悉的,這方面的知識不少,可是她如入無人之境,完全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她的孩子自然也就不知道公共場合不能喧嘩的基本禮儀。她的知識和她的教養完全不搭。
大街上一個媽媽領著孩子,孩子順手把喝空了的塑料瓶扔在地上,不遠處就是垃圾箱。年輕的媽媽對孩子說:“怎樣亂扔?”然后領著孩子走開了!這個媽媽是懂禮儀的,她認為孩子亂扔是不對的,可是,沒有行動,淡淡的說一句就走了,孩子的教養如何養成?
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這樣的老師,我都很絕望。希望不要經常遇見這樣的父母,這樣的老師。
反思我們的教育,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是不是太偏重知識的獲得而忽視了教養的生成?缺乏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這種敬重包括對人類自己、人類生存的環境、動物和植物。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8】
性格具有可塑性,周圍環境的人和事物會影響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長的教育態度至關重要,甚至影響孩子的命運與未來。
棍棒之下出孝子
中國有一句古話:“棍棒之下出孝子”,信奉暴力教育態度。誠然,這句話過于絕對,但也并無道理。
就當下的風氣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呵護備至,從不忍心責罵教育,這就養成孩子驕蠻任性的性格。而且這種教育態度不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也會使其生存能力消失殆盡,在弱肉強食的社會競爭中難以生存,只顧一味放任自己的喜好,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但是也不可以暴力的態度對待孩子。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暴力會讓孩子更聽話,更容易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過分的暴力,會使孩子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一遇到困難,只會一度躲避,退讓,懦弱的把自己放置到安全的環境中,不懂教育態度也會造成
其奮斗能力的喪失,無法獲得成功。
傅雷家書
傅雷是中國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與家中的通信中,通過切身的經驗與感悟,把自立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溫和的教育。正是他的這種教育態度,讓他的孩子無一例外成為有能力的人。
大教育家的教育態度,讓他們的孩子都養成了良好的性格,懂得謙讓,堅強,都獲得了一個圓滿的人生。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9】
沒文化沒教養的人跟父母的教育有關系嗎?絕大多數人會說:“有。”因為有些父母未初中畢業就沒讀書了,講話也有點沒素質,經常對待小孩時就說粗口話,教出一個滿口臟話的小孩。
星期五晚修,我說道:“怎么像一個女的靠在一個男的身上。”一個滿口臟話的小孩便插嘴叫道:“你媽,你才是個女的。”我大發雷霆叫道:“說你了嗎?女的又沒有說你,你叫什么,只是說怎么靠的那么近呢?又沒有說你”又叫道:“x你媽,……”周圍的同學對我說:“別跟沒有文化的人講話,那樣說明你也跟他一樣。”我便不再理睬,他卻在一旁自言自語地說話。不知不覺我的眼淚就流了出來,也許從來沒有被沒文化的小孩罵過,而這次他卻罵得如何猖狂。
星期六中午,這位滿口臟話的小孩又與同學發生爭執。因為這位滿口臟話的小孩,說話沒經過大腦思考,脫口而出一堆臟話。而這位同學也很生氣,我便對他說:“別跟沒有文化的人講話,那樣說明你也跟他一樣。”
我想對那些沒文化沒教養的小孩說:“你在這么放肆,最終會有報應的。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10】
教養是一個高深的詞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高頻率的出現。不過它出生的時候往往不是夸一個人有教養。大多數都是說某某人太沒有教養了,難道現在有教養的人就那么少嗎?很多人認為文化高的人,就很有教養。那到底什么是教養?百度百科的名詞解釋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辭典上說: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恭的表現;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由此看來教養的高低并不是在于讀了多少書,而是各種因素造成的。
正如上面的名詞解釋所說,教養是社會影響和各種教育的結果,而并非受過文化教育的人,就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當然教養也不是天生的,沒有哪個人出生下來就會有好的習慣和素質。除了在學校接受教育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養成教養的很大一方面。教養就好數學證明題一樣,是需要論據的。如果認為自己很有教養,就要拿出有教養的依據。有教養的依據,并不是讀過了多少書,家庭環境有多么的優越,也不是知道多少禮節規范,甚至更不是多么美麗。而證明自己有這教養的證據是
說別人能聽懂的語言,語言是彼此交流,雙方能溝通的橋梁。說話的時候盡量要用大部分人的人都能聽懂的語言。而不是自己學習了很多們小語種,就要用那種別人不懂的語言來顯赫自己的能力。這樣不僅是沒有教養的表現,還會拉開彼此的距離。特別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往往自己很多語言,對方不能聽懂,所以要用對方人聽懂的語言去交流。不然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沒有教養。這是有教養的人的證據之一。
不在意眼前的得失,也不去投機取巧,有教養的人會把目光放在遠大的目標上。每個人都會經歷生命中低谷的時期,而有的人會在這個低谷期,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尊嚴和教養。可是一個真正具有教養的人,他們知道時間會打磨苦難,知道眼前的黑暗只是暫時的,相信光明在遠方,而自己一定會到達。會有走出低谷的那一天,但并不是別人去改變,而是自己的努力走上巔峰。這也是有教養的人的表現。
擁有種種優秀的品質,這些優秀品質包括:勇敢、真誠、勤勞、無私等等。勇敢并不是要求我們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膽怯,只是不能讓一些不該有膽怯卻成為不勇敢的理由。真誠要求每個人都不可以去欺騙別人,騙人也不是只能體現出自己沒有教養。不管是教養還是其他的體現,勤奮都是必不可少的。無私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個自私的人沒有資格談教養。你可以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但是你不能告訴別人你所走的路就是陽光大道。擁有優秀的品質不僅能證明自己的為人習慣,更是教養高尚的體現。
證明自己有教養的證據很多很多,但絕不是文化程度。很多人都會誤解為文化程度高就很有教養,可是去看看一個留學生回來也可能會隨意吐痰,一個沒有上過學的農民工也知道愛護環境,所以,我們不應該戴著歧視的眼鏡去看待一個文化不高卻有教養的人。教養是所有好的習慣和品質的總和,而不是讀過的書的簡單疊加;教養是根深蒂固在我們骨髓里。而不是膚淺地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教養是細水流長的堅持,而不是半途而廢的虛偽。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11】
沒有教養的人,是懶惰的人。不求上進的人,無可救藥,一見大場面,即刻出丑,在外國旅行,被人歧視,也是活該的。當今大機構聘請職員,最后的面試大都在餐廳中進行。主人故意遲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來就先點菜不等別人。酗不酗酒,也即刻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來一杯烈的。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勢正不正確倒沒太大關系,那碟炸子雞,你有沒有亂翻之后才夾起一塊,就決定了你的命運。吃東西時,嘖嘖有聲,更是大忌。有教養的人哪里會做出這種丑態?吃就吃,為什么還要嘖嘖嘖嘖?父母沒教你,那你的家庭也沒教養。不過這是上一輩人的錯,不能完全怪你。但是你在社會混,連這一點小小的餐桌禮貌都學不會,派你去和大公司談生意,人家聽到你嘖嘖嘖嘖,先討厭了,一定談不成。有些時候,不必從餐桌看到,連面也不必見,聽你的電話,已經知道。“等一下!”你說。管理階層已皺眉頭,
為什么不會說請等一下?這個“請”字,難道那么難說出口?“是誰找他?”為什么不能是:“請問您是……”沒有教養的女人,比沒有教養的男人更加不能容忍。快去向蘇州姑娘學習吧,她們每句話都像是征求你的同意。即使命令手下:“把那個東西拿來!”也會變成:“請你幫我把那東西拿來好不好?”教養這事,是自發的,自己肯學,一定會,并非高科技。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12】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開了個討論會,話題是: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我第一個搶先發言:“做一個有教養孩子,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尊重他人,見到長輩要問好。在學校要熱愛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上課要專心聽講,發言要舉手。同學之間要互相禮讓。還有,要愛勞動、講衛生,讓周圍的環境干干凈凈,讓自己干干凈凈。”
爸爸扶了扶眼鏡,說:“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最基本的是要學禮、知禮、行禮。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古代流傳下來的‘岳飛問路’、‘三顧茅廬’等等,都是以禮相待的典故。你們班上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你和同學們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同學之間相處要善于說‘請’、‘謝謝’、‘對不起’”。
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僅要有良好的行為舉止、儀表儀態,而且要有良好的知識素養。‘人不學,不知義’,文明是打小煉成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像《做有志氣的女孩》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有一顆高貴善良的心,堅強勇敢、自信堅定;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倫·凱勒學習,逆境壓不垮,你看她雖然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
我從沙發上蹦下來,大聲說:“報告爸爸媽媽,我知道了!”
關于教養的高三作文【篇13】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有良好的教養。
良好的教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待人和處事。
待人就是對待他人的態度。做為學生,我們對待老師和同學,應該和對待家長一樣保持尊重、禮貌的態度。有些同學對老師、同學彬彬有禮,在家里卻不拘小節,有時甚至對父母惡語相向。這樣的同學,他們的教養只是面子工程,而不是發自于內心的尊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對老人、小孩都要做到尊老愛幼。要有人情味,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不能抱著"關我什么事"的態度。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團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青年要發揚優秀傳統,做到待人尊重友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掌握優雅處事的方法。
處事也就是身處不同的事情的反應。一個人在圖書館中吵鬧,這樣的人是沒有教養的。若另一個人因此而與他爭吵了,這個人也是沒有教養的——盡管他的立場是正確的。處事首先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因為"事實勝于雄辯"。不論行為多么得體,語言多么嚴謹,只要是觀點和立場錯誤,這樣的行為都是沒有教養的。同時,處事還要有穩重冷靜的態度。突發緊急情況時不能驚慌,遇到困難不能逃避,獲得成功不能過分激動。給人留下處變不驚的印象。最后,還要靈活應對,不能太死板,"識時務者為俊杰"。
總而言之,待人處事真正需要的,是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的尊重。有教養就能要得到老師、同學,以至于社會的尊重。若我們青年自身不能做到尊重他人,別人也不會尊重我們,就更加談不上有教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