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讀書談
時間:
未知2
學習方法
我是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考生,加入自考大軍已經兩所了,至今還剩余一門。不少考友問我有什么捷徑,我覺得捷徑是沒有的,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還是很樂意與大家探討的。下面我就以學習教材國例,談談自己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學習教材時,我通常采用五步走:
第一步,選讀。拿到教材后,我先瀏覽一遍“兩頭”部分,即序(導)言、目錄和考試大綱中的第一部分。有許多考友常常忽略這“兩頭”部分,或者存在一種誤區,認為看不看都無關緊要。其實不然。比如序言部分,常常是作(編)者編寫思路的體現,它好比一枚指南針,告訴讀者沿著哪個方向前進。導言部分常常告訴讀者這門課程的性質、特點和學習內容,使讀者對于新的課程有一個簡單的概括的認識,從而使讀者明白這是一門怎樣的課程,減少了盲目性,消除了讀者心中的“迷團”。大綱的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部分,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指導方針,它就如同一面旗幟,領著我們向前去。目錄部分是全書結構的充分體現,可以說,把握住了目錄,就等于學好了全書的三分之一。
第二步,泛讀。就是把整本教材看完一遍,不求過細,只了解個大概,對于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數。在看的過程中,要劃出重、難點以及不易的懂持方。“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點點可以提高注意力,還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第三步,細讀。一字一句都不要放過做到句句理解,尤其要掃除泛讀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步步為營”式,即每看一句、段,理解一句、段;也可采用“層遞”式,即遇到不易理解的地方先跳過去,再一次看時掃除它。細讀時應以理解為重點,不要盲目的去記憶,也不可貪多求全,“只有理解的東西,才容易記憶。”在這一步中,不妨做做筆記,最好是綱要式的。對于抽象的或難學的課程可增加細讀次數,同時做些練習,便于鞏固。
第四步,挑讀。即選出重難點部分記憶消化。此過程中,不妨結合大綱進行,還可把目錄當作問題,自問自答,這種方法很不錯。
第五步,通讀。臨考前1——2(3)星期,再“掃蕩”一遍教材,即可加深印象,又可查漏補缺,還可增加信心。
以上是看教材的一般步驟,也可交叉進行。應考前,還應該看看教材中所列題型以及上次或近期的考題,做一做,看看哪一部分還需努力,以便及時修補。
只在有一本教材,就一定能夠學好。常看、多看、同時強化些記憶與思考,吃透教材,愁通不過嗎?
第一步,選讀。拿到教材后,我先瀏覽一遍“兩頭”部分,即序(導)言、目錄和考試大綱中的第一部分。有許多考友常常忽略這“兩頭”部分,或者存在一種誤區,認為看不看都無關緊要。其實不然。比如序言部分,常常是作(編)者編寫思路的體現,它好比一枚指南針,告訴讀者沿著哪個方向前進。導言部分常常告訴讀者這門課程的性質、特點和學習內容,使讀者對于新的課程有一個簡單的概括的認識,從而使讀者明白這是一門怎樣的課程,減少了盲目性,消除了讀者心中的“迷團”。大綱的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部分,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指導方針,它就如同一面旗幟,領著我們向前去。目錄部分是全書結構的充分體現,可以說,把握住了目錄,就等于學好了全書的三分之一。
第二步,泛讀。就是把整本教材看完一遍,不求過細,只了解個大概,對于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數。在看的過程中,要劃出重、難點以及不易的懂持方。“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點點可以提高注意力,還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第三步,細讀。一字一句都不要放過做到句句理解,尤其要掃除泛讀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步步為營”式,即每看一句、段,理解一句、段;也可采用“層遞”式,即遇到不易理解的地方先跳過去,再一次看時掃除它。細讀時應以理解為重點,不要盲目的去記憶,也不可貪多求全,“只有理解的東西,才容易記憶。”在這一步中,不妨做做筆記,最好是綱要式的。對于抽象的或難學的課程可增加細讀次數,同時做些練習,便于鞏固。
第四步,挑讀。即選出重難點部分記憶消化。此過程中,不妨結合大綱進行,還可把目錄當作問題,自問自答,這種方法很不錯。
第五步,通讀。臨考前1——2(3)星期,再“掃蕩”一遍教材,即可加深印象,又可查漏補缺,還可增加信心。
以上是看教材的一般步驟,也可交叉進行。應考前,還應該看看教材中所列題型以及上次或近期的考題,做一做,看看哪一部分還需努力,以便及時修補。
只在有一本教材,就一定能夠學好。常看、多看、同時強化些記憶與思考,吃透教材,愁通不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