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財務會計”名詞解釋大全(2)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21. 跨期所得稅分攤法: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時間性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分別確認為負債或資產,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確認為各期的所得稅費用。
22. 招股說明書:是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股份時,由發起人起草,向社會公眾批露公司有關信息的書面報告。
23. 融資租賃凈額法:所謂凈額法即出租人應收租賃款只包括租賃資產成本,這種方法核算比較簡單,但由于起租時賬面不反映租金、利息、手續費等,故難以在賬面上全面反映業務情況。
24. 集團內部經濟業務事項:是指企業集團內部各企業之間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事項,如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子公司購買母公司發行的債券等。
25. 當期計列法:也稱應付稅款法,是將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數額,在本期作為應稅項目處理,直接計入本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后各期。
26. 部分分攤法:是指對非重復發生的時間性差異,即本期發生,以后不再發生的時間性差異,才作跨期分攤,而對那些重復發生的時間性差異即本期發生,以后各期還將發生的時間性差異,則不需要采用跨期所得稅分攤。
27. 所有權理論:是指在編制合并會計時既不強調企業集團中的法定控制或實際控制關系,也不強調企業集團各成員企業在所構成的經濟實體中的平等關系,而是強調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企業對納入合并范圍的企業所擁有的所有權。
28. 合并價差:當母公司認為子公司未來或潛在的收益能力的現值低于(或高于)子公司的賬目價值時,也可能以低于(或高于)子公司賬面價值的投資成本購入子公司的全部股權。對于母公司投資成本低于(或高于)子公司全部股權賬面價值的差額,稱為合并價差。
29. 商譽:在購買法下,確定購買成本后,可將購買成本與被購買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進行比較,如果購買成本大于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則其差額,即為商譽。
30. 負商譽:在購買法下,確定購買成本后,可將購買成本與被購買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進行比較,如果購買成本小于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則其差額,就是負商譽。
31. 清算損益:是企業清算過程中發生的清算收益同清算損失和清算費用相抵后的余額。清算過程中的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損失、清算費用的部分為清算凈收益;反之,為清算凈損失。
32. 資產評估:指按照特定的目的,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和公正的準則,依照國家規定的法定標準與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以統一的貨幣單位,對資產的現有價值進行評定與估算。
33. 吸收合并:又稱兼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合并成為一個單一的企業,其中一個企業保留法人資格,其他企業的法人資格隨著合并而消失。
34. 控股合并:是指企業通過收購其他企業的股份或相互交換股票取得對方股份,達到對其他企業進行控制的一種合并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企業通過購買另一個企業的股份,使被購買股份的企業成為他的附屬公司或子公司,它自己則成為這些子公司的控股公司,又稱“母公司”。
35. 少數股東權益:在母公司購買子公司部分股權情況下,母公司只擁有子公司的部分股權,還有部分股權為其他股東所擁有,其他股東擁有的股權只占全部股權的少數,稱為少數股東權益。
36. 少數股東收益:是指少數股東的長期股權投資數對被投資單位應享有的收益。子公司利潤中屬于少數股東的那一部分,不應當作為企業集團的利潤,而作為企業集團的費用,在編制合并利潤表及合并利潤分配表時作為少數股東收益處理。
37. 現時成本會計報表:是于報告期末以名義貨幣為計價單位,以資產的現時成本和個別物價水平變動為計價基準,反映通貨膨脹條件下個別物價水平變動影響下形成的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現時成本會計報表包括現時成本會計資產負債表和現時成本會計利潤及其分配表。
38. 抵銷分錄:是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用來抵銷集團內部經濟業務事項對個別會計報表影響的會計分錄。該分錄只為編制合并會計報表而使用,不記入賬簿。
39. 逆流銷售:即母公司從子公司購買存貨,子公司為銷售企業,母公司為購貨企業。
40. 盈利預測:是指公司對最近未來期間盈利情況所作的推測。
41. 現時成本會計的特征:①以名義貨幣作為計價單位;②以資產的現時成本和個別物價水平變動為計價基準;③建立現時成本會計賬戶體系進行日常核算。
42. 開發成本:房地產開發成本是指房地產企業在開發產品過程中形成的各項費用支出的合計數額。
43. 臨時報告:上市公司根據有關法規對某些可能給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事件予以披露的報告稱為臨時報告。臨時報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購公告。
44. 企業合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彼此獨立的企業的聯合,或者一個企業通過購買權益性證券、資產、簽訂協議,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另一個或另幾個企業的控制權的行為。
45. 中期報告:是公司半年度經營情況的總結。內容包括中期報告正文和備查文件。
46. 年度報告:是公司會計年度經營情況的全面總結。包括封面、目錄、年度報告正文和備查文件。
47. 解散清算:普通清算,又稱“解散清算”,是指對因經營期滿或者其他經營方面的原因,導致不宜或不能繼續經營而自愿或被迫解散的企業所進行的清算。
48. 租賃投資總額:租賃投資總額=租金總額+租賃資產收回殘值
49. 租賃最低付款額:是指在融資租賃中,承租人按租賃合同在租賃期內支付的各種款項,加上擔保的租賃資產的余值。
50. 購買法:是將企業合并視為某一企業購買其他企業凈資產的一項交易,依此來進行會計核算的方法。
51. 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出租人將租賃投資總額折算成現值所使用的貼現率。
52. 完全應計法:也稱銷售法,是指在房地產開發產品的所有權已經轉移并滿足以下條件收到款項時,即確認為銷售收入的方法。
53. 權益集合法:是指將企業合并視為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的集合,依此來進行會計核算的方法。
54. 會計核算中的外幣:在會計上,對外幣核算有廣義的理解。會計上是以記賬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非記賬貨幣就作為外幣。
55. 購買力損益: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企業持有貨幣性資產通常會遭到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損失,持有貨幣性負債和權益會帶來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利得。這些由于持有貨幣性項目的資產、負債和權益因通貨膨脹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和利得,稱為購買力損益。購買力損益反映了一般物價水平變動對企業持有的貨幣性項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