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中考現代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黃石市中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人類只要向生態化方向釋放自己的實踐潛能,就可以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生態支持表明了生態環境對人類的回報是積極的,生態支持的回報就是生態服務。我們需要一個越來越大的生態支持和服務,這一支持和服務不僅是宜居的、審美的,而且是產業的和經濟的。只有越來越大的生態支持和服務,才能持續地激起人類投入越來越多的生態實踐的熱情,形成良性循環;而越來越大的生態支持和服務,也只有在積極的生態實踐投入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竭澤而漁是傳統實踐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可再生的資源被無情榨干之后,生態支持不可持續,人類自己必然面臨生存危機,因此生態支持一定是建立在生態實踐基礎上的良性循環系統。人類只有建立生態支持和服務系統,才能進入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境界;而只有主要部門和地區建立生態支持和服務系統,人類才能建立生態文明,我們也才能實現生態建設的美好的中國夢。
黃石市中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丁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生態文明要求人的發展與生態改善必須具有同向性,不可把文明與生態對立起來。建設生態良好的美麗中國離不開生態文明。
B.生態支持就是人類按照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已積極的實踐方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方式。
C.人們既可以依靠自然自發修復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又可以通過遏制人的生存和發展來保護環境,這就是“生態支持”。
D.工業文明時代人們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善生態,生態支持要求實踐主體不再對自然進行統治,但要繼續發揮人的實踐的自覺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生態文明不是簡單的環境保護,而是需要人們積極的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沒有生態支持的實踐形態,生態文明就難以建立。
B.生態支持的人的主體性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對生態多物種權益的呵護,對生態價值的責任擔當,按照生態美的規律來造型等。
C.人們擯棄以往資本化逐利生產生活方式,比如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夸耀性消費等,也是生態支持的人的實踐主體性的體現。
D.生態支持的實踐方式是綠色的、生態的,所以人們就會放棄竭澤而漁的傳統的實踐方式,不可再生的資源就不會被無情榨干。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人的生存發展在自覺幫助生態的優化中、在與自然生態的良性互動中得到實現,那么人與自然和諧共進的生態家園是可以建成的。
B.人類向生態化方向釋放自己的實踐潛能,可以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如可以使天藍地綠水凈氣清,成就自己的新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C.積極的生態支持,最終使生態不斷改善而為人的發展和幸福提供優質服務,“封山育林”、各種“保護區”正是積極的生態支持的實踐。
D.人類只有建立生態支持和服務系統,才能進入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境界,否則人類自己必然面臨種種難以應對的生存發展危機。
黃石市中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3分)C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說“一種將人的自由自覺實踐發展和生態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這就是‘生態支持’”,選項的內容與原文的意思不符。
2.(3分)D 【解析】強加因果。選項中“所以人們就會放棄……”的邏輯關系與原文不符。
3.(3分)C 【解析】“‘封山育林’和各種‘保護區’”不屬于“生態支持”,因為這些做法是用隔絕自然與人類活動的方法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黃石市中考現代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