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課文知識點
時間:
焯杰2
基礎知識
《狼》課文原文: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課文知識點:
1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2相關背景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3主要內容
本文寫了屠戶從遇狼,避狼到斃狼的經過,生動揭示了狼貪婪,兇殘,狡猾的本質,細致刻畫了屠戶由懼狼到奮起殺狼的變化過程,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狼》課文知識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