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教案及教學實錄(2)
《真正的英雄》教學實錄:
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真正的英雄》這篇文章,請同學們閱讀注釋1,從注釋1我們可以知道這是篇文章的體裁是?
學生(全體):是演講辭。
教師:對!看完注釋以后,請同學們閱讀這篇文章。(學生讀完)
教師:從文體上說,演講詞屬于議論文,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議論文。演講主要是要以情動人。關于議論文我們已經學過一篇。(學生馬上回答《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對!不過,這兩篇議論文還是有差別的。議論文可以是對一個論點展開論述,也可以是對一個論題展開論述。現在先請同學們作個判斷,你們說此文是對論點展開論述呢,還是對論題展開論述?
學生(全體):是論述一個論題。
教師:請哪位同學來說你這樣判斷的理由。(學生沉默。這在教師的預料中,因為學生還沒有很多關于議論文的陳述性、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我們忘記了老師一直強調的閱讀文章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學生(全體):題目。
教師:對。那此文的論題是什么?你們明白了嗎?
學生:真正的英雄。
教師:噢!在美國總統里根的眼里,原來英雄還分真假。(學生笑)那么你認為什么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學生:有犧牲精神和奉獻自我的精神。
教師:課文中作者是這樣說的嗎?(學生沉默)好!現在我們來看課文。先請同學們閱讀第一段,這段說了什么一個什么話題呢?(學生還是沉默)請大家把課文第一段讀上一遍。(學生全體讀課文第一段完)以前我曾經給你們關于閱讀“議論文”的一系列規則:本文開頭吸引人嗎?演講的開頭能吸引聽眾嗎?
學生(全體):能夠吸引聽眾的。
教師:請你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又沉默)“真正的英雄”不是一個句子,而是一個詞組,詞組當然不能做論點,而只能作為話題。所以第一段是對題目的解釋。請同學們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解釋的?
學生(讀課文):“沉痛地哀悼我們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擔內心的悲痛,或許在相互間的安慰中,我們能夠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堅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教師:請你具體分析作者講了什么事?分幾點講的?與題目有關嗎?
學生:首先是哀悼七位勇敢的公民……(教師打斷學生發言)
教師:給“七位勇敢的公民”換一個稱呼就是……
學生:“七位勇敢的公民”是“真正的英雄”。
教師:對!請再說第二點。
學生:分擔悲痛,相互安慰;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形成板書:1、哀悼英雄;
2、分擔悲痛;
3、在相互安慰中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分析得很好。這叫總說,總起論述。下面應該怎樣論述呢?下面請同學閱讀課文的2、3、4段,(學生讀課文完)作者是不是從這三方面來展開論述的?是否分得很清楚?
學生:作者也是從“哀悼英雄、分擔悲痛、在相互安慰中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三方面論述。
教師:具體分析一下。
學生:第二段主要是“哀悼”,第三段是說“分擔痛苦”,第四段是說“在相互安慰中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第二段還有那些內容。
學生:“對家庭、朋友及我們的太空宇航員所愛著的人們來講,國家的損失首先是他們個人的巨大損失。”是哀悼英雄。“對那些失去了親人的父親、母親、丈夫和妻子們,對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們,在你們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國人都和你們緊緊地站在一起。”安慰英雄的親人,當然也有哀悼的成分。
教師:嗯,分析得很好。那么“我們今天所說的遠遠不夠表達我們內心的真實情感,言語在我們的不幸面前顯得如此軟弱無力:它們似乎根本無法寄托我們對你們深深愛著的,同時也是我們所敬佩的英勇獻身的人們的哀思”里有沒有哀悼英雄的成分?
學生:也有哀悼的意思。
教師:那么,第四段中,里根要美國人民得到身力量?堅定什么信念?
學生:“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要美國人民得到力量。“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我們七位宇航員——七位“挑戰者”,記住當他們活著的時候給熟悉他們的人們帶來生機、愛和歡樂,給祖國帶來驕傲”,是要美國人民堅定信心。
教師:對呀!那么作者是怎么具體哀悼真正的英雄的?
學生:第五段是總述,“他們來自這人偉大國家的四面八方”,接著分別哀悼七位英雄。
教師:作者這樣分別哀悼這七位宇航員的。
學生1:“對機長司各比來說危險從來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學生2:強調邁克•史密斯他獲得過的獎章之多;
學生3:朱蒂絲•萊恩尼科總是對人們微笑著,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為人民有所貢獻。在余暇時間,她常常彈著鋼琴在音樂中尋求美的享受。
學生4:埃里林•奧尼佐卡夢想有一天去月球旅行。
學生5:羅納德•麥克耐爾的堅毅性格。
學生6:格里高利•杰維斯隨身帶著他的母校巴法洛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面旗子和他說的話。
學生7:“凝聚了整個國家想象力的科里斯塔•麥克奧里夫,她用她的勇氣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勵我們”。
教師:你們覺得這樣敘述能感動聽眾嗎?
學生:很能感動人,他說得很好,說的都是這些英雄的優點。
教師:回答得很好。為什么說科里斯塔•麥克奧里夫身上“凝聚了整個國家想象力”。(學生沉默)我們又忘記了到哪里去尋找。
學生(全體):到課文中。
教師:對啊!在課文哪里呢?
學生:“她是一位教師,不僅是她的學生們的教師,而且是全國人民的教師,她以這次太空飛行作為激勵我們向未來沖擊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講述給我們。”而我們孩子正是想象力十分豐富的時期。
教師:回答得好!但為什么說是“整個國家”的“想象力”。
學生:“她是一位教師,不僅是她的學生們的教師,而且是全國人民的教師。”所以說科里斯塔•麥克奧里夫身上“凝聚了整個國家想象力”。
教師:回答得太好了。對董老師提出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請同學們記住這。七個人的故事講完了,作者又說了什么。
學生:“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這些杰出的專家、科學家、冒險家、這些藝術家、教師和家庭中的男、女成員們。我們將珍愛任何一個關于他們的故事——成功和勇敢的故事,真正的美國英雄的故事。”又是總結性論述。
教師:是我們開頭說的哪一點?
學生:是總結性論說。
教師:論說什么內容?
學生:沉痛哀悼真正的七位美國英雄。
教師:“沉痛哀悼七位真正的美國英雄”,說得好。依照我們剛才開頭的說法,接著作者該說哪方面的話了呢?
學生:分擔悲痛、相互安慰,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用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說一說。
學生:“陰霾籠罩著整個國家,我們走出家門,手拉著手,互相安慰著”是安慰,“在一個不幸的時刻,我們的興奮變成了戰栗:我們等待著,注視著,想弄清所發生的一切”是要大家分擔痛苦。
學生:“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整個人類進程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我們又一次認識到,美國,亞伯拉罕•林肯稱為地球上人類最大希望的美國,是在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是由像我們的七位宇航員那樣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會的責任做為自己責任的人,那些給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而從不企求些微報答的人建成的”上說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什么力量和信念?
學生: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
教師:原來美國人也是有要提倡“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我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提倡了,有道理嗎?
學生(全體):有道理!
教師:可不能只做應聲蟲啊!不過同學們見識過人并認識到了。到這里本來可以完結了,但作者顯然認為還應該說些什么,說了些什么話呢?與演講的主題有關嗎?
學生:作者在追溯美國的往事。
教師:能給“往事”換一個詞么?
學生:追溯“歷史”。
教師:換得好。作者為什么還要在這里追溯歷史呢?(學生沉默)又忘記了到——
學生(全體):到課文中去找!
教師:在哪里?
學生:“沿著奧里根公路你們仍能看見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們更堅定開拓前進的決心”,這說明美國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是歷來如此的。
教師:回答很精彩,尤其是“說美國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是歷來如此”這話。相對于“今天的荒漠”而言,“昨天的荒漠”指什么呢?
學生:“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類知識沒有達到的疆域”,“昨天的荒漠”大概是說“荒涼的美國西部”吧。
教師:用“大概”的意思是你還沒有確定。“昨天的荒漠”到底是不是“荒涼的美國西部”?要有自信!
學生:“昨天的荒漠”就是指“荒涼的美國西部”。
教師:好!就要這么自信。演講從總體上來說,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但議論文需要論據,“沿著奧里根公路你們仍能看見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們更堅定開拓前進的決心”就是論述美國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是歷來如此的論據。在演講中,作者再一次提到迪克•司各比和他說的話,又有什么作用?
學生:也是論述需要的論據。
教師:做什么觀點的論據呢?
學生:論述美國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是歷來如此。
教師:這跟題目“真正的英雄”有是什么關系?
學生:有“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的就是真正的英雄,所以美國人民要向他們學習并發揚廣大。
教師:中國人要學習嗎?
學生:當然也應該學習。因為這樣的精神是人類所共同擁有的。
教師:好一個“人類所共同擁有”,說得好。那么最后三段作者有是怎么來論述呢?
學生:是總結并保證。
教師:對什么總結和保證什么?(學生沉默)請看黑板,說哪一點呢?
學生: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得到什么力量,堅定什么信念?(學生讀課文)
學生:“我們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們保證,他們的夢想決沒有破滅,他們努力為之奮斗去建設的未來一定會成為現實”和“人類將繼續向太空進軍,不斷確立新的目標,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就是說“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
教師:好!那么對“不朽生命的歸宿”怎么理解,是不是有迷信的成分?
學生:不是迷信,而是指他們的“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將不朽,將永遠激勵后來的人。
教師:理解得很好。我們讀完了。哪位同學還有問題?
學生:請問董老師,“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為什么會爆炸的?
教師:這個問題剛才老師沒有介紹,抱歉!爆炸是因為燃料箱發生了泄漏。還有關于課文的問題嗎?
學生:這篇演講大多數開頭都用“我們”,但有幾段是用“他們”,有幾段直接用宇航員的姓名開頭。
教師:好問題。誰來分析以下。(學生不做聲)沒有人肯說啊。還有誰有問題嗎?我想應該是演講者感情變化和句式轉換的需要。
學生:在“沉痛地哀悼我們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擔內心的悲痛,或許在相互間的安慰中,我們能夠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堅定追求理想的信念”中間,為什么要加上“或許”。
教師:誰來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加上“或許”表明演講者自己無法確定。
教師:會不會是翻譯出了問題呢。(學生驚愕,既而討論起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因為董老師的英語太臭了。只是我們要有這種懷疑的精神。還有問題嗎?(學生搖頭)這樣可不好,沒有問題表明我們的學習有問題,有了問題反而是沒有問題。不過我們已經提了不少問題,我們慢慢來學會針對課文或其他知識提出問題。比如,我再舉個例子,你可以這樣問,假如這件事發生在我們中國,讓我們的胡錦濤來發表演講,他會怎樣說?這也是有關語文的問題,也和我們的課文搭得上關系。馬上就要下課了,請同學們下課以后相互之間去討論思考,看看還有什么問題,當然一定要與課文有關,并且是與語文有關的問題,可以來問我。如果是有關科學的問題,最好去問科學老師。最后由老師給同學們總結一下。
《真正的英雄》這篇文章,從文體上說是演講辭,屬于議論文。開頭一段提出論題,是從三個方面提出論題,再用三段話分別解釋作者要演說的三個方面。然后作者具體展開,分別哀悼七為真正的英雄,但哀悼的目的不是為了僅僅哀悼這七位真正的英雄,而是為了鼓舞活著的人們,從中明白他們獻身航天科學事業的意義。所以作者在安慰人民的同時,要大家分擔悲痛,并在相互安慰中得到力量并堅定信念,相信科學事業仍將繼續,用英雄的舉動和精神類激勵今天活著的人。這中間還有對歷史的追溯,表明勇士們的精神是整個美國民族的精神,用以鼓舞和激勵后來者為了科學為了國家而作出自己的貢獻。課文最后用三段再加以總結,但這里主要是從發揚或繼承勇士們精神的層面來論述了,不是簡單對前文開頭的重復,但演講辭還是圍繞主題——即哀悼、安慰和鼓舞三方面進行演說。最后用“愿上帝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保佑大家并給你們安慰”結束。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