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課文及教案
列夫·托爾斯泰課文原文:
這是引向內心世界的路標。這樣一來,我們不免開始畏縮起來。因為,無可否認的是,這個出身于名門望族的男子長相粗劣,生就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滅才的靈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靈魂的工作問,比起吉爾吉斯人搭建的皮帳篷來好不了多少。小犀粗制濫造,出自一個農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臘的能L巧匠建造起來的。架在小窗卜方的橫梁小眼睛上方的額頭,倒像是用用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在四力臉中間,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拳頭扣塌了的樣子。在亂蓬蓬的頭發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對難看的招風耳。凹陷的臉頰中間生著兩片厚厚的嘴唇。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這副勞動者的憂郇面孔上籠罩著消沉的陰影.滯留著愚鈍和壓抑:住他臉上找不到一點奮發向上的靈氣,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摹眉宇之間那種像大理石穹頂一樣緩緩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沒有一點光彩可言。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講真話。無疑,這張臉平淡無奇,障礙重重,沒法彌補,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這張臉蒙昧陰沉,郁郁寡歡,丑陋可憎。從青年時代起,托爾斯泰就深深意識到自己這副嘴臉是不討人喜歡的。他說,他討厭任何對他長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這么個生著寬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難道還能找到幸福嗎?”正因為如此,他不久就任憑須發長得滿臉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隱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須里,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岡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
永遠流浪的滅才靈魂,竟然在一個土頭土腦的俄國人身上找到了簡陋歸宿,從這個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東西,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從少年到青壯年,甚至到老年,托爾斯泰一直都是長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來。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什么小合適。一個人長著這么一張在俄羅斯隨處可見的臉,既有可能在臺上主持大臣會議,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幫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場上賣面包,也有可能披著大主教的法衣,舉起十字架從跪地的教徒的頭上掠過。帶著這么一張臉,你不管從事什么職業,不管穿什么服飾,也不管在俄國什么地方,都不會有一種鶴立雞群、引人注目的可能。托爾斯泰做學生的時候,可能屬于同齡人的混合體;當軍官的時候.沒法把他從戰友里面分辨出來;而恢復鄉間生活以后,他的樣子和往常出現在舞臺上的鄉紳角色再吻合不過了。要是你看到一張他趕著馬車外出的照片,還有個白胡子隨從與他并排坐著,你也許要動腦筋想上好一陣,才能判斷手握韁繩的是馬車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再看另一張照片,是他在同一些農民交談。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農中間的列夫是個有地位有錢財的人,他的門第和身份大大不同于格里高、伊凡、伊利亞、彼得等在場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沒有特征,完全屬于普通的俄羅斯人,因此,我們得把他稱為普通人,而且此刻會產生這么一種感覺,即天才沒有任何特殊的長相,而是一般人的總體現。昕以說,托爾斯泰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圍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因此,那些第一次見到他的人,一開始都無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們有的坐火車旅行漫長的路程,有的從圖拉駕車趕來,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他們早,就形成了對他的主觀概念,希望從他身上找見威嚴非凡的東西,希望看到一個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將親眼見到大活人之前,他們對自己所想像的這位文壇泰斗形象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心的期望擴大到誠惶誠恐的地步。門終于開了,進來的卻是一個矮小敦實的人,由于步子輕快,連胡子都跟著抖動不停。他剛進門,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來,然后突然收住腳步,望著一位驚呆了的來客友好地微笑。他帶著輕松愉快的口氣,又迅速又隨便地講著表示歡迎的話語,同時主動向客人伸出手來。來訪者一邊與他握手,一邊深感疑惑和驚訝。什么?就這么個侏儒!這么個小巧玲瓏的家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著主人的臉。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甓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仿佛被催眠術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俺飾郜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人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對此,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等上百個人都怍過無可置疑的描述。
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儀僅持續了一秒鐘,接著便刀劍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與和藹的笑容。雖然嘴角緊閉,沒有變化,但那對眼睛卻能滿含粲然笑意,猶如神奇的星光。而在優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光,轉眼又因憂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陰云,頓生凄涼,顯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測。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銳利,可以像手術刀、像x射線那樣揭開隱藏的秘密,不一會兒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這是出現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高爾基塒它們恰如其分的描述,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虧得有這么一對眼睛,托爾斯泰的臉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氣來。此人所具有的天賦統統集巾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豐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間一樣。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塒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塒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獵鷹從高空朝一只膽怯的耗子俯沖下來,這對眼睛不會放過做不足道的細節,同樣也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它們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處,同樣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燈光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這一對爍爍發光的晶體具有足夠的熱量和純度,能夠忘我地注視上帝;有足夠的勇氣注視摧毀一切的虛無,這種虛無猶如蛇發女怪那樣,看到她的人就會變成石頭。住這對眼睛看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情,除非讓它們陷入無所事事的白日夢中,在優雅而快活的夢境里默默無聲地享樂。眼皮剛…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地追尋起獵物來。它們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扯掉,把淺薄的信條撕爛。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豐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于觀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列夫·托爾斯泰課文教案: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2.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2.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3.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聯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語設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參看《三點一測》)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范讀課文后,學生自讀,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投影)
(1)注音
髭 髯 鬈 黝黑 滯留 禁錮 頷首低眉 锃亮
犀利 廣袤無垠 尷尬 熾熱
(2)釋義
犀利 器宇 禁錮 軒昂 尷尬 滯留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廣袤無垠
2.學生自由誦讀,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征。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2)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發膚、鼻子、眼睛的語句,并品評其表達效果。(結合課后練習三)
(3)文中第8語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么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明確:
(1)如:“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托爾斯泰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產生無盡的聯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2)略
(3)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表現他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冰,友善使之和緩,激情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尾語段則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學生精讀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豐富內涵。
四、聯系背景材料,深層感悟思想內涵
1.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學生仔細揣摩課后練習二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學生研討后積極發言,教師明確。
2.合作研討:
(1)如何理解“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2)練習四
(3)練習一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提示:
(1)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亡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____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發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2)、(3)略
3.學生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曾說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張把讀者帶進無窮想象的空間,尺水興波,縱橫捭闔。
五、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著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于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著大胡子穿著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列夫·托爾斯泰課文及教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