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哪個好,區別在哪里
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滿足戶籍學籍要求
高校專項也稱為農村專項,是國家為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上大學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
高校專項計劃中共計95所高校定向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因此,報考考生主要滿足戶籍學籍要求和成績優秀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專項計劃部分高校只要通過報名初審,無需參加高校測試便能獲得認定資格,所獲得的降分優惠也不低。
成績很好的考生優先考慮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在實施中,在把高考成績作為入圍門檻,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低于85%,校測成績所占權重在20%到25%。強基計劃參與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高考成績優異的情況下,選擇“強基計劃”無疑是錦上添花。
對與高考生來說,選擇報考強基計劃除了分數要達標外,由于招生專業以基礎學科為主,也考慮自己對于基礎學科的熱愛程度,是否愿意在大學階段腳踏實地進行基礎學科學習和研究。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建議考生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盡可能兼報。
強基計劃介紹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參加強基計劃的作用
1、給高考上一個雙保險,增加進入名校的機會
強基計劃以高考成績和校考成績加權得到的綜合成績錄取,可以降低高考發揮失常的風險,為高考加一個雙保險。
有部分考生平時綜合素質非常優秀,但是可能高考發揮有點小失誤,與心儀院校/專業有點差距,可以通過強基的校測發揮優勢、彌補不足。當然還有一部分考生的成績可能在心儀的高校錄取分數線邊緣,可以通過強基計劃爭取多一次機會,最終進入理想高校。
2、增加考生的閱歷,提升自身素質
強基計劃校測考核時,通常會涉及筆試和面試。這些考核項目通常難度大于高考,而且考核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尤其是面試,考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課知識外,天文地理、時政經濟等各領域都需要有所涉獵。因此,考生需要提前準備,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及知識面。
更重要的是,在面試的時候,考生會有機會和名校的專家教授進行直接溝通交流,探討問題。這對考生今后的規劃和發展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3、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了機會
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基礎學科,招生培養一體化。這對于對基礎學科感興趣的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人才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
高校對于考生高考入圍分數要求遠低于高考錄取分數,且對于少數特別拔尖人才有破格入圍和錄取的政策,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了機會。
4、便于考生提前生涯規劃
強基計劃招生培養一體化,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入校后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這要求考生生涯規劃必須前置,明確自身發展路徑。
報考強基計劃有什么要求
1. 高三考生,符合高考報考條件并且參加高考,應屆生和復讀生均可。
2. 擁有省級比賽或五大學科競賽的獲獎記錄,且能夠證明自己具有學科特長。
3.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占比不低于85%)以及高校綜合素質評價折算出考生最終的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可破格入圍高校考核,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強基計劃的優勢和缺點
強基計劃的優點
1、強基計劃學生受到國家和高校的重視。
教育部規定無論是大學各類獎學金、還是保研推薦名額等福利待遇,高校都應當優先考慮強基計劃學生。
強基計劃院校也會對強基計劃學生實行小班制、導師制、本碩博銜接式培養。
由此不難看出國家對強基計劃學生的看重。
2、前程無憂。
細心的同學們想必已經看出來了,國家為強基計劃學生安排的道路就是科研精英方向,這批學生只需要順著國家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日后估計也是從事各類科研機構,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3、公平公正公開。
強基計劃高校考核過程實行全程錄像錄音,擁有完善的監督舉報機制,全程實行公開透明化。
強基計劃的缺點
1、專業較為冷門。
因為強基計劃的目的便是為國家培養科研人才,所以強基計劃主要招收專業也是基礎學科方面,由教育部頒布的文件可知,強基計劃主要招收專業為數學、物理、生物、歷史、古文字學等專業。
想必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上述這些專業都是家長和同學們口中的冷門專業。就業難,找工作難幾乎就是它們的代名詞。
而且因為強基計劃的特殊性,通過強基計劃入學的考生原則上不可以轉專業。
所以考生入學后發現自己并不喜歡所在專業,想要反悔幾乎是不可能的,要么硬著頭皮讀四年,要么破釜沉舟回高中復讀,幾乎沒有第三種選擇。
所以同學們報考強基計劃前一定要考慮清楚了再決定。
2、就業福利待遇。
在高校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理學窮,工學富”,而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均是基礎學科,且培養方向也都是往科研方向培養。這些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福利待遇可能比不上計算機、通信工程等熱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