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州東海岸遠海發生5.8級地震
據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25日6時48分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遠海(北緯39.50度,東經143.55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2968米。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25次,最大地震是2021年2月13日在日本本州東岸近海發生的7.1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252公里),歷史地震分布如圖。
為什么日本多地震?
日本火山眾多、地震頻繁發生,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根據板塊構造內容來看,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很不穩定,所以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這兩大板塊擠壓運動,造成日本地震頻發。而這一地區又屬于斷裂帶由此形成地殼運動致使火山爆發。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日本列島位于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由于太平洋板塊(主要由鎂的硅酸鹽組成),密度比較大,位置較低。當太平洋板塊向西水平運動遇到亞歐板塊時,就會俯沖至亞歐板塊的下面,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之下,板塊交界處的巖層便出現變形、斷裂等運動,產生火山爆發現象與地震。日本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全國約有大小火山270座,以富士山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八條火山帶,其中九州島附近的阿蘇火山是世界上火山口最大的火山,火山口方圓80多千米。日本的火山占世界火山總數的十分之一,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地震也很多,平均每天發生有感地震3次到4次。地震主要發生在日本列島的太平洋沿岸。
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
日本群島地處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太平洋板塊比較薄,密度比較大,而位置相對低一些。當太平洋板塊向西呈水平移動時,它就會俯沖到相鄰的亞歐板塊之下。
當這兩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其交界處的巖層便出現變形、斷裂,從而產生地震現象。造成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由于日本整個國家都處于地震帶,日本一年到頭每天都有各種小型地震發生。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里。
歐亞地震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中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爾卑斯山,也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帶蜿蜒于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連。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為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