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包攬跳水女子10米臺金銀牌
北京時間8月3日,成都大運會女子10米跳臺決賽,中國選手王偉瑩獲得金牌,另一位中國選手張蕊獲得銀牌!中國跳水隊取得本屆大運會第五金!
2023成都大運會會徽寓意著什么
在對應英文首字母“U”的基礎上結合太陽神鳥由大紅、明黃、翠綠、湖藍四個漸變色塊組成
本次大運會會徽主體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對應英文首字母“U”的基礎上,結合了天府文化象征元素之一的太陽神鳥。
會徽由大紅、明黃、翠綠、湖藍四個漸變色塊組成,對應成都大運會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并與國際大體聯標志元素一脈相承。
為了體現了“成都味兒”“天府文化”。2021年成都大運會會徽設計選取了古蜀文明與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陽神鳥。在古代太陽神鳥承載了人們追求光明的渴望與決心,希望彰顯天府文化中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積極精神面貌。同時會徽設計還巧妙融入了“鳳凰”這一中國文化中的特色元素。圖形左側以圓弧切割的方式抽象化“鳳首”,右側以融入火焰元素的形式抽象化“鳳尾”,描繪出一只活靈活現盤旋在天際的瑞鳥。鳳凰不僅蘊藏了涅槃重生的堅韌,也寄托了放飛夢想的希冀,與大運會“在成都,成就每一個夢想”的口號完美契合,向全世界送出來自中國的美好祝愿。
大運會的由來介紹
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始辦于1959年,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素有“小奧運會”之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包括“夏季運動會”“冬季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屆,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2年的大學生(年齡17—28歲)參加。
大運會所有必選競賽項目全部是奧運項目,競賽管理由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按照奧運標準實施,是規模僅次于奧運會的世界綜合性運動會,從1959年起至今已舉辦30屆。
跳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眼角膜損傷
跳水會使人的眼睛受到很大沖擊。跳水運動員不戴游泳鏡是因為受過專業訓練。而沒經驗的人,有的出于模仿,有的擔心游泳鏡會掉,不戴泳鏡跳水的結果是造成眼角膜損傷以及散光。
2、脾破裂
跳水的人姿勢往往不正確,很容易肚子先著水,有可能傷及內臟,甚至出現脾破裂等致命后果。
3、頸椎損傷
跳水時發生頸椎損傷大多是跳水不得法所致。例如,從出發臺跳出時蹬臺無力,或入水點太近,或蹬臺時髖關節未伸直,或入水角度太大,或入水時撞擊正在游泳者的身上等等。此外,游泳池水太淺(不足2米)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是在江河湖泊中跳水,河底太淺或水中有木樁、石塊等障礙物則是造成頸椎損傷的主要原因。每逢夏季,跳水的人頭撞擊到河底或障礙物時,引起頭頸部扭曲而造成頸椎骨折與脫位的事故時有發生。
4、腦震蕩
如果跳水者的腦袋先落進水池中,那么將會引發嚴重的腦震蕩,甚至遭遇頭骨碎裂的噩運,可能因此而命喪當場。
5、痙攣抽筋
當跳水者接觸水面的時候,由于巨大的'重力影響施加到身體,他們經常會遭遇痙攣和抽筋,大量腎上腺素會流進血管。
6、傷亡
特別提醒游泳愛好者,在自然水域里游野泳的人跳水就更危險。這是因為,河、湖、水庫等處水下情況復雜,水草石塊較多,冒然跳水極易造成傷亡。
如何防治跳水受傷?
1、對初學跳水者,首先要加強安全教育,強調跳水及入水的技術要領,不可在淺水游泳池或在未摸清水底情況的江河湖泊中跳水。練習跳水前的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必須將四肢、腰背、頭頸、關節充分活動開。另外,在下水救人或急于打撈落水物品時,應采取雙足踏水的姿勢,不要采取頭低足高的魚躍姿勢入水。
2、在搶救患者時,救護人員要沉著,在救護過程中要盡量把住患者的頭部,不能任其擺動,也不要讓頭頸過曲或過伸,更不能隨意進行按摩,以防損傷神經。
3、把患者平放在地上,如呼吸困難必須立即清除口腔內容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施以人工呼吸等急救處理。搬運頸椎損傷患者應選用木板擔架,采用滾動方式把患者慢慢滾到板上,并應有人用雙手把住患者的下頷和頸部,保持頸椎既不過伸也不過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