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用98年建成的滯洪水庫蓄洪,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對下游影響
最近,受到臺風“杜蘇芮”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暴雨。在門頭溝高山玫瑰園,最大降雨量達到了驚人的692.7毫米,而北京的平均降雨量也有210.1毫米。由于永定河流域的降雨量較大,攔河閘出現了最大的洪峰,達到了3750立方米/秒,抗洪壓力非常大。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蓄洪調峰的作用,在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首次使用了在1998年建成的滯洪水庫進行蓄洪。泄洪后,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對下游地區的影響。
對于這一次的蓄洪調峰措施,有人認為,這是一次科學合理的防洪措施,也是對人民生命財產的有力保障。同時,這也再一次彰顯了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能力。
盡管這一次的防洪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防洪減災工作。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我們需要加強防洪意識,積極參與社區防洪減災行動,共同構建起強大的防洪減災網絡。 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有效應對洪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類似天氣突發事件會越來越頻繁,預防自然災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洪水前物資準備:
1、準備一臺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
2、準備飲用水、罐裝果汁和其他保質期長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發霉變質。
3、準備好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藥品。
4、準備手電筒、蠟燭、打火機、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便遇險時當作求救信號。
洪水來了,逃生方法:
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4、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5、洪水過后,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避免發生傳染病。
洪水來了,防治措施:
1、多植樹、多綠化,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不亂砍濫伐,從根源上預防洪澇災害的發生。
2、加強河道整治,堤防建設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災害的機會。
3、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這些措施可以大大減輕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洪水受災國家補償嗎?
洪水受災國家有補償,需要根據當地政策確定具體標準。
1、根據《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第十八條,受災地區人民政府應當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般是采取就地安置與異地安置、政府安置與自行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對受災人員進行過渡性安置。
2、通常選擇就地安置應當選擇在交通便利、便于恢復生產和生活的地點,同時選擇就地安置的地點還需要避開可能發生次生自然災害的區域,盡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
3、對受災人員進行過渡性安置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即由鎮鄉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
4、目前,政府給予救助金的數額尚無具體標準,一般是根據單次自然災害全縣的受災程度、上級救濟補助費總額、全縣倒房戶數量及上級救濟補助資金數額情況來決定救助金的多少。
5、政府會適當救助,自然災害導致房屋倒塌,政府并沒有一定給予補貼的法定義務,但是考慮到災民的實際困難,各地政府往往委托民政部門發放一些資金,援助災民重建家園,具體發多少、有沒有得發,要看各地政府財政狀況以及災情!各地沒有統一的補貼標準!
6、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國家民政部門給的是撫恤金,而不是賠償金,這個標準各地民政部門及國家是因地而宜的。
所以,農村洪災房子被淹賠償,要看你當地政府的政策賠償標準,部分地區有。因為自然損害的,政府可能是會給與一點補貼的,但是具體的要按當地的政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