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退潮后現潮汐樹景觀
2023年7月15日,浙江嘉興,海寧黃灣鎮錢塘江的灘涂上,退潮后形成“潮汐樹”觀景。
觀潮注意事項
1、觀潮要選擇安全區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標志,服從管理人員的管理。不要越過防護欄到河灘、丁字壩等上面去游玩、納涼,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2、掌握自救的方法。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不要驚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帶撤退,并立即向周邊的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呼救。在萬一落水或被潮水擊打的情況下,要盡量抓住身邊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周邊人員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緊急情況下,要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立即撥打110報警。
3、觀潮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潮水的漲落規律、習性特別是潮水的危險性要有充分的認識。
什么時候可以看錢塘江大潮
每年農歷八月十八。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后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后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節前后,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或遇年頭潮大,涌上江岸,沖傷觀潮者。文獻載《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錢塘潮》詩:“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于閱景壇。”距杭州50公里的海寧鹽官觀潮景區是觀潮最佳處。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后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涌。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
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天文大潮是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時期形成的潮。每當月球移動到和太陽在一條直線上,兩天體的引潮力就會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漲落必然增大。而當太陽、地球和月球成直角時,月球的引力將削弱,形成小潮。在一般情況下其不會引發災害,但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會構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滿時。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決定的。月球雖比太陽質量小,它的引潮力卻比太陽高約2.17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初一、十五漲大潮”的原因。天文大潮屬正常的天文潮汐現象,它的周期是18.6年,可以提前好幾年作出預報。天文大潮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引發災害,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會構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滿時遇到天文大潮頂托造成洪水難以退卻;如果天文大潮遇到臺風登陸前后會暴發風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圍擴大,咸害程度加重,則形成咸潮。
潮汐能是什么現象
真實月球引力和平均引力的差值稱為干擾力,干擾力的水平分量迫使海水移向地球、月球連線并產生水峰。對應于高潮的水峰,每隔24小時50分鐘(即地球同一經度從第一次正對月球到第二次正對月球所需時間)發生兩次,亦即月球每隔12小時25分鐘即導致海水漲潮一次,此種漲潮稱為半天潮。
潮汐導致海水平面的升高與降低呈周期性。每一月份滿月和新月的時候,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排列成一直線。此時由于太陽和月球累加的引力作用,使得產生的潮汐較平時高,此種潮汐稱為春潮。當地球、月球和地球、太陽成一直角,則引力相互抵消,因此而產生的潮汐較低,是為小潮。各地的平均潮距不同,如某些地區的海岸線會導致共振作用而增強潮距,而其他地區海岸線卻會降低潮距。影響潮距的另一因素科氏力,其源自流體流動的角動量守恒。若洋流在北半球往北流,其移動接近地球轉軸,故角速度增大,因此,洋流會偏向東方流,即東部海岸的海水較高;同樣,若北半球洋流流向南方,則西部海岸的海水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