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鄭州發布暴雨紅色預警:路面積水淹沒車輪 狂風呼嘯暴雨傾盆
7月11日23時25分,鄭州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過去3小時,鄭州市鄭東新區白沙鎮降水量已達90.2毫米。有網友拍到,鄭州市區有地段積水嚴重,路邊停靠的轎車車輪被淹沒。預計白沙鎮及周邊區域強降水仍將持續。
暴雨天氣注意事項
1、關閉門窗,以防球形閃電和球雷侵入等。對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的建筑物來說,關閉門窗可以預防側擊雷和球雷的侵入;雷擊時不可以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屬物,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不宜使用淋浴器;
2、盡量不要出門,若必須外出,最好穿膠鞋,披雨衣,可起到對雷電的絕緣作用。
3、暴雨天低洼地帶積水較多,大家在上班、回家或出行的路上盡量結伴而行,經過有積水的地方時盡量繞行,不要在不知情下匆忙跑過有積水的地方,特別是周邊都沒人經過的積水地帶,以防因積水漏電而發生事故。
4、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時積水成災。
5、回家途中要遠離路燈、高壓線,繞開涵洞、橋下、大坑;遠離圍墻、廣告牌和大樹,以防意外發生。特別要注意道路前方和道路兩旁是否存在垮塌(泥石流)、樹木倒塌和山洪暴發等安全隱患存在。
6、電閃雷鳴的時候,不要接打手機,聽音樂等,在家應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于近雷暴的危險環境,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并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7、雷雨時,如果感到頭發豎起時應立即雙腳合并、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在室內躲雨時,不應依著建筑物或構筑物墻壁站立,宜保持一定的距離。雷雨天氣上下車時,不宜一腳在地、一腳在車,雙腳同時離地或離車是最佳方法。
暴雨天氣要注意什么
1、預防雷擊,電器斷電不淋浴;接到暴雨預警后,盡量不外出。同時,拔下家中電器電源插頭,止防電視、電腦等引雷。
2、預防霉變,家具食物是重點;衛生間、廚房場所用水后要及時除水,拖干地面水漬。
3、預防回潮,換洗衣物常烘干;連續暴雨,衣物難干,總會有潮濕感,不僅影響穿衣舒適度,嚴重的還會發霉,不利人體健康。日常換洗衣物洗后可以用烘干機烘干,或在衣物快干時用吹風機或電扇幫衣物揮發剩余水分。
4、預防摔倒,地面返潮少外出;暴雨天屋外積水嚴重,還可能導致井蓋被沖開,部分路段塌陷,因此涉水時要仔細觀察路面,少去不熟悉的路段。
5、雨天外出建議穿雨靴。穿雨靴或不透氣鞋襪等也容易造成真菌滋生、蔓延,應每天換襪子,常刷鞋。以上就是暴雨天需要注意的事項,當然還有很多要注意的東西,總之一切要注意安全。
暴雨的形成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等。
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變冷而凝結成雨滴的呢?三種情況,可以使水汽上升。
對流性降水。太陽照射引起水汽上升成云致雨。在強烈太陽輻射下,水面受熱蒸發,變成看不見的水汽,進入低層大氣中。低層大氣也急劇增熱膨脹而變輕,這飽含水汽的又熱又輕的空氣,像“坐電梯”似的,扶搖直上,進入蔚藍的天空。
鋒面性降水。水汽在鋒面上升成云致雨。冷空氣形成看不見的“斜面樓梯”,使水汽滑升進入上層大氣。冷、暖空氣交匯,形成鋒面。富含水汽的暖而輕的空氣就會在冷而干的空氣上方滑升或被抬升,使得水汽上升而形成濃厚的云層。
地形性降水。水汽在迎風坡被抬升成云致雨。從水汽豐富的地區水平移動的暖濕氣流,如果在它的前進方向上遇到山脈、丘陵或高原等地形的阻擋時,被迫沿著山坡向上“爬”而進入較高處,從而在迎風坡上成云致雨。
暴雨發生的季節與分布
中國是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暴雨頻頻發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性暴雨出現,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臺風暴雨的點雨量往往很大。
中國屬于季風氣候,從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氣且戰且退。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形成一場場暴雨。中國大陸上主要雨帶位置亦隨季節由南向北推移。華南(兩廣、閩、臺)是中國暴雨出現最多的地區。從4至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為長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帶移至黃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風建立,雨帶隨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風的影響,中國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從東南向西北內陸減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東南沿海島嶼與沿海地區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減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別山、南嶺、武夷山等東南面或東面的坡地,都是這些地區暴雨日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