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模擬試題(一):
【解析】
老師知道小明在說謊,卻沒有揭穿他。這種尊重,給小明留有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保護和尊重了小明的隱私權。有人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所以,這位老師的做法是非常科學的。
尊重學生人格的同時,也體現出教師的個人魅力及教育藝術。試想,如果老師當時強行看了小明的筆記,說謊這一事實被揭發,小明會覺得很尷尬難堪。老師簡單粗暴的方式更使其情感受到傷害。這不僅不利于糾正小明不做筆記的壞習慣,更會影響今后的師生關系。反而,老師這種以尊重為前提的教育方式,更易于小明接受,該行為的發生,已經開始了對小明的教育,潛移默化地讓小明意識到:老師很尊重他,也很關心他,老師希望他能主動說明事實,承認錯誤。
在日常教學及管理中,教師應轉變教育方法,處處尊重未成年學生的權利和尊嚴,主動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談。同時,教師應時時注意保護學生隱私,嚴守學生秘密,未經允許不隨便披露學生隱私,維護師生間的信任。在學生的權利意識已經蘇醒之時,我們的教育也應“與時俱進”,要將保護和教育有機結合,切實做到以生為本。
2017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模擬試題(二):
問題: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怎么看?
【解析】
“懲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質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發展。因此,合理行使教師懲戒權有助于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正確看待懲戒與教育的關系。當今中小學教育界,“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為教育的亮點和主流選擇,而懲戒似乎成了教師們不敢觸及的“高壓線”,唯恐被冠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之名。殊不知,“懲戒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歧視。”懲戒是指“施罰使犯過者身心感覺痛苦,但不以損害受罰者身心健康”為原則的一種懲罰方式,是對學生成長過程中所犯過失的責任追究,是讓學生承擔錯誤引起的后果,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產生后果上都與體罰有本質區別。
適時運用懲戒手段進行教育。人們常說“無規矩,難以成方圓。”有了規矩,還需配以相應的懲戒。學生的成長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十字路口徘徊時,需要有人去指點、去幫助、去訓導、去懲戒。教師就是“這個人”——他責無旁貸地承擔著懲戒學生的責任,并通過適時、適度的懲戒,讓其明白“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學生們健康地成長。
懲戒是教育的有益補充。沒有懲戒,教育是一種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只要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懲戒,就一定能夠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因而,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017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模擬試題(三):
問題:你們班上有一個孩子經常欺負其他同學,作為孩子的班主任老師,你會怎么辦?
【解析】
經常欺負同學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是有問題的。他們不會和其他同學正常交往,經常會把欺負別人當成了一種交流的方式,比如拉辮子、推搡等。而正常的交流方式,應該是分享。這一點,我會在家長的配合下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
首先,會告訴孩子,經常“欺負同學”是錯誤的交流方式,并教他如何與同學進行正確的交流。如可以向同學提出自己想和大家一起活動的想法,可以主動邀請同學一起游戲,把自己新看的書、新看的動畫片主動分享給同學等,過程中還要注意多使用禮貌用語。
其次,在堅持不斷地說教的前提下,輔之以行為上的引導,使教育更見效。改變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單純靠說教難以起作用。因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好,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孩子犯錯誤時,堅決不允許父母代替學生向受害者及家長道歉,這個過程要由學生本人親自體驗,向被欺負的同學承認錯誤。這樣,印象才會更加深刻。
最后,對愛欺負人的孩子采取不間斷的教育方式。糾正孩子的行為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老師覺得效果不大,就放棄了,那么孩子的壞習慣就很難改變。所以,我會堅持不懈,最終把這樣的孩子培養成為文明禮貌、團結友愛的好學生。
猜你感興趣:
1.2017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模擬試題及參考解析
2.2017結構化面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3.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及答案
4.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結構化面試題大全
5.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