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學教育學》識記理解:教育心理學概述
【主要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一、識記部分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
(1)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2)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這時的教育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3)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具有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學科正在形成。
(4)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
成果主要表現在這樣四個方面:第一,主動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社會文化研究。
我國的教育心理學最初是從西方引進的,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二、理解部分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種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作用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1)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1.識記心理發展、自我同一性、學習準備、最近發展區和關鍵期等基本概念。
2.理解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心理發展與教學的關系,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3.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認知方式的差異,智商的含義,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4.評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含義。
【主要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一、識記部分
1、心理發展: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學生心理的發展有四個基本特征: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
2、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學習準備: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最近發展區:前蘇聯的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5、關鍵期:這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